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向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之策,同时范雎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的人,这是范雎对秦国的杰出贡献,为秦逐个兼并六国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战略基础,而且对后世影响也相当深远,为中国政治、外交思想史增添了重要的一页。
范雎在“远交近攻”这一策略原则指导下,进一步阐述了秦一统天下的具体设想:魏、韩两国地处中原,好比天下的枢纽,其位置相当重要,应该首先给予重创,解除心腹之患,壮大秦国实力。魏、韩归附秦国后,北谋赵,南谋楚,赵、楚归附,秦国当时最大的敌手齐国必然惧怕,一时不敢与秦争锋。在秦国的国势强大到压倒各国的情势下,便可一个个消灭魏、韩等“虏国”,最后灭齐,一统天下。
之后秦昭襄王推行远交近攻战略,并采用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范雎任秦相的第二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又向东进攻韩国的少曲和高平,拿下了这两个城邑,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秦国进攻韩国的汾陉,夺取了它,并在靠着黄河边上的广武山筑城。秦执行范睢“远交而近攻”的战略方针,取得了一条列胜利。前264年至前259年,向韩国出兵,先后攻占了少曲、高平、陉城、南阳、缑氏、蔺、野王等大小城邑几十座。
远交近攻这一项策略,是一个全局性的战略,说明了在整个七国争雄的局面下,秦国要怎么做、怎么打,如何逐渐蚕食诸侯,一统天下,它成为后来秦国扩张的指导思想、步步蚕食诸侯,同时成为秦国当时直至几十年后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长期基本国策,这一项长期性的战略,大大加快了之后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
秦国外交上的改变
范雎再根据秦国以往的外交政策上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改变了秦国以往“越近而攻远”的外交战略政策,将远交近攻之策作为日后秦国实行外交战的基础,并且在思想上统一了秦国最高决策层;为秦国规定了正确的军事、外交斗争方针;使秦国在日后的争霸过程中取得了外交和军事上的巨大胜利。
范雎的这种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也成为了秦国主要的对外战略思想,是自秦昭王至秦始皇几代国君一直所奉行的军事战略,它贯穿于秦统一六国的全过程。
其中秦昭王五十年剿灭西周,到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又剿灭东周;同时派大将蒙骜率军再度进攻韩国,占领韩国之成皋、荣阳,并在此置三川郡;后又在两年内派兵攻占了韩国的大片土地,设置了太原、上党二郡。
自此,秦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这样有利的经济条件,再加上优越的地理形势,为日后秦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秦国以远交近攻的战略巧妙周旋于六国之间,最终达到了离间六国之合纵和削弱六国国力的目的。
秦国诸王在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改革的同时,把军事和外交斗战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进行了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最终由秦始皇一统六国。
改善政策,攻人攻心攻地并重
秦国在范雎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下,再配以强大的军事打击,不断蚕食秦国周边的国家,其中尤其是韩国,他的领土不断被秦国兼并,使韩国国力不断缩小,一直最后第一个被秦国所灭。
范雎对秦王说:“有攻人者,有攻地者。攘侯十攻魏而不能伤者,非秦弱而魏强也,其所攻者,地也。地者,人主所甚爱也。人主者,人臣之所乐为死也。攻人主之所爱,与乐死者斗,故十攻而弗能胜也。今王将攻韩国隆,臣愿王之毋独攻其他,而攻其人也。王攻韩国隆,以张仪为言,张仪力多且削地而以自赎,几割地而韩不尽。张仪之力少,则王逐张仪,而更与不如张仪者市。则王之所求于韩者,尽可得也。”
即可以采用拉拢敌国权贵,为我所用,长平之战时使用的反间计就是典型的例子,秦王之后,综合运用范雎的这种战略思想,最终取得了不小的战绩。
历史意义
自战国后期以来,秦国一直奉行秦昭王时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同时山东六国也多次谋划合纵抗秦,但成效一直不大,也无法扭转由秦一统六国的趋势。
秦之所以能够灭掉六国,这与战国中期秦所实行的正确的军事、外交政策所分不开的,秦国通过实施远交近攻战略,使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取得了军事和外交极大的成就。由此,秦国国力强盛,基本具备了统一六国实力。
范雎的这一谋略,在秦昭王之后的诸位秦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延用,其中李斯、韩非等人的战略构想就继承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尤其是秦始皇嬴政继续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从而成就旷古未有之宏业。
据此,秦国制定出吞并六国的战略部署就十分清晰:在北翼重点打击赵,乘势灭韩;然后一举灭魏,控制中原;再转锋南下,灭亡楚国;最后集中全力,消灭燕、齐。
秦国的统一战争一共进行了1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凭远交近攻战略进行的统一战争,结束了自东周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各国纷争的混乱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统一国家秦国。
因此,可以说范雎所献的远交近攻之策,是秦国日后一统六国的根本理论基础。
在战国纷争、群雄逐鹿的时代,秦国能够从西北边陲崛起,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离不开众多贤臣良将的辅佐。其中,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这四位名相,以其卓越的才能和...
范雎 张仪 2025-05-28 范雎:权谋巅峰的陨落与历史谜团战国时期,秦国宰相范雎以“远交近攻”战略名震天下,却因性格缺陷与政治博弈走向悲剧结局。其人生轨迹既折射出战国权臣的生存法则,也暗含着权力斗争的残酷法则。一、从囚...
范雎 2025-05-22 范雎对秦国的卓越贡献及其“远交近攻”战略在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范雎以其非凡的智慧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为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范雎对秦国的卓越贡献范雎,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
范雎 2024-12-01 范雎与“远交近攻”:战略智慧的典范在中国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并起,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范雎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和精妙的外交策略,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提...
范雎 2024-08-11 范雎反间计,赵括代廉颇——战国智勇之争战国时期,各国争霸不断,智勇之争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在这场战争中,赵国的范雎和廉颇、赵括等人的故事成为了一段佳话。本文将以范雎反间计,赵括代廉颇为核心,讲述...
赵括 范雎 2023-12-19 李斯谏逐客书是什么内容?与范雎有什么联系?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见解影响了历史进程。其中,李斯和范雎就是两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中国古代散...
范雎 李斯的儿子 2023-12-13 范雎反间计,赵括代廉颇——战国时期的智勇之争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智者为王。范雎的反间计和赵括的代廉颇,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智勇之争。本文将以范雎反间计为核心,结合真实资料,讲述这段历史故事。 一、...
赵括 范雎 2023-12-08 在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商鞅、李斯和范雎谁的贡献更大?在中国历史上,秦国的统一天下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商鞅、李斯和范雎三位人物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评价他们的贡献大小,就需要从多个角度...
范雎 李斯的儿子 2023-10-26 范雎与白起:一段复杂的历史纠葛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瞩目的人物关系,其中范雎与白起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权谋和利益。本文将带您了解范雎与白起之间的关系...
白起 范雎 2023-10-25 权谋与人性:秦王杀白起放过范雎的深层原因历史长河中,许多事件的发生往往并非表面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其中,战国时期秦国将领白起被秦王处死,而丞相范雎却得以幸免,这一事件背后的原因一直令人费解。本文将从...
白起 范雎 2023-10-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