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2年四月的一天,已经病重的唐肃宗正在皇宫静养,几天前自己的父亲去世的消息让他的病情再次加重,已经危在旦夕。虽然曾经因为小人的挑拨让父子之间的关系有了裂痕,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但是直到自己的父亲真的去世,他才知道自己对于父亲一直有深厚的感情。他非常懊悔自己曾经对于父亲过于苛刻,但是现在想到这些已经太晚了。在消息传来之后他每天都在懊悔当中度过。
这个时候他突然听到了外面一阵大喊大叫,这在皇宫当中如果没有大事发生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局面的,毕竟是关乎皇家脸面。这个时候就见一个女人披头散发的冲进了皇帝的住所,声嘶力竭的让皇帝要救她,说后面有人要杀她。皇帝被惊醒之后抬头看去果然有两个宦官带着一群御林军随着皇后张氏冲了进来。
张皇后被眼前的御林军吓得魂不附体,他跑到皇帝的面前紧紧的抓住皇帝的胳膊向皇帝求救。而两个宦官却和没有看到皇帝一样,让御林军冲到皇帝身边抓着张皇后的头发就要把她从皇帝身边强行拉走。皇帝看到自己手下的兵马竟然对自己视若无睹当时气得火冒三丈。这个时候皇帝就想要喊人进来。但是他张开口突然发现自己嗓子眼里好像是堵了什么东西,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接着就是一口鲜血从嘴里涌出,接着他就不省人事了。
这两个宦官就是李富国和程元振,他们把皇后带到了外面软禁起来了。皇帝经过太医的紧急抢救虽然活过命来,但是心中的气愤和郁闷却抑制堵在他的胸口,终于在煎熬了几天之后皇帝再也承受不住这接连的打击驾鹤西去。在皇帝死后太子李豫自己成了皇位,宣布张皇后要谋反,然后废掉了她的皇后地位,然后处以绞刑。张皇后临死都心有不甘,她想要效仿武则天掌控权势,但是却没想到一着不慎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在唐肃宗李亨登基以前,选定的太子妃是韦氏,但是后来李林甫想要陷害太子,太子为了自保只好把韦氏休了。自此以后李亨低调做人,闭门不出。在他这段悲惨的日子里正是张氏陪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知道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夜晚。因为张氏日复一日的陪伴,让他在李亨心目中的地位逐渐加重,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火速升温。除了陪伴李亨以外,张氏更是他的贤内助,在那个混乱的时间内,他为了帮助丈夫保住太子之位付出了不少努力。

李亨和张氏两个人平常做事非常小心谨慎 ,平常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给他的敌人们任何机会。为了防止他们二人在家里商讨什么事情被别人泄露,他们把家里所有的下人都赶走了。有一次唐玄宗路过这里的时候到他的宫里看看,发现一国太子竟然连一个仆人都没有,反而给唐玄宗留下了生活简朴的印象。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他就和唐玄宗一起去蜀地避难。因为蜀地自古易守难攻,到了那里之后外面的人很难能够打出去,到时候他们可以再慢慢发展。但是走到渭水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很多百姓请求太子带兵去收复都城,这些人当然都是张氏安排的,再加上张氏和宦官李辅国两个人在旁边劝说,终于为太子赢得了机会,带兵去攻打叛军。这也让太子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张氏为了保证李享的安全,经常把房间隔开,她睡在外面,让李享睡在里面,这样如果有人突然袭击的话,张氏就能够为李享赢得时间逃跑,这让李享非常感动。张氏不仅对丈夫很好,对士兵也非常关照,在她生完孩子第三天,就下地为将士们缝制衣服。李享劝她多多休息,但是她却以国家危亡拒绝,更让李享自己有一个贤妻良母的妻子感到非常开心,所以等到他当了皇帝之后就封张氏为皇后了。
但是自从她成为皇后之后,心态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张皇后是非常要强的性格,并且非常善于谋划。而唐肃宗的性格相比来说就有一些懦弱,两个人正好可以互补,这个时候的张皇后心里却一直想的都是把自己的儿子李卫太子,但是自己的儿子出生晚,前面有李倓和李豫两个绊脚石。张皇后就一直很想把皇帝的这两个儿子除掉,这样自己的儿子就有条件做太子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张皇后就和李辅国联合起来,经常在皇帝面前说李倓的坏话,告诉皇帝李倓要杀死李豫。因为这两个人一个是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一个也是跟随自己大半辈子的仆人了,所以皇帝也没有多想就相信了两个人的话,没有听李倓的解释就下令把李倓杀死了。
两个人发现这么容易就解决了这么大的麻烦,野心再一次壮大,原本不应该参与朝政的后宫和宦官通过自己的手段越来越多的参与朝政了。这件事情让唐肃宗非常不满,但是因为多年的感情所以也没有挑明,更没有惩罚张皇后。而张皇后还以为皇帝什么事情都不知道,所以胆子是越来越大了。

在唐肃宗重病之后路,张皇后就一直想要掌握朝廷大权了。但是因为多年感情他又不想对唐肃宗痛下杀手,自己的两个孩子又都夭折了。而李豫又是年少有为,非常有主张的一个人,如果他登基之后自己掌握大权的机会就更少了,于是张皇后和内廷的宦官密谋拥立李系做皇帝。李系登基之后张皇后在后面把控朝政,让李系在前面做一个傀儡,到时候天下大权就都在张皇后一个人的手中。
但是没有想到这个计划刚刚制定完开没有实施就走漏了消息,管管李辅国和程元振二人带领着御林军冲进皇宫当着皇帝的面把他抓走了。等到李豫登基之后就以谋反的最民把她处死。随着她的去世,她追逐权力的梦想也从此烟消云散。原本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女人,最终因为追逐权力而落得这样一个下场,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长河中,明孝宗朱祐樘以“唯一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被载入史册。他打破帝王“三宫六院”的惯例,与张皇后共度十八载,每日同起同卧、研墨吟诗,甚至...
朱祐樘下一个皇帝是谁 张皇后 2025-10-16 唐肃宗时期的权臣:宦官与文臣的权力博弈唐肃宗李亨(711—762年)在位仅七年,却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安史之乱的爆发迫使玄宗西逃,肃宗于灵武即位,肩负平叛复国的重任。然而,在内外交困的局势...
李亨 唐肃 2025-09-15 刘穆之:未入武庙的南朝“萧何”,何以成为历史坐标中的关键支点?在中国古代军事荣誉体系中,武庙自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确立以来,始终是历代名将的最高精神殿堂。从最初的姜太公居中、张良配享,到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形...
唐肃 萧何 2025-08-07 李亨是个好皇帝吗?——从历史功过与时代困局看唐肃宗的复杂统治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是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他以“灵武称帝”扭转安史之乱的战局,却因任用宦官、纵容后妃干政导致朝政腐败;他收复两京的功绩被后...
李亨 唐肃 2025-07-21 和政公主:以“和政”为名的乱世仁心在唐朝的公主封号体系中,“和政”二字绝非随意赐予的荣耀,而是政治寓意与个人品德的双重投射。唐肃宗李亨为第三女择选“和政”作为封号,既暗含对太平治世的期许,更成为...
李亨 唐肃 2025-06-27 李勣:从战场谋士到武庙十哲的传奇跨越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武庙十哲的评选是历代对名将最高规格的追封。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李勣与孙武、白起、韩信等兵家巨擘并列武庙,成为唐代唯一入选“十哲”的非...
白起 唐肃 2025-06-09 和政公主生卒年考:盛唐玫瑰的短暂绽放在盛唐的宫廷画卷中,和政公主如同一抹绚丽的霞光,其生命虽短暂却璀璨夺目。作为唐肃宗李亨第三女,她的一生交织着皇室荣耀与安史之乱的烽火,其生卒年之谜更成为解开其人...
李亨 唐肃 2025-06-05 安庆绪之死:唐室叛将的末路与权力游戏的终局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的邺郡,一场改变安史之乱走向的权力更迭悄然上演。安史集团第二代领袖安庆绪,这位曾弑父篡位、与唐军对峙的枭雄,最终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沦...
唐肃 2025-05-30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秋风与苦难中绽放的人文关怀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流传千古,它不仅记录了诗人个人生活的艰辛,更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天下寒士的深切关怀。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上...
杜甫 唐肃 2025-04-03 张良娣:权力与欲望的终局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唐朝的张良娣以其独特的政治手腕和悲剧性的结局而引人注目。作为唐肃宗的皇后,张良娣的一生充满了权力与欲望的交织,而她的最后结局,更是成为了...
唐肃 张良 2025-04-0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