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弘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在位时间六十年,年号乾隆。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清朝有个大部分人公认的“康乾盛世”时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在这个时期,雍正的执政方式是和康熙时期的背道而驰,而乾隆执政时又重新捡起了祖父康熙皇帝的执政方式,推翻了父亲雍正的一系列行为,乾隆是康熙、雍正两代皇帝倾力培养出来的,面对两种截然相反的执政思路,他为何最终选择了学习康熙,而不是继续实行雍正的执政思路?
从史书上的记载看,乾隆年幼时就表现出了文武双全的特质,聪慧好学,并且在面对危险时从容冷静,往长远看,是值得培养的后备人才,某小说里面就编写过有臣子在康熙选择储君犹豫不决时,向他建议看三代的故事。康熙喜欢上乾隆并开始培养他的事在《清史稿·高宗本纪》里面是这么记载的: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于雍亲王府邸。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受学于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复学射于贝勒允禧,学火器于庄亲王允禄。木兰从狝,命侍卫引射熊。甫上马,熊突起。上控辔自若。圣祖御枪殪熊。入武帐,顾语温惠皇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乾隆大概是十岁左右开始被康熙重点培养,这个时候已经是康熙六十年,曾经的皇太子胤礽被废掉储君之位九年了,也就是说,经过康熙晚年的诸子夺嫡斗争后,这个时候的康熙心里已经确定了皇位继承人,即后来的雍正皇帝,那么选择一个雍正的儿子表达隐晦的态度是有可能的。
康熙在清朝的十几位皇帝里面能算得上是雄才大略,目光肯定长远,亲自培养皇孙是希望通过自己来影响第三代的执政方式,将可能导致的混乱局势拉回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康熙执政的中后期,因为执政前期剿灭各种叛乱的战争以及开疆拓土的战争,导致大把的军费支出和其它支出,清朝的财政在这时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但康熙自己并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或许他也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文治武功全有赖于臣僚上下一心的的帮助他,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得到犒劳的官位后变得腐败,和掌握着社会大部分资源的士绅阶级互相勾结,掏空了清朝的财政,康熙为了维持自己以仁治国的“仁君”形象,不想通过激烈和残酷的手段来整治群臣和曾经的功臣们。
而且康熙晚年的诸子夺嫡之争中也牵扯进了太多的官员,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会有某一位皇子站在背后,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惩治谁,都有可能牵连到背后的皇子,晚年的康熙不想因为大清洗和皇族的纷争让自己创造出来的所谓盛世烟消云散,年纪大了,只想怀旧,不想折腾,反正他的功绩也足够名留青史了。
但国家的财政又必须要改善,怎么办?于是康熙选择了一个心狠手辣有手段的皇帝接班,他最终是选择了雍正皇帝,相应的也就把改善国家财政的事留给了雍正皇帝来处理,这也导致后来的雍正皇帝名声极差,因为要改善国家财政,就必须得罪士绅、官员,从他们兜里掏钱,侵害他们的核心利益。
雍正死时,为国库积存了几千万两白银,他攒下这些家底所用的方法就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大批不赞同雍正改革政策的官员、士绅在改革的过程中被贬斥、发配、甚至处死,雍正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康熙不想干这事,把自己摘出去了,骂名就全被雍正背了。
治国要刚柔并济,不能一味强硬,康熙要做“仁君”,让儿子强硬背锅,可等到财政状况好起来之后,又需要缓和和官员、士绅们的矛盾,而这个任务就是留给乾隆去解决的,所以康熙亲自培养乾隆是基于这个原因考虑的,把自己“仁君”的执政方式传授给乾隆。当然,这估计也是因为乾隆从小表现出来的特征适合接受灌输,雍正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要让康熙看得上也得条件足够。
康熙选择雍正是很清楚地知道他将来采取的执政方式能够帮助朝廷解除财政危机,也知道他将选择和自己的“仁治”相反的道路,而在乾隆将来或许会选择的执政方式上,雍正也绝对知道,就是走和自己相反的道路,回归到康熙时期的执政道路上去,但这或许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之间的一种默契,也是为了清朝长治久安必须要做的事,通俗点说就是,没钱用了,换个人上去搞钱,足够用了就收手。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实实在在的真理,不可能让清朝未来所有的皇帝都跟康熙一种思路,也不能所有的皇帝都跟雍正一种思路,那样会出乱子的,需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政策。官员、士绅是当时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雍正用强硬的方式敛完财,然后乾隆上场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康熙开盛世,雍正背骂名,朝廷可得利,乾隆可得势,清朝也就能继续稳定前行,这就是乾隆为什么选择学习康熙,而不是学习雍正的原因。
在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的硝烟中,靖南王耿精忠的家族命运如同飘零的落叶,被卷入历史洪流。作为清朝初期最血腥的皇权清洗事件之一,耿精忠子女及其后裔的遭遇,既折射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耿精忠怎么死的 2025-04-30 乾隆与富察皇后之死: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究在清史研究中,"乾隆是否杀害富察皇后"的争议始终笼罩在野史臆测与正史缄默的矛盾中。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乾隆帝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30 玄烨与康熙:一位帝王的名号密码与历史镜像在紫禁城金銮殿的龙纹穹顶下,"玄烨"与"康熙"这两个称谓犹如双生镜像,共同折射出中国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玄烨 2025-04-27 乾隆为何对雍正心存芥蒂:权力传承与治国理念的碰撞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乾隆皇帝与雍正皇帝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乾隆,这位清朝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他的父亲雍正却似乎并不那么亲近,甚至在某...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24 乾隆南巡:巡行天下的壮阔之旅乾隆南巡,作为清朝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事件,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的治国理念与个人情怀,更串联起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地理与人文画卷。乾隆一生六次南巡,每一次都踏上了不同...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16 兆惠与傅恒:乾隆朝两位名将的功劳对比在乾隆朝,兆惠与傅恒无疑是两位备受瞩目的名将。他们各自在军事、政治等领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朝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兆惠与傅恒究竟谁的功劳更大呢?一...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14 定妃与密妃:宫廷地位差异背后的多重因素探析在清朝后宫的历史长河中,定妃与密妃都是康熙帝的嫔妃,然而她们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却存在显著差异。一、入宫背景与家族支持定妃万琉哈氏,原为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正黄...
康熙的儿子们 定妃 2025-04-14 刘统勋官职品级探析:清朝重臣的仕途之路刘统勋,这位清朝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清廉的作风,在乾隆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官职品级,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仕途成就,也映射出清朝官制的特点与变迁。...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刘统勋 2025-04-11 卫琳琅的历史原型:康熙良妃觉禅氏在热门小说及影视作品《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卫琳琅这一角色给观众和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身世坎坷、情感纠葛,与康熙皇帝、纳兰容若之间的爱恨情仇令人动容。而卫琳琅并...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容若 2025-04-10 阮元: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的官场传奇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有一位官员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于历史天空,他就是阮元。他一生历经诸多重要官职,在政治、学术、文化等领域均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尊为“三朝...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4-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