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雍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骨肉相残的帝王那么多,为什么只有雍正被“黑”的最惨?
在中国历史上,清世宗雍正帝,绝对是被黑得最惨的帝王之一。
记得小时候,小编对雍正皇帝也没有什么好感。因为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说,他是一个弑父杀兄、残害功臣、冷血无情的帝王。
甚至于他的突然暴毙,也被人们编排出一场“侠女替父报仇”的戏码,似乎只有这样,才是“坏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直到后来,小编慢慢长大,真正地了解过历史之后才发:那些小时候的自以为是的认知,有多么可笑,原来我们一直以来都冤枉了雍正。
首先,雍正皇帝绝对是古往今来最为勤政爱民的帝王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雍正在位13年,一共处置了各种文件达19万件之多,平均下来每天要处理40余件。
看起来不是很多,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作为一名帝王,他还要面见大臣、上朝听政、商议国策。而且这40多件文件,有的长达成千上万字。雍正不仅要看,而且还要亲自书写御批。有时候,他写的御批,几乎比 原文件还要长。故而,他几乎每天都批阅奏章到深夜,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
在这样的勤政之下,雍正积极推行“新政”,富国强民——雍正继位之初,国库存银不到500万两,在其励精图治13年之后,国力殷实,国库存银竟达5000万两之巨。可以说,所谓的“康乾盛世”,有一半的功劳都离不开,承上启下的雍正皇帝。
再者,雍正皇帝的很多黑历史,都是子虚乌有的野史传说,完全经不起推敲。最为有名的就是,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说雍正得位不正。
可是朋友们,古代的“于”字是这么写的:“於”。更不要说,清代的圣旨还有汉、满、蒙三种文字并列的规制,很明显:根本没有改写的可能。像这样的“黑材料”还有很多,小编就不一一列叙了。
说的这里,小编就不由地想起了一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有很多英主圣主,都有过真真正正的“黑历史”,比如唐太宗弑兄谋朝篡位、或者明成祖“靖难夺权”。可是,他们的名声却要比雍正好得多。那么,同样都是一代圣主,为什么只有雍正帝这么“招黑”呢?
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雍正动了笔杆子们的奶酪,被他们挟私报复。
不管是唐太宗,还是明成祖,他们虽然谋朝篡位夺权、得位不正,但是他们都没有得罪读书人。
李世民治理国家,除了“武功”了得之外;最为厉害的一件功勋,就是在隋末乱世之后,恢复了“科举制度”,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渠道。
对于这样一位“知遇之君”,笔杆子们怎么能不感恩戴德,称颂有佳?为此,唐太宗曾经不无得意地说道:“天下读书人尽入彀(gu)中”!可见,所谓的笔杆子,早就成了唐太宗的御用文人。
而明成祖朱棣,虽然文化课差点,但是他好歹了解“补作业”——力主编修了古往今来第一图书《永乐大典》。在这样一件盛事之中,文人墨客的待遇前所未有地被提高。以至于,朱棣的“靖难”之举,在他们那里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可是反观雍正,他为了增加国家财政、减轻农民负担:
实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剥夺了士子(读书人)的特权;
实施“摊丁入亩”(按土地多少纳税)——让大地主(基本上也是官僚阶级、读书人)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害”。
被动了“奶酪”的读书人,自然对这位务实帝王,没有好印象。所以各种野史秘闻,随之而来。
朋友们,在古代不识字的劳苦大众是没有控制舆论的能力的,所以,谁是一直在炒作“雍正黑历史的瓜”,也就不用小编多言了。
让人宣讲《大义觉迷录》——真汉子雍正帝最大的一步错棋。
在古代社会,没有手机,没有报纸,普通大众想要获取讯息,除了观看官方的“邸报、”“告示”,就是听一些评书论坛了。可是像皇帝继位这种“猛料”,我想是没有人敢多言的。
可是,当雍正听到“政敌”故意散布的一些,关于自己“弑父杀兄、进而谋朝篡位”流言后;耿直的雍正皇帝,没有采取“流言止于智者”的冷处理方式。而是,选择正面硬扛——亲自给那些流言做出“回怼”,再让人去大力宣讲(《大义觉迷录》)。
雍正认为自己“行得端,做得正”,不怕人议论。可是这样一来,就等于官方默许,民间可以议论皇帝这些“黑历史”——让很多不了解内情的人大力“吃瓜”;
而且,随着全国的“巡回宣讲”的开始,不管真实的雍正是怎么样的,关于他的那些“八卦”猛料,肯定会被越来多的人了解——“越描越黑”。
不得不说,这是一步臭棋。
结语:政敌的故意抹黑、笔杆子的添油加醋、再加上不知真相的群众大力“吃瓜”,可怜的雍正帝就这样,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模样。不管他如何的爱民为国,勤政节俭,关于他的那些野史、猛料,永远都令人想“扒一扒”。
看来“三人成虎”,果然不假!
在清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諴亲王作为康熙帝的幼子,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在皇室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諴亲王本名爱新觉罗·胤祕,后因避讳雍正帝名讳,改名允祕,...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29 孙嘉诚与邬思道:一场被误读的权力博弈与历史虚构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孙嘉诚与邬思道的命运交织,曾引发观众对“孙嘉诚是否杀害邬思道”的激烈讨论。然而,无论是从历史原型、剧情逻辑还是权力斗争的本质来看,这一指...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24 固伦温宪公主与雍正:血浓于水的皇室兄妹情在清朝康熙帝的众多子女中,固伦温宪公主与雍正帝胤禛的兄妹情谊尤为特殊。作为康熙帝第九女、序齿为五公主,温宪公主不仅是雍正帝的同母胞妹,更因成长经历与命运轨迹,与...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18 为何只有清朝采用秘储制度:历史困境与制度创新的双重驱动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皇位继承制度呈现出独特性——秘密立储。这一制度自雍正帝创立后,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沿用,最终因咸丰后皇室子嗣稀少而逐渐废止。...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15 故宫军机处:紫禁城深处的大清权力心脏在故宫西六宫与养心殿之间的隆宗门内,一排灰瓦白墙的平房静立三百年。这里没有三大殿的巍峨,没有乾清宫的辉煌,却曾是清朝最高决策中枢——军机处的所在地。从雍正七年(...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10 雍正第五子弘昼:荒唐表象下的生存智慧在清朝宗室中,爱新觉罗·弘昼以“荒唐王爷”的形象闻名于世。这位雍正帝第五子、乾隆帝之弟,表面行事乖张,实则以独特方式在权力漩涡中保全自身,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清代皇...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08 袁春望身世之谜:皇子身份的戏剧化演绎与历史逻辑的碰撞在古装剧《延禧攻略》中,袁春望这一角色以其偏执的复仇心理和扑朔迷离的身世,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剧中,他自诩为雍正帝的私生子,却因被设计成为太监而黑化,最终在太后...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07 遗诏迷局:史学家为何质疑雍正继位合法性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四阿哥胤禛即位,次年改元雍正。然而,这场权力交接始终笼罩在疑云之中。从遗诏真伪到继位细节,从政治博...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6-23 富宁安全军覆没事件:历史背景与伤亡真相在清代雍正年间的西北战事中,富宁安作为八旗将领,因违抗军令擅自出击导致八万大军覆灭,这一事件成为雍正朝军事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结合史实与影视演绎,可还原其真实伤亡...
雍正如何继位的 富宁安 2025-06-13 雍正朝宰辅的黄昏:李光地荣衰背后的政治密码在康熙朝“万民跪送”的荣光中,李光地以理学名臣的形象步入历史舞台;至雍正年间,这位三朝元老却陷入“贪位取容”的舆论漩涡。其人生轨迹的跌宕,恰似清朝中枢权力更迭的...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6-0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