还不知道:司马懿决心一生效忠曹家,但为何在70岁的时候,选择了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首先,从曹操到曹叡这三代表面上看起来,天下是相对稳定的,且三人经营的曹魏确实蒸蒸日上,不过,当时大时局来看战争随时都可能会爆发,特别是在曹氏政权和刘氏政权之间,矛盾和摩擦不断,这让司马懿不得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在社会极其不稳定的条件下谋权篡位,会不会引起其他政权群起而攻之,到时候得不偿失。
并且当时魏国内部大部分的臣子都很忠诚于魏国,要是把这帮人全部拿下,是有点困难的,如果司马懿胆敢轻举妄动,那么到时候整个国家内忧外患同时爆发出来,他根本没有能力去把这些事情都整理好。
其次,司马懿虽然一直都很向往皇位,但是他更加在乎的并不是自己的权力能不能达到顶峰,而是整个司马家族的荣誉和辉煌,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在想方设法的把家族发扬光大,以致于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夺权篡位。而且他一生都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不想破坏自己的名声,而夺权篡位这件事听起来就不是啥好事,也不被很多人认可,所以前期的他即便有野心,但是也不想真的夺位。
最后,在辅佐完曹家的三代之后,到8岁的曹芳继位时,司马懿已经60岁。与司马懿共同辅佐曹芳的大将军曹爽为了能有更多的权利,于是上奏请求任命司马懿为太傅。虽然这个官位已经超过了大将军、丞相等官职,是地位极高的官职,但是,相对比司马懿之前的职位来说,这就只是个虚职,实权都掌握在曹爽手里。
这就算了,司马懿本来想着这么大年纪了,忍忍一辈子就过去了,结果,后来在正始五年的时候,曹爽为了在曹魏立下威名,于是不顾司马懿的劝阻,非要去讨伐属国,皇帝才十几岁,显然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竟然直接同意了伐蜀一事。这让司马懿的老脸放在哪里?而且在伐蜀失败之后,这曹魏的国力就开始渐渐衰退,这让曹魏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担忧,希望司马懿能力挽狂澜,拯救曹魏。
然而,这个时候司马懿在朝廷中受到的排挤更加严重了, 竟然导致司马懿不得不装病不理朝政,希望通过这样的忍让来降低曹爽的警惕,结果对方还是那么咄咄逼人,不断对他进行打压。
后来司马懿就在想,自己是一把年纪了,到时候驾鹤归西什么都不知道了,但是自己的子孙后代呢?自己庞大的司马家族呢?岂不是会遭到曹芳的打压?前面我们说过了,司马懿这个人最在乎家族荣耀了,自己经营了一辈子,好不容易让司马家族有这样辉煌的成绩,他可不忍心就这么看着家族没落。
是什么让70岁的司马懿产生了夺权的念头?
从曹操到曹叡这三代里,曹魏被他们治理得井井有条,当然司马懿也是付出不少心力的,所以到曹芳这里的时候,他对自己不够信任,完全听信权臣曹爽的,将他权力架空,不停对他进行打压,而且在曹芳的通知下,曹魏国力已经有衰败之势,这样下去的话,自己一辈子的心血很有可能会付诸东流。
在司马懿活着的时候,曹爽不敢直接清算司马家族,但是司马懿去世后,野心勃勃的曹爽就会直接打压他的家族,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那么,为了保全家族,也为了拯救已经苟延残喘的曹魏,司马懿决定放手一搏,虽然这个时候他已经70岁了,但是如果不怎么干,将来司马家族的兴衰就只能掌握在曹爽手里了。
于是司马懿就开始筹划这件事情,然而就在这中间,曹爽竟然一步步架空了曹芳的势力,还软禁了郭太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此时再不出兵造反,将来把持曹魏的,一定就是野心勃勃的曹爽,而造反虽然是有巨大风险的,但是他司马懿为了自己为了大家也得硬着头皮上!
嘉平元年,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前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走的时候带走了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同行的还有武卫将军曹训,正是这群人的离开,为司马懿的造反创造了条件。他们刚刚离开没多久,司马懿就趁机上奏郭太后,请求废除曹爽兄弟。这个时候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已经是中护军,父亲上奏后就率兵到了司马门,并控制了京都。
之后司马懿亲自带兵闯过曹爽的府邸,然后占领了武库,随后儿子司马师、弟弟司马孚带领着死士成功占领司马门,就这样,司马懿等到了皇太后的懿旨,高柔和王观也顺利接收了曹爽、曹羲的军营。一切已经尘埃落定,司马懿又和太尉蒋济在洛水浮桥集结兵力,等待曹爽等人的归来。
为了这篡位篡的顺利点,司马懿可谓是煞费苦心,还特意派出了说客去劝降曹爽,当时为了能尽快拿到王位,司马懿还指着洛水发誓,说将来只要曹爽愿意臣服于自己,那么他不仅不会动曹爽一根汗毛,甚至海还会保证曹爽一生都过着非常富足的日子。
这曹爽当时可能是猪油蒙心了,听了司马懿的话居然一点也不怀疑,所以导致后来他们曹家直接被灭了三族,这哪是一生富足啊,这还连累了三代人,真是造孽。
铲除异己后,司马懿开始独揽大权,并且为曹魏建立了赫赫军功,不过,因为年龄和身体等问题,他到死都没有称帝。而他的子孙后代虽然建立起了晋朝,表面上看起来司马家好像从那以后就是人生赢家了,但其实在司马家族统治王朝的时候,司马懿的那些子嗣并不给力,导致各种战乱频发,王朝也慢慢衰败了。说到底,还是司马懿这个人确实很有实力,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那么,司马懿是如何被曹操发掘的?
司马懿为何决定辅佐曹操?
建安六年,非常爱才的曹操在听说司马懿的名声之后,就派人到处找他,希望他能到这来做点差事,一开始司马懿并不愿意。怎么说司马懿这人真是一生聪明绝顶,他不想去曹操那做差事,就故意装病,不过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灯,已经猜到司马懿的小九九,派人去暗中观察,结果竟然没抓到司马懿什么把柄,发现他确实就跟患病一样,根本没理由说人家装病,那曹操就只能先放弃了。
后来,曹操名义上已经成为宰相了,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再请不出司马懿很没面子,于是就再次派人去请,这个时候司马懿还是想装病蒙混过关,结果却发现曹操这次已经没有之前的耐心了,来劝他的使者更是十分粗暴,扬言只要他不听话,就直接就地给他解决掉,这吓得司马懿也不敢不从了,于是只好跟着使者见了曹操,就这样,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次见面曹操就觉得这司马懿绝对不是普通人,两人进行一番交谈之后,他更觉得司马懿有才了,于是就直接把司马懿放在自己身边。
后来司马懿就一直忠心耿耿地跟着曹操做事,然而突然有一天,一个会看面相的人告诉曹操,司马懿这面相,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这是个野心家,曹丞相可是得好好当心啊!曹操听完以后,这了不得啊,难道这人将来会是自己的对手?
为以防万一,这曹操确实就不敢再向以前那样放心,渐渐有点远离这个司马懿了,但是他非常聪明,已经感觉到曹操不再那么对自己,肯定是外人嚼舌根对他生疑了,不过他并不着急去挽回曹操,而是直接跟曹丕搞好关系了。要说为什么他放着曹操不去溜须拍马,直接找了曹丕呢?其实是因为,他笃定将来曹丕就是曹操的接班人!
后来曹操也看出来这司马懿找了自己儿子做靠山,但是他还是不太信任这司马懿,于是在去世之前还试探了一下司马懿的野心,要是他的野心已经很明显了,那么曹操就赶紧给他灭了,要是这野心还没膨胀,曹操就给他扼杀在摇篮里!
之后,司马懿在面对曹操的质问时,丝毫不慌,回答的问题也是滴水不漏,这让曹操觉得,可能司马懿确实没有那个叛变的心吧!然后想想儿子曹丕以后还需要这么个人呢,也不能太让人家难看,于是就把他交代给儿子,不久后去世了。于是,司马懿就完全变成了曹丕的手下,开始扶持曹家第二代人。
很多人说过,司马懿跟曹操是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也就是说,曹操有称帝王的气势和能力,而司马懿只适合做他们曹家的臣子。但其实司马懿确实是很有能力的,不然曹操也不会两次上门就要司马懿做自己的手下,而他把自己儿子交代给司马懿,确实也说明了司马懿这个人真的很有实力。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 许昌与洛阳:曹操定都抉择背后的战略密码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键节点,毅然放弃东汉旧都洛阳,将汉献帝迁至许昌。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曹操基于政治、军事、经济与地理等多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 权谋棋局中的战略抉择: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止步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油尽灯枯的诸葛亮握着《出师表》残稿溘然长逝,这位让魏明帝曹叡感叹"西方事非君莫付"的蜀...
诸葛亮 曹叡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