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和刘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句话:“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信,即是韩信,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韩信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刘邦评价韩信:"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然而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功勋卓著的韩信很快就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成为汉初三杰中下场最惨的。
韩信为什么会以悲剧结局?韩信究竟哪些行为导致了其悲剧结局?
第一,邀功杀郦。汉高帝三年,韩信领兵准备攻打齐国的时候,尚未从平原渡口渡过黄河,就听说郦食其已经劝说得齐国归降了,便想停止前进。辩士蒯彻劝韩信乘胜追击,邀功请赏。韩信觉得蒯彻的话言之有理,当即率军渡过黄河突袭齐国的历下军。结果齐王田广和相国田横恼羞成怒,把郦食其烹杀了。韩信的行动直接导致了郦食其的惨死。究其根本,都是因为韩信动了贪功之念。
第二,请封齐王。平定齐国后,韩信向刘邦写信要求代理齐王镇抚齐国。刘邦知道后大骂韩信,道:我被困在这里,朝思暮想地盼你来协助我,你却想要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连忙暗踩刘邦的脚,接着就凑到他的耳边低声说:汉军目前正处在不利的形势中,难道还能禁止韩信自立为王吗?还不如趁势立他为齐王,好好地对待他,让他自行镇守齐国。不然的话,就可能会发生兵变。刘邦这时也醒悟过来,乘机又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国,就是真正的诸侯王,何必要当个代理国王呢!韩信自请立为假齐王,很不明智,已种下被杀的祸根。
第三,消极观战。刘邦曾与彭越、韩信约定一起乘胜追击攻打项羽,但当刘邦率部追击项羽时,彭越和韩信都没有按照约定前来,结果导致刘邦战败。直到刘邦按照张良的意思分封了彭越和韩信,并专门按照韩信的意图把楚地分封给他,才换得这俩人出战,最终打败了项羽。对于韩信大敌当前消极观战、邀功要赏之事,刘邦已经有了杀韩信之心,只不过是力不能及罢了。
第四,言行不检。韩信被剥夺兵权回到楚国任楚王,然而他却不懂得韬光养晦,言行不检点,授人口实。在封国,他巡视所辖县邑出入都要调动军队作为自己的护卫仪仗队。而按照汉律,诸侯国的军队归中央直接管辖,诸侯国的国君是无权调动军队的。被改封淮阴侯后,韩信多次声称有病,不参加朝见和随侍出行。平日在家总是怏怏不乐,并且耻于和曾经的部下绛侯周勃、将军灌婴这样的人处于同等地位。
陈豨是韩信的老部下,被任命统领赵国和代国的军队之后,他前去面见韩信辞行。韩信握着他的手,屏退左右随从,与他在庭院中散步,忽然仰天叹息道:能和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吗?陈豨说:将军您就下指示吧,我都听从。韩信说:你所处的地位,集中了天下精兵;而你,又是陛下宠幸的大臣。如果有人说你反叛,陛下肯定不信;然而再有人说,陛下就会起疑心;等到第三次有人说,陛下必定会愤怒地亲自率军来攻打你。若将来有一天你被逼谋反,请让我为你做个内应,那么天下就可以谋取了。
陈豨叛乱之后,韩信假称有病,没有随从刘邦出兵。结果韩信手下舍人的弟弟上书举报韩信打算谋反。吕后得到消息之后便与相国萧何商议,假称陈豨叛乱已经平定,按照规定,太子要召见列侯及群臣朝中举行贺礼。萧何又欺骗韩信说:你虽然病了,也应当强挺着来道贺。韩信来到朝廷,吕后便派武士将他捆绑起来,在长乐宫钟室里斩首了。韩信在斩首之前,叹息说:我真后悔没用蒯彻的计策,竟上了小孩子、妇人的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吕后随后下令将韩信三族都连坐杀死。
韩信死后,刘邦的态度是什么?刘邦听说韩信的死讯之后,“且喜且怜之”。高兴的原因在于,韩信的存在对刘邦而言始终是一个威胁,刘邦时时有如芒在背的被逼迫感觉,现在终于不用担心了;可怜的是,韩信功劳确实太大,是难得的军事奇才。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以非凡的胆略、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西域的广阔舞台上书写了属于...
班超 2025-09-16 董奉:三国医道双修的杏林始祖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动荡岁月,不仅催生了英雄辈出的政治格局,更孕育了中华医学史上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华佗、张仲景与董奉。其中,董奉的生平轨迹与三国吴国政权存在...
华佗 2025-09-16 正史中的张飞与吕布:交锋背后的权力博弈与军事较量在《三国演义》的文学渲染下,张飞与吕布的“宿敌”形象深入人心,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小沛城外百回合单挑等情节成为经典。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三国志》《后汉书》等正...
吕布 张飞 2025-09-16 蔡伦革新造纸术:从竹帛之困到纸写文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汉和帝刘肇收到一份特殊的奏章——尚方令蔡伦呈上了一批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制成的纸张。这些纸张质地轻薄、表面平滑,成本仅为传统...
刘肇 2025-09-15 刘恭之后:西汉皇权的短暂更迭与吕氏阴影下的权力博弈公元前184年,西汉第三位皇帝刘恭在永巷的幽禁中悄然离世。这位年仅七岁的幼帝,因一句“壮即为变”的怨言触怒吕后,最终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亡不仅终结了西汉...
刘恭 2025-09-15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赵婕妤怎么读?从历史称谓到现代认知的音韵解析"赵婕妤"这一名称因西汉历史人物钩弋夫人与影视剧改编而广受关注,但"婕妤"二字的读音常引...
钩弋夫人 2025-09-12 刘秀与刘发:跨越时空的宗室血脉与正统重构在东汉王朝的恢弘叙事中,光武帝刘秀的崛起不仅重塑了汉室江山,更以一场精妙的宗法重构,将庶出支脉的身份升华为正统象征。而这场历史剧变的核心纽带,正是其与西汉长沙定...
刘秀 2025-09-12 傀儡天子与权臣岳父:刘衎与王莽的权力困局西汉末年,朝堂暗流涌动,外戚专权与皇权衰微的矛盾达到顶点。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被推上皇位,成为权臣王莽手中的提线木偶。这对翁婿的复杂关系,既是...
刘衎 王莽 2025-09-11 刘武:文景盛世中的皇室贵胄与权力漩涡中的悲情人物在中国西汉王朝的皇室谱系中,刘武的名字始终与“文景之治”的辉煌和宫廷权谋的暗涌紧密相连。作为汉文帝刘恒与窦太后窦漪房的嫡次子、汉景帝刘启的同母胞弟,他既是盛世中...
刘启 刘恒 2025-09-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