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位爵位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想加官进爵,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本事的,因此,皇帝动起了卖官发财的脑筋,这也是一种重要的集资手段。
在中国古代,卖官鬻爵并不鲜见。追溯起来,首开卖官先河的乃秦始皇嬴政。不过,古代封建王朝连天下都是皇帝的,卖个“官儿”算啥?秦汉时期,买官卖官名气最大的当属曹操的父亲曹嵩。当时已继袭了老爸曹腾“费亭侯”封号的曹嵩,为了“侯升公”,居然用两吨半黄金买了个太尉当!东晋以后,官员多头戴乌纱帽,演变到明代,“乌纱帽”一词便成了官员代称,卖官因此被民间讥为“卖纱帽”。
中国封建时代买官卖官应该自秦朝始。秦始皇时,有一年因飞蝗成灾,秦始皇下诏书,向天下公开出售爵位:凡百姓缴粟千石,可拜爵一级。
秦汉时官吏制度分为爵位、秩品、职务3种。“爵”,用来区分社会地位的高低,贵族的标志,以别于“民”;“秩”是工资级别,收入多少依“秩”为准;“职”是行政位置,权力大小由“职”决定,现代干部等级制便受到了此制影响。
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秦国首次变法时制定20级爵位。所谓“授爵封田”的说法,换种方式表述就是有爵者才可以拥有“自留田”、“宅基地”。最低一级为“公士”爵,最高一级为“彻侯”爵。时第五爵的“大夫”可以担任相当于今县长级别的“县尉”,据此推测,“公士”地位相当于地方头面人物,可以担任村干部、小科员什么的。
秦始皇嬴政在位时允许买卖官爵。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在嬴政称皇帝的第四年(公元前218年)十月,当时蝗虫成灾,于是政府卖爵赈灾。卖价是:“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即每缴纳1千石粟,可以授予爵位1级。
所谓“拜”实际就是卖,不过比卖好听。这行情如何?这里来换算一下。粟不能直接食用,舂簸去皮后才是可供食用的小米,粟、米之间的比例约为:1比0.6,1000石粟便是600石小米。
以秦量制(体积)来算,秦时1石等于100升,1升约等于现代342.5克;那么,1石约等于68.5现代斤。600石小米就是41100现代斤,约21吨。
如果以秦衡制(重量)算则是这样:1石等于120秦斤,600石小米就是72000秦斤;秦斤比现代斤少,约253克,约0.506现代斤;那么,1石便是60.72现代斤,600石小米就是36432斤,约有18吨。
两种算法相差3吨左右,但当时应该是以前者来计算的。600石小米在秦朝时值多少钱?没有直接的史料可以参照,但可以用目前的小米行情折算出人民币。如果以每斤3元人民币来算,是10.93万元至12.33万元人民币。
秦始皇时期买个村官10万元—
如果穿越回秦朝,买个秦始皇的村干部当当,最低成本超过10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绝对是“天价”,“粟千石”就是30多吨粮食。
往上推算,如果买最高级别的第20级“彻侯”,便要花20000石粟,合12000石小米,折算成人民币,最低是:12000×60.72×3=2185920(元),即218.592万元;最高是:12000×68.5×3=2466000元,即246.6万元。
那么,不考虑腐败因素,在秦代买官爵多长时间能收回成本?
以彻侯来说,拥有彻侯爵,在朝官至三公。三公是秦时级别最高的官职,即太尉、司徒、司空三职,其权力和地位相当于今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级,都是“万石级”大官。要注意,这里的“石”不是计量单位,而是品级单位;所谓“万石”不是实际年薪1万石粮食,而是“万石”级别的高官。
那么,秦代“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年薪是多少?汉承秦制,依《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的工资标准,汉代万石级别高官年薪(俸禄)是粟4200斛,以此推算,秦时三公年薪也应该差不多。
秦时量制计量单位有斛、斗、升等,1斛等于10斗,1斗等于10升。“斛”与用于计量的“石”的比值又有差别,且各个朝代的兑换关系也不尽相同。秦时1斛约等于0.52石,这样4200斛就是2184石;粟2184石约合1310石小米。如果不再考虑量制与衡制上的差别,一律视为较低的衡制“石”(以下文中如无说明外,均是使用衡制意义上的“石”)来算,折合成人民币是23.86万元。也就是说,秦时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年薪在人民币24万元左右。
对比卖价便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买了可当三公的彻侯爵,要想收到20000石买官投资成本的话,约需10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上述仅是理论上的推算,实际上秦时像“三公”这样高级别爵位是不出卖的。而且即便买到了,也并非是可以拿工资的实职,多是虚的。
与秦代相比,汉代买官卖官市场更为成熟。到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货币政策走强,买官已不再收粮食,直接收钱。
据《汉书·食货志下》记载,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朝廷开卖武功爵。时武功爵分为17级,但从下往上只卖到第八级的“乐卿”。这爵位毕竟是虚的,买主不太积极,为刺激消费,朝廷便给买武功爵的人试着授以“实”官,武功爵中的“千夫”与文职中“五大夫”相同。
当时的价格是,第一级17万金,每级加2万金,那么买允许出售的最高爵位第八级“乐卿”,价格便是31万金。注意,这里的“金”不是黄金,而是铜钱,1个铜钱就是后代说的1文;“万金”便是1万铜钱,在当时等值于1斤黄金。
这样算来,17万金就是17斤黄金,31万金就是31斤黄金,分别等于现代的8.5斤和15.5斤。以每斤黄金约17.5万元的价格换算,分别是人民币148.75万元和271.25万元。
如果以人民币来比照,汉武帝这官价要得比秦始皇高,秦时买个“中央政治局常委”高算才合人民币246.6万元。如果以当时的粮食价格来算,刘彻卖官的行情又如何呢?
和今天一样,粮价历代变动都很大,丰欠年也不一样。刘彻爷爷刘恒(汉文帝)当皇帝时,正常年景下“粟至十余钱”(《史记·律书》),其老爸刘启(汉景帝)当皇帝,粮价也不高,到刘彻当皇帝时前期也算稳定,但在对匈奴用兵后,粮价很快便涨了起来。以《居延汉简甲编》中“谷六十六石,直钱二千三百一十”条来推算,谷即粟,这样刘彻时粟每石是35钱,实际粮价可能还高。
以每石35钱的粮价来说,17万钱可以买4857石粟。西汉时最大官“三公”们的年薪才2184石粟,汉武帝卖官要价真的不低!如果觉得这粮价算低了,以汉武帝死了30多年后、其曾孙刘询(汉宣帝)当皇帝时西域张掖(今甘肃张掖)“粟石百余”(《汉书·赵充国传》)的粮价来算,17万钱也可以买到1700石上下的粟。
对比一下之后几代皇帝卖官价格,刘彻的要价确实是狮子大开口?有两个原因,一是时人有钱,经过“文景之治”,西汉老百姓富起来了,民间大款很多;二是刘彻的官有权,又能发出工资,物有所值。
由于时人买官很积极,刘彻当皇帝期间,汉代官民比例蹿升,到刘欣(汉哀帝)当皇帝的末期,西汉京官从佐史到丞相已达12万人。当时国家财政年收入的一半,得用于发官员工资。据东汉初经学家桓谭在其《新论》中记述,刘询当皇帝时,财政年收入40多亿钱,“吏俸用其半”,意思是其中20亿用于官员发工资。
卖官可打“白条”——
曹操老爸曹嵩花“一亿万”买太尉
在刘彻之后,卖官成风。东汉后期,刘宏(汉灵帝)当皇帝时还专设卖官“批发部”,想买官却又没钱者甚至可以“打白条”上任。
买刘宏官出手最大方的是曹操老爸曹嵩。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腾为东汉后期最有名的太监之一,在宫中用事长达30余年,先后侍奉了4位皇帝。因迎立刘志当皇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年薪仅次于三公,积攒下了数不清的家产,可谓东汉末超级大款。
有“官二代”和“富二代”两重身份的曹嵩,虽然继袭了老爸曹腾的侯爵,但总觉得没有实权,想“侯升公”买个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三公之一的太尉干干。刘宏“太尉”一职的卖价是钱1000万,虽然要价不菲,但想买的人还不少,曹嵩只得参与“竞标”,最后连贿赂在内,以超过底价十倍的成本,如愿以偿。即《后汉书·曹腾传》上所记:“(曹嵩)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
这是什么行情?如果不考虑此时金、钱之间兑换变化的话,底价钱1000万,相当于当时1000斤黄金,曹嵩的1亿便相当于10000斤黄金,约合现代5000斤,论吨算就是2.5吨。
2.5吨黄金在今天能值多少人民币,以黄金每斤17.5万元来说,便是8.75亿元。这大概是中国古代历史买官的最高价了!
在中国古代史学体系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的核心体例,而项羽作为未称帝的军事领袖被列入《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
项羽 2025-09-25 吕不韦之死:一封信背后的权力困局与时代悲剧公元前235年,秦国前丞相吕不韦在洛阳封地饮鸩自尽,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场死亡的核心导火索,是一封仅30字的书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
吕不韦 2025-09-25 司马卬之子:历史长河中的隐秘身影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司马卬作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的殷王,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儿子,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宛如历史长河中若隐若...
项羽 2025-09-24 虞子期与虞姬: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兄妹传说在楚汉争霸的波澜壮阔中,虞姬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而虞子期作为虞姬的“兄长”形象,也因文学创作与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然而,当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这对兄...
项羽 虞子期 2025-09-24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有巢氏:文明曙光中的四大发明与人类生存革命在远古洪荒的混沌中,当人类与禽兽争夺生存空间时,一位被后世尊为“巢皇”的智者横空出世。有巢氏,这位被《庄子》《韩非子》等典籍记载的中华文明始祖,以“构木为巢”为...
韩非子 有巢氏 2025-09-22 刘承佑与刘邦:跨越四百余年的皇室血脉与时代变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承佑虽同为刘姓帝王,却分属西汉与五代十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以布衣之身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
项羽 刘邦 2025-09-22 扁鹊三次劝医蔡桓公:一场跨越千年的健康警示春秋时期,名医扁鹊以精湛医术闻名诸侯,却因三次劝医蔡桓公未果,最终酿成“病入膏肓”的悲剧。这场医患博弈不仅被《韩非子·喻老》记载为经典寓言,更成为中医“治未病”...
韩非子 2025-09-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