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这是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东吴大将周瑜病逝。
周瑜的病逝,对刚刚有了自己地盘没多久的刘备来说(当时占有荆南四郡和半个南郡),是个绝对的利好。
因为周瑜不但对刘备抱有恶意,还觊觎着已经被刘备视为囊中之物的益州。
赤壁之战后,周瑜经过一年多苦战(刘备部有配合:“别遣关羽绝北道”),逼退曹仁,打下南郡,成为南郡太守。
同时,刘备拿下荆南四郡,并获得了主动跨州投奔他的雷绪部数万部曲:“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稽颡即跪拜的意思)”,一时声威大震。
此时的刘备,连孙权都开始忌惮(不是打不过,东吴当时的实力还是远超刘备,而是不能轻易干掉了,僵持起来,会让曹操得利),于是,孙权做了两件事:
其一是把周瑜治下的南郡分了一半给刘备:“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
其二是把亲妹妹嫁给了刘备,用以巩固双方的关系:“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周瑜当时是南郡太守,孙权却分了一半南郡给刘备,等于是在周瑜身上割肉,他当然不满。
且刘备想要的不仅仅是半个南郡,他想要的是全部:“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
刘备的底气是暴涨的实力,以及他在荆州的名望:“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
但不管怎么说,刘备的行为,跟周瑜为东吴规划的战略是背道而驰的。
周瑜占着南郡可不是为了当区区一个南郡太守,他也想借着以南郡为基地,夺取刘备念念不忘的益州(孙权当然也想要益州)。
当时的局面对东吴是有利的,刘备虽然占着半个南郡和荆南四郡,但无法向益州进军。
不仅仅是周瑜在江陵(另外半个南郡)盯着他,且进军益州的通道在东吴手中。
早在周瑜打南郡时,东吴就派甘宁打到宜都郡(今宜昌),占领了入益州的通道:“甘宁请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益州将袭肃举军降”。
甘宁也是狂热的好战分子,曾跟周瑜联名劝说孙权攻打益州,有甘宁守在夷陵,刘备根本无法实行益州战略。
而周瑜先是劝说孙权软禁刘备,没有获得同意后,又献策率军攻蜀:“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
以当时双方占据的地盘论,周瑜能入益州,刘备却去不了。
我对周瑜攻蜀的前景不太看好,因为刘备不会眼睁睁看着周瑜拿下益州,一定会在后面捣乱,同样,周瑜若在,刘备攻蜀,周瑜也会捣乱,双方其实是僵持住了。
至于周瑜会不会在谋夺益州的战略中考虑到刘备,并试图先解决刘备(小说《三国演义》中虚构出了类似情节,周瑜欲假途灭虢被识破),这个已经无从判断了。
因为,周瑜在得到孙权同意他进攻益州的方略后,在回去准备的路上就病死了:“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周瑜死,孙权觊觎益州的战略戛然而止,如果周瑜不死,并准备实施其战略,刘备一方跟孙权一方,应该会提前九年翻脸。
所以我才说,周瑜的死,对刘备来说,是绝对的利好,东吴一方暂时没人铁了心想搞掉刘备,且跟他争益州了。
孙权或许还在想着益州,但新接任的东吴荆州一线的军方领导人,却是铁杆的联刘抗曹派鲁肃:“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因此,鲁肃一上任,就劝说孙权把东吴手上的半个南郡借给了刘备:“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令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
其实,孙权一直惦记着荆州和益州,本就是鲁肃向他献的策,是鲁肃在《榻上策》中劝说孙权:“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不过,这是没有曹操南下捣乱时的战略,有了曹操的觊觎,鲁肃就调整成了“联刘抗曹。”
东吴让出全部南郡后,在夷陵的甘宁,也就只能撤回来了,没有了南郡,甘宁部成了孤军,只能把进军益州的通道让给了刘备。
到此时,刘备才有了实现益州战略的条件,而东吴和益州被南郡隔开,失去了觊觎益州的可能。
其实孙权在周瑜死后,还曾联系刘备,希望能一起攻打益州,刘备当然毫不犹豫地拒绝:“权遣使云欲共取蜀......吴终不能越荆有蜀......备欲自图蜀,拒答不听。”
孙权当时还急了,派堂兄孙瑜带领水军(陆路通道全让给了刘备,过不了)试图找机会走水路入益州。
可连水路,刘备都不让东吴军队经过:“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
至此,孙权算是彻底放弃了谋夺益州的想法,至少在重夺荆州之前,是无法实行东吴的益州战略的。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东吴趁着关羽北伐襄、樊,从关羽背后偷袭得手,重新占领了南郡,孙权就曾想趁势进攻益州:“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
但孙权的运气有点背,不但当年荆州就出现疫情:“是岁大疫。”且领军大将吕蒙又死了(大概就是死于大疫),孙权再次放弃了入益州的战略。
当然,当时孙权如果不顾吕蒙病死后军队需要调整及荆州疫情,强行进攻益州,面对刘备的拼死一搏,胜负就未必能如同“夷陵之战”了。
总结:以上是“赤壁之战”后,东吴针对益州的一些战略变化,基本是围绕着荆州一线军事领导人的更迭而变化的。
其中,对刘备最利好的变化就是,周瑜的病故。
鲁肃在《榻上策》中劝孙权:“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但曹操一来,鲁肃马上就调整了策略。
而周瑜是铁心想干掉刘备,想夺取益州的急先锋,他也想帮助孙权有更大的作为,且倾向于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以周瑜的资历和地位,他活着时,孙权肯定是听他的。
周瑜突然病死,使得东吴的战略发生重大变化,刘备也才能获得整个南郡,以及甘宁占据的入益州的通道,有了实现《隆中对》战略的可能。
否则,刘备首先要解决掉周瑜,才能观望益州,而要解决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可不是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容易,刘备、诸葛亮未必打得赢他。
周瑜三十六岁就病死,这是刘备的运气,不过,总有人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或许,是老天爷也在帮助刘备吧。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战略博弈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位都督先后执掌东吴军政大权,他们或以火攻破曹,或...
周瑜 吕蒙 2025-09-30 刘备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表里”之辨——从战绩差异看战略与战术的互补性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鲁肃接任周瑜: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选择公元210年,赤壁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却在巴丘病逝,年仅36岁。这位以火攻破曹、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军事奇才,临终前却将兵符交予一位“资历尚浅”...
周瑜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赤壁风云中的“双面棋子”:蒋干两次误曹与结局之谜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江面,火光冲天,战船连环的曹军在烈焰中崩解。这场奠定三国格局的战役中,蒋干以两次“神助攻”成为历史焦点——他既是周瑜反间计的执行者,...
周瑜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