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关羽和荆州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丢失荆州成为最为重要的转折,荆州对蜀汉的的影响有多大?蜀汉为什么会陷入被动?
要想解释清楚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赤壁之战后,刘备暂时击退了曹操,占据了半个荆州的地盘。按照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接下来刘备要做的,就是拿下益州,作为自己的大后方。凭借益州和荆州这两块地盘,刘备就有了夺取天下的资本。
不过,此时的益州,并非无主的地盘。益州当时的最高领导,名叫刘璋,也是一位刘氏宗亲。大家都是姓刘的,如果贸然下手的话,面子上实在有些不好看。而且,刘璋这会儿还算是很强的,如果刘备贸然进攻,无疑是自寻死路。
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老天爷再一次眷顾了刘皇叔。就在这个时候,益州内乱了。
益州名义上虽然是以刘璋为老大,但是益州北部的汉中地区,却不归他管。汉中地区的实际控制者,名叫张鲁。说起这个张鲁,也不是什么一般人。除了一个地区的老大之外,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
龙虎山第三代天师!
因为这个身份,张鲁在汉中地区的统治,可谓是无比牢固。最开始的时候,张鲁实力较弱,还依附于刘璋。但是后来,随着张鲁实力越来越强,也就越来越不听刘璋的安排。刘璋一气之下,干掉了张鲁的母亲和兄弟,这一下,双方彻底撕破了脸。接下来的几年里,双方多次大战,但谁也奈何不了谁。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益州以外发生的事情,让双方都不得不开始做出选择。因为赤壁之战后,曹操发现继续南下比较费劲,吃不下刘备和孙权。于是,曹操就转换了一下目光,决定调整一下战略方向,先向西攻取凉州,然后再取汉中,以汉中作为跳板,攻取益州。
刘璋听说以后,倒是也先和曹操取得了联系,希望能够臣服于曹操,保住自己的富贵。刘璋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志向太过远大的人,也没想过去争天下,觉得能占住益州这块地方就挺好。
不过,当刘璋派使臣张松去见曹操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张松觉得曹操怠慢了自己。于是,张松回到益州之后,就开始在刘璋面前说曹操的坏话。因为张松的原因,刘璋产生了战略误判,认为曹操是想要武力攻占益州,而不允许他投降。
那还谈个球?
刘璋当即决定,不投降了!反正益州地盘也不小,自己割据于此,活得也挺滋润的。
但想要割据益州自立的话,还有一个问题:曹操很强的,凭益州这块地盘,想要挡住曹操的大军南下,实在是很难。再加上汉中还被张鲁占了,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只要张鲁投降了曹操,曹操占领汉中之后,益州几乎就必败无疑。
该怎么办呢?
就在这个时候,张松又跳了出来,给刘璋献了一条妙计:您可以联合刘备啊!你们俩都姓刘,都是一家人,地盘又紧挨着,找他帮忙多方便啊!咱们完全可以请刘备带着大军来,去进攻张鲁。这样咱既能得到实惠,还不用出工出力,多美的事情?
不得不说,刘璋脑子确实是不够用,居然还真的同意了!
刘备一听说,刘璋主动邀请自己入蜀,而且还是带兵入蜀,瞬间就开心了。这纯粹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刘备当即率领大军入蜀,入蜀之后,很快就和刘璋撕破了脸。还打什么张鲁啊?直接吃掉刘璋的地盘,不香吗?
但是,刘璋当时也是比较强的,毕竟掌控了大半个益州。单凭刘备带来的这支先头部队,想要吃掉整个益州,难如登天。所以接下来刘备不得不火速从荆州方向调兵,把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都调到了益州战场这边。至于荆州那边,则交由关羽全权负责。
在经过近三年的战斗后,刘备终于打败了刘璋,逼得刘璋投降,自己独霸益州。
刘备占领益州之后,自然实力大增。但是同时,刘备也面临了和刘璋一样的问题:北边的张鲁,实在是讨厌。只要汉中地区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益州就等于是门户大开。但是此时的张鲁,已经投降了曹操。如此一来,刘备如果想要攻占汉中的话,就等于是要和曹操正面交手。
汉中之战,绝对是刘皇叔一生中最巅峰的一战。
历经数十载,从北到南辗转大半个天下,曹孟德,如今我终于有能力,和你正面硬碰硬地打上一场了!
公元217年,刘备正式对汉中地区发起进攻。在经过近两年的战斗后,终于拿下了汉中。
至此,益州的大门,终于被封死了。自此之后,刘备在益州这边,便是进可攻退可守,局面大为改观。而按照当年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接下来刘备便可以从益州、荆州两个方向,形成钳形攻势,让曹操首尾不能兼顾。从汉中到长安,只有两百多里的路程。而荆州那边,北上则可以直接威胁到洛阳、许昌。
就在这个时候,身在荆州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从战略构想上来看,一点问题都没有。关羽从荆州方向进攻,威胁洛阳和许昌。而刘备则从益州这边策应,威胁长安。两路大军,不管哪一边能够取得战果,蜀国都是最后的赢家。
但问题是,刘备和关羽,都忘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时机不对。
在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当中,拿下益州和荆州的蜀国,接下来应该是这样的。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而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这几个条件,似乎都不满足。
西边和南边的少数民族,都还没有臣服,导致益州后方不稳;从赤壁之战一路打到汉中之战,蜀汉内部已经疲惫到了极点,国力损耗极为严重,不足以支撑继续打下去;因为之前要攻略益州,刘备几次大幅从荆州抽调人手,导致荆州后方极度空虚;而曹魏内部,目前也还算安稳,没有任何变化。
最重要的是,刘备和关羽,都高估了孙权对蜀国的容忍程度。他们都认为,当下就算进攻曹操,孙权也绝对不敢背弃盟约,从背后偷袭蜀汉。
正是这个战略误判,让蜀国最终一败涂地。
公元219年,就在刘备刚刚打完汉中之战以后,还没来得及将人手撤回荆州增援关羽,关羽便发动了襄樊之战。
首先,关羽主动进攻荆州北部的樊城,樊城被围,守将曹仁告急。
这里要说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曹仁被围之后,曹操当即决定派兵增援。不过,曹操最开始任命的领兵将领,其实是他三儿子曹植。结果在出征前一天,曹植喝多了,第二天没睡醒。所以没办法,曹操只能任命于禁前往。
不得不说,有时候真的是祸福相依。如果曹植那天没喝多,而是真的带着兵去了樊城的话,以他那点本事,估计关二爷打得能更轻松一些。
当然,换上于禁之后,其实也没太多不同。于禁到了之后,关二爷利用一场暴雨,引汉水淹了于禁的大军,最终生擒了于禁。这一下,关二爷顿时声威大震。
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再派援军增援,已经来不及了。樊城的陷落,似乎已经无可避免。而襄樊一旦陷落,关羽接下来便可以长驱直入,直接威胁到许昌。所以当时很多人都特别看好关羽,从襄樊到洛阳,数百里的地界上,不断有人起事,响应关羽的号召,形势一片大好。
汉室再兴,似乎已经近在眼前。汉献帝就在许昌,只要拿下了许昌,抢回汉献帝,那就真的大业可成了。就连曹操本人,这时候都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先迁都再说。至少,要先给汉献帝搬个家,不能让汉献帝落入关羽手里。
但就在这个时候,当时还很年轻的司马懿,站了出来,向曹操献了一条计策。这条计策,彻底改变了整个三国的走势。
司马懿的计策,核心思想就只有一个:孙刘两家的联盟,或许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牢固。如果我们能够说服孙权,让孙权从背后偷袭关羽,这事不就好办了吗?
曹操一琢磨,觉得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当即派人去联系孙权。孙权收到曹操的消息以后,觉得好像也很有道理。如果任由关羽这么出兵,用不了多久,曹操就被刘备打垮了啊!曹操要是垮了,那东吴怎么办啊?
最终,孙权决定,给关羽背后来上一刀。
公元219年十月,就在关羽距离攻占樊城只差最后一步的时候,东吴大将吕蒙,偷袭了关羽的后方。因为此时的荆州后方,已经太过虚弱,吕蒙过江之后,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强力抵抗,就占领了蜀国在荆州的大部分地区。
这下子,关羽也慌了。
没了后方,这仗怎么打?
关羽火速率军回援,樊城之危随即解除。但此时关羽还能控制的地盘,就只剩下了麦城一带。最终,关羽中计被俘,最终被吕蒙所杀。
自此之后,蜀国在荆州的全部地盘,彻底由东吴接管。
消息传到益州之后,刘备顿时如遭雷击。
一方面,关羽是他最好的兄弟,从情感上来说,刘备无法接受关羽的死。另一方面,荆州的战略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没了荆州,蜀国以后的钳形攻势就不成立了,只能从汉中这边进攻,那就没有任何战略回旋的余地了。
所以,刘备当即下令,集合全军,要和东吴打一场。既要给关羽报仇,也要夺回荆州。
后来的结果,大家也就比较清楚了。刘备倾尽国力,和东吴打了一场夷陵之战,依然打输了。自此之后,刘备更是一病不起,最后直接死在了白帝城。临死之前,只能托孤于诸葛亮。仅此一战,蜀国国力大损,不但彻底丢掉了荆州,而且损失了极大的国力。后来,直到蜀汉灭亡,都再没能恢复巅峰国力。
从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关羽丢掉了荆州,对于蜀汉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
首先从战略角度来说,没有荆州这块地盘,蜀国就无法形成钳形攻势。只要曹操放一员大将,率领重兵驻守在汉中那边,蜀国大军就被彻底堵死在蜀地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诸葛亮几次北伐,都只能走北线的原因。
如果荆州还在的话,诸葛亮可选择的余地,就要大太多了。
其次,因为关羽丢掉了荆州,刘备不得不被迫去打夷陵之战。和现代人理解的不同,三国时代,中国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北方,也就是曹操那块地盘。刘备的地盘看上去很大,但人口其实很少。经过夷陵一战之后,蜀国的精锐大军,几乎全都被打光了。所以后来,不管诸葛亮如何擅长治理内政,也无法将军力恢复到夷陵一战之前的巅峰时期。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国力大损,那诸葛亮安心恢复国力,不去北伐不就好了?这其实更不行!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人口基数的问题,当时北方是当之无愧的经济、文化、人口中心,如果诸葛亮选择安心休养的话,曹魏那边只会恢复的更快,国力越来越强。
前期打,蜀国和魏国之间,还能试着打一下。越往后拖,随着魏国国力恢复,越没法打。就算诸葛亮再怎么才智通天,总不可能凭几万大军,打赢曹魏的百万大军。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关羽丢掉了荆州,不但让蜀国的战略规划,彻底毁于一旦。而且也为后来蜀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可以说,丢掉了荆州的蜀国,注定已经不可能再有夺取天下的希望了。
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关胜是虚构的吗?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镜像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始终是备受瞩目的角色。这位位列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因其与三国名将关羽的渊源,常被读者视为...
关羽 2025-09-04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忠义千秋映日月:三国名将关羽的传奇人生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关羽以其忠义无双的形象,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符号。从东汉末年的战场猛将到后世尊崇的“武圣”,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
关羽 2025-08-28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忠义与勇武的传奇征程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画卷中,“过五关斩六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一经典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生动地展现了关羽的忠义无双与勇猛无畏,成为了千古...
关羽 2025-08-26 曹仁武力考辨:从战场表现到演义评说的多维解析在曹魏阵营的武将谱系中,曹仁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曹操的从祖弟,他既无典韦"单手举牙门旗"的蛮力,也未留下如许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仁 2025-08-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