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为什么这么宠爱武则天?武则天死后为什么要求与高宗合葬?武则天能从李世民的才人,一步步晋升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这大部分的功劳都要算在李治身上。李世民死后,武则天原本是要当一辈子的出家人,但李治看上了武则天,将她重新接回宫中,并且纳入后宫。可能当时谁也没想到,李治竟然如此宠爱武则天,几乎是把自己的权利分了一半给她。当然,李治喜欢武则天很明显,那武则天是否真心爱李治呢?这就有不同看法了。
武则天的容貌也算得上品,她最美好的年华都在太宗身边度过。但令人奇怪的是,武则天始终没有获得李世民的垂青。在宫中待了13年,丝毫没有受宠受幸的记录。反而到了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忽然紧紧抓住了高宗李治的心。李治不惜落下乱伦的骂名,把武则天从感业寺召回宫里,从此恩爱无比、一世不衰。年轻貌美迷不住太宗,快30了却跟李治玩上了姐弟恋(武则天生于624年,李治生于628年,小4岁),其中原因是什么呢?
这要归结到武则天的性格和心机上。唐朝后宫妃嫔有八个等级,分别是夫人、嫔、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武则天位居中游,起点还算可以。但或许是年纪太小的缘故,为人处世未免稚嫩,一抓住机会就展露自己的锋芒,令人颇觉有失女德。在以贤惠为主基调的太宗后宫,她过于凌厉的姿态,合不上太宗的路数。
传说有一次唐太宗问如何制伏烈马,武则天说用三件工具:铁鞭、铁棍、匕首。太宗虽然赞赏,但此言出自年轻少女之口,未免显得过于另类。太宗驾崩、高宗即位后,武则天靠着和李治的不伦之恋,摇身一变成了新帝宠妃。当时李治已立了王皇后,武则天入宫后地位尚不是很高,王皇后一度希望靠借助武则天来打压风头正盛的萧良娣。
很显然,这位眼界狭窄、识人不明的皇后,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引狼入室。武则天进宫不久便把李治收拾的五迷三道,萧良娣迅速失势。武则天又把矛头对准王皇后,某日王皇后来看望武则天刚生下的女儿,待其刚走,武则天竟然亲手掐死女儿,并向高宗诬告是皇后所为,惹的高宗大怒,几乎要杀了王皇后。
平心而论,武则天的宫斗术并没什么高明,只不过做事特别狠辣而已。她之所以能走上人生巅峰,主要在于强势的性格正好和稍显柔弱的唐高宗互补。抓住一点,拼命扩大,再加上武则天深重的心机、坚定的毅力以及过人的能力,这才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传奇。
乾陵是我国第一座帝王夫妻合葬的陵墓,于684年建成。乾陵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依山而建,还有十七个小型墓作为陪葬。乾陵保存完整,是唐帝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贼入侵过的陵墓。武则天选择和唐高宗李治埋葬在一起,能否说明这是出自对李治的真爱呢?
武则天与唐高宗曾共同处理政务,因此被称为“二圣”。李治身体比较差,没当几年皇帝就不行了。李治驾崩以后,武则天就成为唐朝独一无二的操纵者。武则天掌握权力之后,开始对李氏家族下手。南安王李颖,太子李贤,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都死在武则天的屠刀之下。李氏家族在武则天的大扫荡之下,死伤殆尽,无力威胁武则天。公元690年,武则天终于梦寐以求,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虽然武则天在位期间重视农业,发展科举,提拔官员。可是,毕竟她生活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时代里,皇位的不合法始终都是一个问题。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退位给李显。十一月,八十二岁的武则天在上阳宫去世。临死前,武则天把李显叫过来,让他把自己和丈夫李治埋葬在一起。虽然群臣反对,但是李显还是遵从母亲的意愿,力排众议,把武则天埋葬在乾陵。
武则天要求自己埋在乾陵,首先是因为乾陵风水比较好。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面的梁山。李治活着的时候,曾经派长孙无忌和李淳风寻找一个风水宝地,用来作为自己的陵墓,而梁山正是长孙无忌和李淳风看中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有三座山峰,北面的像一位梳着高高发髻的女子头部。南部两座山峰东西相对,呈乳状形。远处眺望,好像一位躺着的美丽女子。山水环绕,烟雾弥漫,好像人间仙境。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五行属土,这是所有帝王都看中的一点。
袁天罡坚决反对,他认为土生金,这个地方又像一个女子,将来必然会有一个金命的女子控制李唐江山。可李治不听劝告,一定要埋葬在这里。袁天罡长叹一声,“取代唐朝的人,一定是武则天”。随后辞官归隐。果然,武则天成为皇帝,并且她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其次,武则天希望自己死后安宁。毕竟,武则天晚年身体不行了,而且在生前大肆屠杀李家宗室。所以她晚年做了一些善事进行弥补,不仅赦免了王皇后、萧淑妃,放了褚遂良等人,而且还把李显接到神都。虽然唐朝以孝治天下,可毕竟武则天是属于武氏集团,而不属于李家宗室。死后掘墓,开棺鞭尸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如果与李治合葬,这一点绝对可以避免,只要唐朝还在李家手中,谁敢这样干呢?
武则天选择与唐高宗李治合葬,实属明智之举。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巨星,共同照亮了盛唐诗歌的天空。他们以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轨迹,构建了中华文化中“诗仙”与“诗圣”的永恒图腾。一...
李白 杜甫 2025-09-19 鲍照:李白诗歌精神与艺术血脉的源头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代诗人李白以“诗仙”之名傲立巅峰,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然而,若追溯其艺术血脉的源头,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身影...
李白 2025-09-18 杜甫:诗史长河中的永恒灯塔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中,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恒星,以1400余首传世诗篇照亮了盛唐转衰的历史天空。这位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文学...
杜甫 2025-09-17 尤俊达是好人吗?——历史与文学交织下的复杂镜像在隋唐英雄的传奇叙事中,尤俊达(原型为唐朝名将牛进达)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唐演义》中绿林总首领“铁面判官”,又是历史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开国将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诗仙的笔墨:李白诗歌数量与创作传奇的考证在盛唐的月光下,李白以诗为剑,劈开了中国文学史的苍穹。这位自称"谪仙人"的诗人,一生游历四方、纵酒狂歌,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
李白 2025-09-17 沈珍珠之死:权力、贞洁与帝王心术的残酷交织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七月,安徽寿州崇善寺内,一名自称太子李适生母的女尼广澄,在接受朝廷盘问后被乱鞭打死。这场看似荒诞的“假冒案”,实则撕开了安史之乱后大唐...
李适 2025-09-17 李世民未亲养新城公主:礼制、现实与情感的交织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七名子女,其中新城公主作为幼女,自出生便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幼年却未由父亲亲自抚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9-17 温大雅能否跻身凌烟阁:一场权力、伦理与历史叙事的博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功臣博物馆”,其入选标准不仅关乎军功政绩,更暗含政治派系平衡与皇权合法性建构的深层逻辑。温大雅作为唐初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李贺:中唐诗坛的“鬼才”之光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昌谷”“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这位仅存世27年的诗人,以其瑰丽奇谲的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李白 李商隐 2025-09-16 郭子仪之死:功高不震主,忠良终得全——驳“灭九族”谣言之真相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以“再造王室,勋高一代”的功绩载入史册,其八十五载人生横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历经安史之乱、吐蕃入侵、仆固怀恩叛乱等重大危机,始终以...
郭子仪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