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疆域最大时期,其领土东起朝鲜半岛,西达波兰,北到北冰洋,南至太平洋和波斯湾,几乎包括了整个亚洲和大部分欧洲。但在历史上,人们常将蒙古帝国的衰落归咎于蒙古新任大汗忽必烈,很多人认为:自蒙哥之后蒙古再没有真正可以称得上“可汗”的男人。
据史记载,蒙哥去世后的一年中,蒙古内部发生许多大事,而很多事情并不是忽必烈一人可以决定的。如果,分析当时蒙古各部的局势,也只有忽必烈这个分支还算是拿得出手。在蒙古各部走向衰败的过程中,忽必烈依然可以击败南宋,实行对外扩张,依据当时蒙古的国情来看,忽必烈拿下南宋实属不易。

而反观当时蒙古的其他部落,完全没有对外扩张的能力以及动向。当时忽必烈虽然成功的击溃南宋,实现了领土的对外扩张,但是,当时的战争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容易。常人印象中蒙古骑兵向来骁勇善战,铁骑所过之处几乎是无往不利。那么,为什么区区一个南宋还会消耗忽必烈大量精力呢?难道是末代的蒙古骑兵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其实,并不是蒙古骑兵的战斗力下降,这其中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掺杂在其中。蒙哥之前,蒙古各部十分团结,每次对外征讨基本上是全员参与。然而,自蒙哥去世后,蒙古帝国看似完整,实际上,内部已经趋于分崩离析。可能是对忽必烈登上汗位不服,蒙古帝国被分割成多个集团。
其实,在忽必烈在进攻南宋时,并没有其他蒙古集团的支持。所以,忽必烈只能完全依靠本部人马对南宋发起征讨,人员的不足导致蒙古与南宋的战争打得异常焦灼。之后,忽必烈虽然成功的拿下南宋,但是,连年的征战却导致蒙古国内经济也处在随时崩溃的边缘。
经济的强盛是国力是否强盛的又一种体现,国泰民安的基础就是百姓能吃饱饭。蒙古国内经济不景气,税收就上不去,税收开支的缩减则会导致军队战斗力的下降,毕竟,供养部队需要的是雄厚的财力支持。忽必烈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希望在战后大力发展经济。然而,连年的战乱让蒙古帝国当时的社会十分动荡,经济的恢复也不能在一朝一夕快速实现。
之后,为实现经济的快随复苏,忽必烈只能通过盐铁专卖等短期可以快速见效的手段来实现。可是,这种短期实现经济复苏的手段有着严重的后遗症,就如同“竭泽而渔”,在一段时间后,经济的发展必将更加缓慢。最终,财力的不足,让忽必烈放弃了继续对外扩张的梦想,这种情况就好比手中有一部iPhone X电池却没有电一样。
后来,忽必烈再次举兵征讨过越南等国,可是,都是因为军费的紧张而导致征讨的最终失败。由此可见,财富对于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
其实,财力的不足是蒙古帝国走向衰落的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蒙古内部的不和。上文提到过,对于忽必烈当上蒙古帝国可汗,蒙古内部许多部落并不感冒。原因是忽必烈违反了蒙古汗位继承的选举规则,完全是用武力强迫众人承认自己的汗位。
这也导致,许多蒙古部落在忽必烈当上可汗后,表面上虽表现出臣服,但是,在帝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选择旁观,这也是蒙古帝国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除却上述以外,蒙古帝国内部还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大打出手。其中,别儿哥与旭烈兀就曾经因为两个国家间信仰不同发生过争执,最终,甚至挑起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
并且,在这场战斗后,两个国家都因此丧失了对外扩张的能力。甚至,在这之后,还有很多蒙古帝国内部国家之间发生过战争,有的甚至是两个国家的后人联合起来去攻打另一个汗国,而被欺凌的汗国再找其他汗国联合起来实行报复。可以说,蒙古帝国的末期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对外扩张,而是帝国内部之间的争斗导致国力的迅速下滑。
遥想成吉思汗当年,为了蒙古帝国的基业得以延续费劲了心血。成吉思汗耗费一生为蒙古后人留下无尽的财富和土地,可是,这些黄金家族的后人却不懂得经营,硬是在内战消耗中将偌大的蒙古帝国带向衰败的道路。
当然,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就是蒙古帝国的人口太少了。
蒙古帝国要统治和守护这么大的国土面积,控制这么多民族,可以说,按照当时的蒙古军队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蒙古铁骑以少胜多,攻下来容易想守,却要大量的步兵。这样蒙古人不得不与当地人合作,由他们负责防守,对于控制不了的地区屠城,所以,自己文化无法融入其中,最终,他们只能是一个野蛮的外来族。
都知道,蒙古是靠战争维持庞大帝国的,但是,一旦战争失败,他们的一切就会灰飞烟灭了,什么都不会留下......简而言之,蒙古帝国的衰落与忽必烈无关,导致蒙古帝国逐渐走向衰落的罪魁祸首就是经济的衰败与内部的不和而已。
蒙古高原的朔风与白山黑水的霜雪,共同塑造了两位马背皇帝的传奇人生。忽必烈以“薛禅汗”之名建立横跨欧亚的元朝,皇太极则以“天聪汗”之号奠定清朝入主中原的根基。然而...
皇太极的皇后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11-11 元朝的寿命为何这么短?只因忽必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大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然而,这个疆域横跨欧亚、军事力量冠绝天下的帝国,仅...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启 2025-11-10 忽必烈为何杀文天祥:政治博弈与时代洪流下的必然抉择1283年1月9日,元大都(今北京)的刑场上,文天祥面向南方跪拜后从容就义。这位南宋末年的状元宰相,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在历史长河中刻下...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11-06 兄弟阋墙: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与元朝转折公元1259年,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合州钓鱼城时意外去世,一场席卷草原与中原的汗位争夺战就此拉开帷幕。这场内战的主角,是拖雷家族的两位亲兄弟——元世...
蒙哥的老婆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10-22 拔都为何放弃蒙古大汗之位:权力博弈中的现实抉择在蒙古帝国的历史长河中,成吉思汗之孙拔都本有机会问鼎汗位,却主动将权力让予拖雷系宗王蒙哥。这一选择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是术赤家族在血统争议、地缘政治与利益权衡下的...
蒙哥的老婆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9-18 贾似道:历史夹缝中的复杂权相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下,中原大地风雨飘摇。在这段动荡岁月中,贾似道以权相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其一生充满争议——既被《宋史》列入奸臣传,又因军事才能获忽必烈赞誉;既...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08-29 刘秉忠与忽必烈“决裂”疑云: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文化抉择元朝初年,刘秉忠作为忽必烈的核心谋士,主导了元大都规划、国号“大元”的制定及典章制度设计,其地位堪比汉代萧何。然而,关于他与忽必烈“决裂”的传闻,始终是元史研究...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萧何 2025-08-26 忽必烈的父亲:拖雷——蒙古帝国的关键传承者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元世祖忽必烈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而要深入了解忽必烈,就不得不提及他的...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08-04 阿里不哥之死:权力争斗落幕后的悲剧结局在蒙古帝国的波澜壮阔历史中,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是一段跌宕起伏且影响深远的重要篇章。这场争斗不仅改变了蒙古帝国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其后的发展走向,而阿...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07-30 忽必烈眼中的陆秀夫:一个值得敬重的对手与忠臣典范在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13世纪,南宋王朝的抵抗显得尤为悲壮。当忽必烈以雷霆之势终结南宋319年国祚时,这位征服者对敌方阵营中的一位书生丞相产生了复杂的情感——...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07-25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