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是甜瓜的一个变种,享有“瓜中之王”的美称,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皇帝是现代很多电视剧热衷塑造的人物,他的形象一直是英明神武的。电视剧虽然有一些虚构,将康熙神化了,但毫无疑问,他绝对是一位好皇帝,如果要按功绩给中国历代皇帝排号,他也绝对能名列前茅。
我们所熟知的康熙帝是睿智伟岸的,但其实在他身上也发生过不少趣事儿,其中就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那就是他曾叫错过一种水果的名字,但是这个错称却一直沿用至今,那这是那种水果呢?康熙帝为什么会叫错名字呢?

01
哈密王的朝贡
和现今社会的各国的平等关系不同,古代各国维持关系的模式是大国周边的小国向大国进贡,以达到获得和平,或者成为附属国,寻求大国庇佑的目的,本质上也是贸易。进贡的物品一般都是大国所稀缺的,小国所特有的,朝贡制度从西汉时起一直延续到清朝,被视作国力强盛的标志。
清康熙帝执政以来,国强民富,是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但是仍有边疆地区的小国难逃战乱之扰,因此许多周边小国纷纷对大清俯首称臣,纷纷献上奇珍异宝来展示自己归顺的决心,其中包括新疆地区的哈密国,那个时候的新疆还被称为“西域”。
新疆在丝绸之路上一直都处于很重要的位置,而且地大物博,和现在一样,新疆地区的水果种类繁多,十分甘甜,这也成为了新疆地区进贡的稀奇之物,于是哈密国在进贡时就决定将独有的鄯善瓜送至清宫。
古时的交通工具没有现在便利,更没有所谓的防腐技术,新疆距紫禁城的路途十分遥远,光靠马车运输的需要几个月之久,如何将瓜果安全的运到皇宫成为了一大难题。
后来,据说是负责运送的人想到了在车上种植这种瓜,用鄯善地区的土来培育,还要让车夫保证瓜在成长过程中享受到足够的日光浴,这样,瓜才运到北京,使得皇帝吃到了新鲜的鄯善瓜。
哈密瓜的进贡之路如此的波折,即便哈密王想到了妙计,可还是敌不过自然的力量,等到瓜运送的京城的时候已经所剩无几了,因此显得瓜更加珍稀了。
02

巧合的赐名
这种新疆甜瓜在鄯善县广泛种植,香甜可口,自然而然就把它叫做鄯善瓜了。鄯善瓜进宫之后被呈现到皇帝面前,皇帝品尝之后觉的甚是甘甜多汁,便随口一问瓜的名字。
可是这是西域进贡来的水果,皇帝身边侍候的人哪里见过呢,所以并没有人能回答出来。康熙便问是什么人进贡的水果,知情的大臣便将瓜的来源告知了康熙,此瓜是由哈密王进贡,由此康熙便将此瓜称作“哈密瓜”。据史书记载:“康熙在位期间哈密国王投诚,将此瓜当做贡品入朝,所以叫做此瓜称作哈密瓜。”从此鄯善瓜便改名为哈密瓜而延续至今。
即便现在有了清晰的史料记载,我们已经知道了康熙叫错的名字,但是已经习惯了哈密瓜的名称,改不过来了,况且哈密瓜的称谓就能让人联想到此瓜的“甜如密”,使人口舌生津。
现在我们在任何一家水果店都可以买到哈密瓜了,这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在古代的运输情况下,恐怕只有王公贵族可以尝尝鲜了。
03
哈密瓜的历史
哈密瓜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国,虽然广为熟知的是清朝由哈密王献给康熙帝,受康熙帝喜爱而得名哈密瓜。
但是在清朝以前就有许多关于哈密瓜的记载,在《太平广记·阴贵人》中就记载了汉朝时期敦煌献的一种瓜“穹窿”,这“穹窿”在维吾尔语里就是甜瓜的意思,这是哈密瓜在史书上的首次出现。
再如金末元初的诗《西域尝新瓜》里也描写了哈密瓜的清香袭人。不光有史料的记载,现代诗人王孟扬的《初尝哈密瓜》里也提到了瓜的甘甜解渴,这些足以见得哈密瓜的美味从古至今都令人心驰神往。哈密瓜是新疆特产水果,到了清代,哈密瓜作为贡品,作为新疆特色献入皇廷,可见其珍贵。

并且新疆一直都是我国最大的身份,古时候的占地面积甚至比现在还要大一些,在康熙执政期间,新疆虽归属清政府管辖,但是新疆地区周边还有许多小国,例如哈密国和鄯善国。
但其中鄯善国是哈密国的附属小国,哈密瓜原产于鄯善国,被鄯善国当做贡品献给哈密国,哈密国又将哈密瓜作为贡品献给更加强大的清朝,最后因是哈密国进贡的瓜果,被取名哈密瓜,这下连原产地都被抹除了。
04
哈密瓜的遭遇,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话“弱国无外交”。百年前中国积弱,任人宰割。那个时候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使我们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发展,西方迫切的改革的时候我们却还沉醉在纸醉金迷的假象之中。明明我们作为受害方,却要向侵略者赔款割地,来换取和平,但是却没有像古代大国帮助小国那样得到保护,反而被变本加厉的欺侮。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至今、永恒不变的真理。在古代,各个小国不惜举全国之力向大国进贡,也不愿意发动战争脱离附属,战争带来的灾难的灭顶的,但是即便这个小国独立了,也难保其他小国不会侵略、吞并,所以进贡寻求大国的保护是相对正确的选择。
而今,我们中国也不需要向以前那样低声下气了,我们反抗成功了,我们战胜了侵略,我们也不用以前那样被列强瓜分了,所以自立自立强才是最重要的!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康熙两废胤礽的深层动机解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塞外行宫的寒风中,55岁的康熙帝当众痛哭流涕,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这场持续三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不仅撕裂了清廷权力结构,更暴露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11-20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辉煌与沉浮,词人纳兰性德之父在清代康熙朝的璀璨星空中,纳兰明珠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显赫的官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作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性德 2025-11-20 佟国维的“双面棋局”:支持八阿哥与善终背后的政治智慧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激烈角逐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康熙帝的亲舅舅,始终以八阿哥胤禩支持者的形象活跃于朝堂。然而,这位看似押错宝的重臣,最终却以“善终”收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禩 2025-11-19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康熙后宫姐妹花:繁华背后的命运沉浮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有四对姐妹花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处权力与情感交织的深宫,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或荣耀一时,或凄凉终老,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赫舍里氏...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雍正与宜妃:权力更迭下的恩怨纠葛在清朝康熙与雍正两朝交替之际,宫廷内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其中雍正帝与康熙宠妃宜妃之间的恩怨,成为这段历史中颇具戏剧性的一幕。雍正对宜妃的羞辱,背后交织着个人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施世纶:靖海侯之后,清朝第一清官的传奇人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的政治舞台上,施世纶以其清廉正直、勤政爱民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流。作为靖海侯施琅之子,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荣耀,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
康熙的儿子们 施琅 2025-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