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之死,堪称三国第一冤案。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崔琰因为说了一句话,被曹操赐死,这堪称是三国第一冤案!易中天先生对此评价:崔琰是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正派儒雅,又有远见卓识,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曹操也被他的一身正气所慑服。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
崔琰,大家看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是《世说新语》里床头捉刀的小故事大家肯定听说过: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游牧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因为自己形貌丑陋,不足以威震匈奴人。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琰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
接见时,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座榻旁边。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曹操听说后马上派人追杀匈奴使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曹操长得确实不咋地;第二,崔琰长相很威严雄壮。事实也确实如此,据史书记载,崔琰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很有威重的仪态,朝廷中人很是敬仰,而曹操对他也有几分敬畏。所以曹操才会让他扮做自己,接见匈奴使者。
崔琰的能力如何呢?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这样的人,可谓文武双全了,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崔琰在袁绍阵营中,多次提出有见解的建议,可是袁绍这个人向来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大都没有采纳。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打败袁氏后,兼任冀州牧,征召崔琰任别驾从事,对崔琰说:“过去查核户籍,可以达到三十万之多,冀州可称得上是大州了。”崔琰回答说:“如今汉家天下分崩,九州分裂,袁氏兄弟同室操戈,冀州百姓露尸荒野。王师驾到,没听说先传布仁声,反而以扩充实力为当务之急,这难道是敝州男女老少寄希望于明公的吗?”曹操肃然动容,向他表示歉意,当时在座的都大惊失色。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城辅佐曹丕。曹丕照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在追逐猎物上。崔琰劝谏曹丕,曹丕答复说:“从前奉悉您谆谆的教诲,要我烧猎具、弃戎服。如今猎具都已焚毁,戎服也已脱去了。以后再有类似的错误,还望您再次给我教诲。”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做了丞相,崔琰又做了东西曹掾属征事。公元213年魏国建立,崔琰被任命为尚书,与毛玠一起主持选举,他们所推荐任用的都是清廉正直的人士,那些在当时有盛名而行为虚浮、不务根本的人,始终没有得到引荐任用。崔琰曾经推荐过巨鹿人杨训,说他虽然才能不足,却清廉贞洁,遵守正道,曹操于是以礼征召了杨训。
没想到崔琰认为清廉贞洁的杨训,为崔琰引来了杀身之祸。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封为魏王,杨训上表称赞曹操的功绩,夸述曹操的盛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虚伪地迎合权势,认为崔琰荐人不当。崔琰从杨训那里取来表文的草稿一看,写信给杨训说:“读表文,是事情做得好罢了!时间啊时间,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也一定会发生变化的!”
崔琰的本意是讽刺那些批评者,好谴责呵斥而不寻求合于情理。有人却报告说崔琰是傲世不满怨恨咒骂,曹操发怒说:“谚语说‘不过生了个女儿耳’。‘耳’不是个好词。‘会有变的时候’,意思很不恭顺。”从此罚崔琰为徒隶,派人去看他,崔琰言谈表情一点也没有屈服的意思。曹操的令文说:“崔琰虽然受刑,却与宾客来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胡须卷曲,双目直视,好像有所怨忿。”于是赐死崔琰。
从崔琰劝谏袁绍,劝曹操先施仁政,劝谏曹丕不要游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而且崔琰辅佐曹丕,担任魏国尚书说明他并非反对曹操称魏王。曹操对这些肯定也是清楚的,但只因为权力蒙蔽了曹操双眼,让他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所以才会因为一句话把满朝敬仰的崔琰赐死,不过是为了表明谁反对自己谁就没有好下场!
这已经不是曹操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了。公元212年,董昭等人建议曹操进爵魏公,曹操私下询问荀彧的意见,荀彧表示反对,当年荀彧忧郁而死(也有说曹操逼死)。荀彧对于曹操重要性不言而喻,仅仅是对曹操进爵魏公表示反对,就被逼死,说明曹操确实为了权力无所不用其极。
曹操自公元189年起兵讨伐董卓,其实直到公元207年彻底统一北方之前,曹操还是比较低调的,最高也只是担任司空一职。208年任丞相,212年“参拜不名、剑履上殿”,213年称魏公,216年称魏王。所以有人说赤壁之战后,曹操只在忙一件事情——争权夺利,准备篡位!
曹操固然善于用人,能够发现人才,但还是逃脱不了被权力蒙蔽双眼的结局,荀彧、崔琰的死就是最好的例证…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 许昌与洛阳:曹操定都抉择背后的战略密码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键节点,毅然放弃东汉旧都洛阳,将汉献帝迁至许昌。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曹操基于政治、军事、经济与地理等多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 马超归蜀后的郁郁之困:英雄末路的政治困局在三国乱世中,马超曾以西凉猛将之姿令曹操割须弃袍,却在归降刘备后陷入“常怀危惧”的困局。这位曾威震关中的“神威天将军”,最终在蜀汉政权中郁郁而终,其命运转折折射...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