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带领下,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扩张之路。其中,长子西征作为蒙古帝国的第二次大规模西征,以其深远的影响和震撼的军事行动,成为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西征背景:蒙古帝国的野心与局势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蒙古帝国迅速崛起。其子窝阔台即位后,大蒙古国进入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此时,蒙古帝国的领土已扩张到中原、中亚、西亚等地,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蒙古贵族的征服野心急剧膨胀。
当时,花剌子模、金国等国已被蒙古军队征服,但钦察联盟等东欧游牧民族仍对中亚商道构成威胁,且南宋也被蒙古军队侵扰,处于守势。为了消除这些威胁、掠夺财富、开疆拓土,窝阔台决定发动对钦察联盟的西征。同时,王兄察合台提议由各宗室的长子、长孙率军出征,万户以下各级那颜(千户首领)的长子从征,希望借此让下一辈积累战斗经验和政治资本,于是这场西征被称为“长子西征”。
筹备与出征:诸王集结,先锋开路
1235年,窝阔台在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思等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率出征军,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派长子率军从征。此次西征的主要参与者有窝阔台的长子贵由、六子合丹;术赤的长子斡儿答、次子拔都、三子别儿哥、五子昔班、六子唐兀惕;察合台的六子拜答儿、孙子不里;拖雷的长子蒙哥、七子拨绰等,“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以长子从征,以拔都为统帅、速不台为先锋,西征军的兵力约十五万人”。
尽管拔都是名义上的统帅,但实际指挥掌握在老将速不台手中。速不台作战稳健,在军中颇有声望,且熟悉即将对阵的敌人。他曾参与第一次蒙古西征,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时,从里海东岸追至西岸的高加索地区,翻越高加索山一路向北,征服里海西岸和北岸的阿兰人和钦察人,横扫钦察草原,与更向西的保加尔人交过手。
1235年底,拔都及其兄弟们组成的先锋部队开始向西进发。
征程推进:征服钦察与罗斯诸国
征服钦察
1236年秋,蒙古大军15万人集聚伏尔加河中游,攻取保加尔人因资源丰富而闻名的不里阿耳城。顺利攻陷城池后,蒙古人在这里度过严寒的冬季。次年一开春,便率大军攻向下游的钦察人。在强大军事压力下,钦察人首领八赤蛮逃往伏尔加河上的一座岛上,最终被拖雷的长子蒙哥率军生擒。
攻克罗斯诸国
1237年秋天,库曼人被击溃后,拔都的主力继续西进,征服了钦察人、不儿塔思人与莫尔多瓦人的国家,征服了直到罗斯东南境(梁赞国)为止的里海及亚速海全部地区。1237年12月16日,蒙古大军开始围攻梁赞。梁赞大公·罗曼和他的兄弟尤里拒绝投降,这场战斗极为惨烈,梁赞人坚守了数天,最终城市陷落,蒙古人对此地开展了残酷的大屠杀。
接着,蒙古大军继续挺进,洗劫了莫斯科,并于1238年2月3日兵临弗拉基米尔。2月7日,拔都向弗拉基米尔发起猛烈进攻,最终城破,蒙古大军涌入城中,大屠杀随之开始。同时,拔都派出的另一支蒙古军马攻占了苏兹达尔。1238年3月4日,拔都的人马与罗斯军队在西齐河爆发战斗,罗斯军队被击败,弗拉基米尔的尤里大公战死。3月中旬,蒙古大军向诺夫哥罗德进发,但因天气原因或诺夫哥罗德的纳贡求和而撤退。
拔都在回军的路上,遭遇了科泽利斯克镇的激烈反抗,双方周旋达七个星期之久。罗斯大草原南部的库曼人也屡屡败于蒙古大军,库曼人的首领·忽滩汗带着残余人马约四万人向匈牙利的方向逃去。
深入欧洲:进攻波兰与匈牙利
进攻波兰
1241年春,拔都分兵两路,一路由诸王拜答儿、大将兀良合台率领攻孛烈儿(波兰)。拜答儿一军破散多米儿城,抵克剌可夫,孛烈儿王亨利二世弃城遁,蒙古军焚毁其城,遂入西里西亚境。西里西亚侯集孛烈儿诸军,与来援之捏迷思(日耳曼)军联合抗敌,激战于里格尼茨,被蒙古军击溃。里格尼茨之战使欧洲诸国十分震惊,感受到蒙古入侵的严重威胁,但由于教皇和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尖锐矛盾,未能采取一致的对策。
进攻匈牙利
另一路由拔都、速不台率领攻入马札儿(匈牙利王国)。速不台此时率领12万人,为进攻匈牙利兵分四路。中军则以拔都和速不台带领,直取匈牙利都城布达。1241年4月,在蒂萨河之战中,蒙古人用投石机向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阵地投去石块和鞭炮,这是欧洲有记载的第一次火药应用于战场,匈牙利主力被全歼。蒙古人最终占领佩斯城(多瑙河西的布达是首都,河东的佩斯有贝拉四世的行宫),贝拉四世一直向西逃跑,躲到了克罗地亚和亚得里亚海。
西征结束:因大汗驾崩而东返
1241年12月11日,蒙古大汗窝阔台去世。拔都得到了这个消息后,决定返回蒙古。1242年春,他遣诸王合丹率一军追击马札儿王别剌四世。不久,拔都率军东还,1243年初,到达并留驻伏尔加河下游的拔都斡耳朵。至此,蒙古第二次西征基本结束。
西征影响:改变欧亚格局
长子西征建立了钦察汗国,其领土东起也儿的石河,西至斡罗思,对罗斯国家统治达两个多世纪之久,马克思把蒙古人对其征服区域内国家和人民的统治形式称之为“鞑靼枷锁”。这次西征进一步巩固了蒙古帝国在西方的地位,扩大了其疆域,深刻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在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位皇子中,长子刘荣与次子刘德的人生轨迹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注脚。他们同为栗姬所生,却因母亲的政治失策与自身选择,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这场兄弟命运...
刘启 启 2025-09-30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两税法:实物与货币的博弈中开启税制新纪元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这场以“量出制入”为原则的税制改革,不仅终结了租庸调制下“以丁为本”的旧秩序,更在实物与货币的交织中,开启了中国...
启 2025-09-24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跨越海洋的历史坐标与文明碰撞1492年8月3日,西班牙巴罗斯港的晨雾中,三艘帆船缓缓启航。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站在"圣玛丽亚号"甲板上,手持西班牙王室授予...
启 2025-09-22 孔多塞悖论:民主决策的逻辑裂缝与理论启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硝烟中,数学家、政治家孔多塞侯爵在研究民主投票机制时,发现了一个颠覆直觉的逻辑困境:当三个或以上选项通过多数决规则竞争时,社会偏好可能陷入无...
启 2025-09-22 司马懿与曹氏家族的权力更迭: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博弈公元249年,洛阳城笼罩在寒冬的肃杀中。七旬老臣司马懿以太后诏书为名,发动“高平陵之变”,三千死士突袭皇宫,控制都城。这场政变不仅终结了曹爽集团的统治,更开启了...
启 司马懿 2025-09-22 葡萄牙的殖民地:从全球帝国到现代遗产葡萄牙作为近代史上首个开启全球殖民扩张的欧洲国家,其殖民版图曾横跨五大洲,鼎盛时期面积达1040万平方公里,是欧洲建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殖民帝国。从15世纪初...
启 2025-09-19 李三才为何位列东林点将录榜首:一场政治符号的构建与历史记忆的博弈明末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为打压东林党,命亲信王绍徽仿照《水浒传》模式编纂《东林点将录》,将东林党骨干成员按“一百零八将”排序。在这份名单中,李三才被列为“托塔...
魏忠贤 启 2025-09-18 魏源的重大历史贡献:以“师夷长技”叩开近代化之门在晚清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魏源以一部《海国图志》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先驱。他的贡献不仅在于系统引入西方知识,更在于以“经...
魏源 启 2025-09-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