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好酒好色吗?流氓皇帝刘邦做过哪些不体面的事?你真的了解流氓皇帝刘邦吗?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刘邦是流氓,但不是皇帝,刘邦是皇帝,但不是流氓。刘邦从沛县农民子弟成为大汉皇帝,开创汉朝四百年的辉煌,刘邦有痞性,但在成为开国皇帝的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刘邦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刘邦。

刘邦的流氓行径发生在称帝之前,那刘邦都干了什么呢?
《史记》记载,年轻时的刘邦就有大报复,不屑于做小事,个人认为刘邦是典型的好吃懒做,只是后来受到环境逼迫和潜力激发,才逐渐改变街头混混的角色。即便如此,刘邦也是值得敬佩的传奇人物。
据推算,刘邦在二十岁时担任着泗水亭长的官职,若说是官职,这是秦朝正儿八经的官,只是最低一等的官职。刘邦的日常是带着一帮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到处瞎逛,对外宣称是治安巡查。
刘邦酷爱喝酒,但是秦朝最低级的官员是没有富裕的工资喝酒的,刘邦根本不管钱的问题,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刘邦的办法就是赊账。

刘邦与一群狐朋狗友喝酒吃肉,轮换着赊账,到了年底,店家找刘邦来讨账,刘邦经常给人打下一张白条,有时候还会装神弄鬼地吓唬店家。刘邦的宗旨就是躲过一天算一天,谁知道明天的太阳还会不会升起呢。
刘邦游手好闲的名声早就传遍十里八村,当时村中有一位寡妇姓曹,生得一副好皮囊,刘邦平日看到妖娆的曹寡妇免不了调戏几句。刘邦如果喝醉了酒,经常要到曹寡妇家去敲门。
也不知是在哪天,也不知道具体情况,结果是曹寡妇为刘邦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刘肥,两人的感情故事无从考究,已经永远消失在那些喝酒的夜晚。

每个地方都有脸面人物,沛县当然也不例外,而吕公则是其中一人。这一日,吕公乔迁新居大宴宾朋,几乎整个沛县的达官贵人、大户人家都送礼祝贺。
大户人家有大户的规矩,按照当时的大户标准,送礼都是一千起步。萧何在为吕公收取礼金,刘邦目标是进去吃肉喝酒,饱餐一顿,递给萧何红包,随口说道“礼金一万”,其实里面是路边捡的石头。
刘邦大摇大摆地走进去,找到合适位置准备落座,此时刘邦与吕公四目相对,刘邦有些紧张,吕公有些欣喜。原来是吕公看到刘邦面相富贵,将来必定大有作为,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刘邦。
刘邦在吕家成功空手套白狼,不仅混吃混喝,还意外获得岳父赏识,娶上媳妇。

好色是本性,就看刘邦能不能克制自己,当然他也有克制不住的时候。比如刘邦率军规避主力纠缠,直破咸阳,率先进入秦宫,刘邦看到后宫成群的美人,一下子就难以自持,搂着美人就躺在胡亥的大床上。
幸亏樊哙与张良及时前来劝阻,说明其中利害关系,刘邦才梦然醒悟,穿好衣服带军退出咸阳宫等待项羽前来。
秦朝末年民怨载道,陈胜吴广率先扛起反秦大旗,混混刘邦也跟着拉起反抗秦朝的队伍,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刘邦最后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在刘邦与项羽大战时,刘邦的家人被项羽俘虏,押在监牢中看管起来,为了逼迫刘邦投降,项羽将刘邦的父亲放在军阵前面的肉案上,大声喊话威胁刘邦,不投降就砍下刘太公的头颅。

两军对垒,岂能因为父母妻儿置天下大业于不顾,刘邦决定舍小家为天下,但是刘邦很“流氓”,《史记》记载,刘邦这样说“我和你项羽在怀王面前共同盟约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烹杀父亲,记得也分给我一碗汤。”
项羽本意是威胁刘邦投降,没想到他说这也是项羽的父亲,让项羽一拳打在棉花上,项羽无奈只能放了刘邦父亲。虽说刘邦的行为带着流氓的痞性,但在两军阵前,不失为一条妙计。
公元前205年,刘邦与项羽在彭城对峙,刘邦手下有五十万大军,而项羽手下仅有三万骑兵。真应了那句“兵不在多在精”的老话,楚霸王项羽把刘邦打得溃不成军。
刘邦看到形势不妙驾着车就要逃跑,项羽率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当时情形非常危急。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刘邦惊慌失措,在混乱中刘邦的妻儿全部都被冲散了。

刘邦多次催促夏侯婴加快速度,在逃跑过程中,夏侯婴看到刘邦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他们都是刘邦的亲生孩子,夏侯婴赶紧下车将孩子抱上车,随后一同逃走。
眼看项羽追兵越来越近,刘邦为了给车辆减轻负担,狠心将刘盈和鲁元公主推下车,夏侯婴见到此情景,感到不忍心,下车将孩子重新抱上车,结果没跑多远,刘邦再次将孩子推下车,夏侯婴再次下车接上孩子,最后还是因为夏侯婴的坚持,刘邦才将孩子留在车上,保全性命。

对于慌忙逃跑的刘邦,亲生儿女都可以舍弃,这样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说他是流氓行为已经格外照顾了,这简直是丧尽天良、毫无人性的行为。
刘邦是从基层一步步爬上来的,他对于读书人有很深的成见,在刘邦刚刚成立抗秦队伍时,他发出招贤纳士的告示,想要吸引天下英才。
有位儒雅的读书人前来投奔刘邦,表示自己愿意跟随刘邦助其争夺天下,但是刘邦看到此人头戴儒生帽子,心里顿时对人没有好感。
儒生见到刘邦之后,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想要展示自己的谋略才华,可惜刘邦一直都没有听,过一会,刘邦站起来走到儒生面前,直接将儒生的帽子摘了下来。

儒生先是一愣,随后看到令他难以置信的一幕,刘邦拿着他的帽子直接尿在里面,撒完尿之后将帽子扔出门外,同时把儒生也赶了出去。
刘邦对待儒生的行为用流氓一词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如果刘邦不认同儒生,完全可以礼貌地拒绝他,同时送客出门,完全没必要用如此泼皮无赖的手段羞辱儒生再驱逐他。
关于刘邦耍流氓的行为还有很多,比如说刘邦骑在周昌脖子上,问周昌自己是怎么样的皇帝。
在秦末汉初的大乱之世,刘邦这样的流氓痞子也有着光辉形象的一面,大智若愚、有舍有得、识人用人等,正是这些综合起来的性格,帮助刘邦最终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
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刘长在流放蜀地的途中绝食而亡,汉文帝刘恒闻讯后痛哭流涕,却难掩民间“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的讽刺歌谣。作为刘邦仅存的两个儿子之一,刘长之死既是...
刘恒 刘邦 2025-10-28 乱世飞将:正史中吕布的武力神话与战略困局东汉末年,并州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走出一位以“飞将”之名震动天下的猛将——吕布。他手持长矛、胯下赤兔,在史书与民间传说中交织出复杂而矛盾的形象。从《三国志》...
吕布 2025-10-27 汉献帝的至暗时刻:长安城中的饥饿与屈辱东汉末年,长安城笼罩在战火与饥荒的双重阴影下。作为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命运始终与乱世紧密相连。而在其一生中,兴平二年(195年)的冬季,堪称他最悲惨的...
刘协 2025-10-27 血统与权力的博弈:刘裕为何弃“汉”而择“宋”在中国历史上,国号的选择往往承载着政治合法性、文化认同与权力继承的多重意义。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虽为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却在称帝时放弃“汉”而选择“宋...
刘邦 刘裕 2025-10-24 霍光拒为卫子夫平反:权力博弈下的历史抉择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爆发,皇后卫子夫与太子刘据被迫起兵自保,最终双双殒命。汉武帝虽为太子修建思子宫以表追思,却始终未为卫子夫恢复名誉。霍光作为武帝托孤重臣,掌...
卫子夫 2025-10-24 吕布殒命后:三国武力金字塔的重构与争议公元199年,白门楼上一声令下,曾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威震天下的并州猛将吕布被缢杀。他的陨落不仅标志着汉末群雄割据进入新阶段,更引发了后世对三国武力格局的持...
吕布 2025-10-23 虎牢烽烟下的利刃交锋:孙坚讨董时吕布的战场话语与权力博弈东汉初平二年(191年),当孙坚率领的豫州军在洛阳城郊与董卓主力展开生死对决时,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背后,更暗涌着权力、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博弈。作为董卓麾下第一猛将的...
吕布 董卓 2025-10-23 医者仁心终成殇:华佗治愈的名人与他的死亡之谜东汉末年,战乱与疫病交织,一位医者以“外科圣手”之名横空出世,他便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的华佗。这位被后世尊为“神医”的传奇人物,曾以精湛医术治愈无数患者,却...
华佗 2025-10-23 嫡长子让位之谜:刘疆主动辞太子背后的权力博弈与生存智慧在东汉初年的宫廷中,一场看似违背宗法制度的权力更迭悄然上演——光武帝刘秀的嫡长子刘疆,在母后郭圣通被废后,主动辞去太子之位,将继承权让予阴丽华之子刘庄。这场“让...
刘庄 刘秀 2025-10-22 郦食其:以口舌之利为刘邦谋得七十城,却命丧队友之手的悲情谋士在楚汉争霸的烽火岁月中,刘邦麾下名将如云,张良运筹帷幄,萧何稳固后方,韩信战无不胜。然而,有一位谋士却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谋,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为刘邦收服齐...
刘邦 韩信 2025-10-2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