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清明节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被认为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可见清明节在传统节日当中的地位。但其实清明节一开始并不具备扫墓和祭祀的功能,相反,这些都是寒食节的功能,而清明节则是踏青游玩,但相比之下,寒食节要比清明节更重要,但是为什么曹操却要求废除寒食节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公元前672年,晋国国君晋献公击败骊戎,并迎娶骊戎族中的女子骊姬。骊姬凭借美色,获得晋献公的宠爱,并挑拨离间,迫使重耳和夷吾两位公子逃亡国外。公子重耳,也就是日后的春秋霸主晋文公,在流亡中度过了整整十九年。而一批忠心耿耿的大臣,始终跟随其左右忠心辅佐。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当重耳归国后,跟随他的一众大臣都得到了赏赐,却唯独忘了介子推。谁知,介子推却根本不想,他说,重耳即位是上天注定的,大臣们以功臣自居,是欺世盗名。介子推带上母亲,隐居绵山而死。晋文公找不到介子推,只好把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定为介子推的封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左传》中介子推的故事不过寥寥数笔,很难与“不火食”的特殊习俗发生关联。但从战国至两汉,介子推的故事被不断完善。“火”也登场了。
楚国大夫屈原在《九章·惜往日》中有这样一句:“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东汉王逸做注时,将“立枯”解释为“子推抱树烧而死”。《庄子》中也提到了火,介子推“抱木而燔死”。“燔”即为焚烧,可见至迟在战国时期,介子推已从“隐居而死”,变成了悲剧色彩浓厚的抱树焚死。
西汉刘向在《新序》中言:(晋文公)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晋文公想用烧山的办法逼介子推出仕,可介子推至死不改其志,遂酿成悲剧。
汉代独尊儒术,强调忠孝思想,介子推或许正是因此,成为了“箭垛式的人物”。逃难途中的忠诚不受封赏的高洁,奉母隐居的孝顺宁死不出的坚定。其形象和思想境界,随着故事的丰富与完善,得到了一步步升华。
并州及其下属的太原郡在春秋时期属于晋国范围,介子推的故事为当地百姓所熟知。个集忠孝节义等众多高尚品德于身,结局却如此悲慘的人物形象自然容易获得人们的普遍同情。对介子推加以祭祀,视之为本地神明,并将“不火食”的风俗与之相连。
建安十一年(206年)三月,汉丞相曹操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境内)。前一年,袁绍的外甥,在官渡之战中归降的并州刺史高幹反叛意气风发的曹操不能允许北方的统之势再生任何波澜,于是亲率大军征讨。高幹奔逃荆州,并州再度回到曹操手中,一道《明罚令》随即发布。令人意外的是,这道令文不关乎军政大事,而是一个节日:
“听说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四郡,在冬至后有寒食节,一百零五天内都不生火,只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从前伍子胥沉尸江中,吴地百姓也没有为此不喝水啊。介子推在晋国才德不过平平,为了他而吃冷食,太过偏激。有人说若废此俗便有冰雹雨雪之灾。可其他地方未尝没有这些灾害,当年汉武帝时京城也曾出现马头一般大小的冰雹难道也是因为寒食节没吃冷食?况且北方乃苦寒之地,老幼体弱,如何禁得起长期冷食!凡令文所到之处,百姓一律不得于寒食吃冷食。如有违犯者,家长服刑半年,主管官吏服刑百天,县令长官罚俸一月。 ”
不过曹操的禁令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寒食节历经魏晋隋唐直到宋,仍然是民间和官方的主要节日,直至让位于清明节才算是寿终正寝了。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
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战略博弈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位都督先后执掌东吴军政大权,他们或以火攻破曹,或...
周瑜 吕蒙 2025-09-30 污点与功绩交织:马超是否配得上五虎上将之名的历史审视在蜀汉政权“五虎上将”的荣耀殿堂中,马超始终是争议最大的存在。这位曾割据凉州、威震关中的枭雄,既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标签被史书诟病,又因“文韬武略过人”的才...
马超 2025-09-30 陈泰:名门之后的三国名将与忠臣悲歌陈泰(200年—260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出身于汉末名门颍川陈氏。其家族世代显赫,祖父陈寔以德行著称,父亲陈群是曹魏司空、九品中正制的创...
陈群 2025-09-30 乱世枭雄的制胜密码:曹操成功的多维战略解析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备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表里”之辨——从战绩差异看战略与战术的互补性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三国名将高览:实力与结局的双重解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中,袁绍麾下的“河北四庭柱”以勇武闻名,其中高览作为与颜良、文丑、张郃齐名的猛将,其生平与结局始终笼罩着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迷雾。通过正史记...
文丑 张郃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三国武力巅峰对决:赵云与许褚的实力深度解析三国时期,赵云与许褚作为蜀汉与曹魏的标志性武将,其武力值与军事能力常被后世热议。若以正史记载与演义情节为基准,从个人战力、军事指挥、战略眼光三个维度综合对比,赵...
赵云 2025-09-30 鲁肃接任周瑜: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选择公元210年,赤壁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却在巴丘病逝,年仅36岁。这位以火攻破曹、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军事奇才,临终前却将兵符交予一位“资历尚浅”...
周瑜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