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子李承乾为何如此冲动造反?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他聪慧仁孝深得帝后的喜爱,李世民登基后便将其立为太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承乾的性格却越来越偏激,最后居然敢做出谋反的举动,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按理来说,李承乾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只要时机一到,便可以顺利继位,完全没必要铤而走险。而且,李承乾原本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仁义之人,他究竟受了什么刺激才导致性格突变?

皇家传承历来残酷,太子承乾忍受巨大压力
作为皇帝的儿子,没有人不想成为太子,不论年龄不论资历,都会觊觎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但是,真的成为太子又能如何,他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更大的风险,被别人拽下来的几率更高。比如说李渊的长子李建成,最后还不是变成了李世民上位的垫脚石,甚至连累了自己的家人。
李承乾的生母是长孙皇后,李世民钟爱自己的发妻,自然会对长子寄予厚望。太宗登基没多久,李承乾的身份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的他只有八岁。在史书的记载当中,幼时的李承乾是一个"仁孝纯深"的好孩子,李世民格外重视他的教育,于是,数位初唐名臣都担任过太子老师的职位。在品性方面,李承乾是无可挑剔的,他孝顺父母尊敬老师,众人都对他赞赏不已。
李承乾作为太子,最重要的还是帝王之术的培养。十二岁的时候,李承乾开始在尚书省听讼,后来,李世民又把一些较为简单的政务交给他处理,承乾虽年幼,却行事有章法待人懂分寸,李世民颇为满意。李渊驾崩后的国丧期间,李承乾承担了更多的政务,很少出现疏漏之处。从那以后,太子监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地位愈发稳固。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李承乾都是一位合格的储君,但没想到,他的改变来得如此猝不及防,越来越多的负面记载出现在史书中。
其一,李承乾钟爱男宠称心。称心是一名乐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这样的身份是非常上不得台面的。最关键的一点,称心和李承乾同是男子,如果他们光明正大地走在一起,势必会影响皇家颜面。唐朝时期的民风较为开放,皇室贵族里面不乏豢养男宠之人,但李承乾地位特殊,自然不能跟旁人比较。为了保全太子李承乾,称心等人便成了李世民迫害的对象。称心被赐死后,李承乾非常难过,还在宫中塑像悼念,使得李世民对他失望不已。
其二,李承乾性格乖戾。早年间,李承乾对待老师格外尊敬,但后来,他不但不愿意听从这些人的教导,还做出了很多乖张放肆的行为。比如说,李承乾不喜张玄素的直言进谏,想要派人刺杀他;在东宫中模仿突厥人杀羊吃肉,完全不顾忌形象;李承乾对别人说"如果我是皇帝,就要随心所欲,至于那些敢进谏的人,要把他们全部杀掉"。李承乾的言行荒诞而放肆,跟之前的形象可谓是天壤之别。
其三,李承乾联合他人谋反。除了太子以外,李世民还有很多有才能的儿子,尤其是李泰,更得到了李世民的另眼相待。李承乾认为李泰的存在对他威胁太大,所以起兵谋反意图篡位。李承乾失败后,李世民并没有将他处死,对方毕竟是自己的嫡长子,感情还是相当深厚的。
李承乾性格骤变,从储君典范变成庶人
关于李承乾性格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受到了奸臣的挑唆,也有人认为,李世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影响了他的健康成长。其实,自从被立为太子,李承乾便承受着高压,钟爱男宠也好不听劝谏也罢,都是他释放压力的方式。
贞观初年政治环境不稳定。李渊在位8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南征北战,并没有给自己的后代创造出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多人都会产生急躁心理,这也是李世民积极听取群臣进谏的原因。后来,李世民又把这种焦灼的情绪带给了李承乾。他给太子选的老师虽然优秀,但大部分都是直言犯谏的人,说起话来想必格外难听。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的性格开始变得叛逆,自然不可能听得进去旁人的意见。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要求太高。生在皇家是一种历练,但是,再成熟的人也会需要宣泄压力的途径,否则早晚会出现大问题。比如说李世民,长孙皇后性格温柔聪慧懂礼,经常陪伴在侧开导他的情绪。后来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纳谏的效率也随之降低。从这个角度来说,李承乾之所以迷恋男宠称心,就是为了释放压力。
李承乾的太子位不稳固。李世民刚登基的时候,确实对长子寄予了厚望,但是,除了李承乾以外,他还有很多选择。受前朝的影响,李承乾认为太子不一定能继承皇位,所以才有了谋反的举动。还有一点,历朝历代中对皇帝的要求都是身体健康没有残缺,可是,李承乾患有腿疾,很可能成为别人抨击他的理由。通读唐朝历史可以发现,李家很多皇子、公主的身体都有问题,李承乾自然也不例外。眼看着自己的弟弟越来越优秀,而自己却不良于行,李承乾的内心想必非常痛苦。
总结:
于江山社稷而言,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助益颇多,这样的人最适合作"开创之主"。但对于李承乾来说,父亲的过度优秀是压力,太子之位更是束缚,他急于摆脱这种现状。此外,长孙皇后的早逝也是原因之一,这边是严厉施压的父亲,另一边却没有温柔的母亲从中调和,父子情分很容易受到影响。李承乾的谋反篡位的确是大错,但掀开表象分析原因,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最后,李承乾被废黜太子之位变成庶人,于他而言未尝不是解脱。
总而言之,皇位的确很诱人,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问鼎高位,量力而为最重要。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核心将领,侯君集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既以“灭两国”的战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因谋反罪被处决,成为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将领之一。其军事才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贞观末局的权谋博弈:李世民为何放武则天一条生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长安城翠微宫内,5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奄奄一息。面对26岁的才人武则天,这位以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铁血帝王,最终选择放她一条生路。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史笔遮掩下的真相:李世民真实死因考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深夜,长安城翠微宫含风殿内,五十二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剧烈喘息中溘然长逝。这位开创贞观盛世的千古一帝,其死因在《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07 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未能阻拦李世民弑兄戮弟?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太极宫北门玄武门下,秦王李世民率部伏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亲手射杀兄长,随后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这场震惊天下的政变背后,李渊的被动...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07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选择铤而走险?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射杀太子李建成,两个月后登基称帝,开启贞观之治。然而,这位以“礼贤下士、宽厚仁德”著称的明君,却在即位次年遭遇了开国功臣罗艺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11-06 李建成登基后的权力抉择:一场无法避免的兄弟相残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兄弟之争堪称最残酷的政治博弈。若李建成成功登基,他是否会对功高震主的李世民痛下杀手?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与权力逻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1-04 朱棣与李世民:同为得位不正,口碑缘何天差地别?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常被并称“双璧”——二者均以武力夺取皇位,却因治国理念、历史语境与文化记忆的差异,在后世评价中走向截然相反的极端。...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1-03 权力棋局中的生死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构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功高震主与制度桎梏:李渊对李世民复杂态度的深层剖析在隋末乱世中,李渊父子以雷霆之势终结了三百余年的分裂,但唐朝开国史却因玄武门之变的血腥而蒙上阴影。李世民以"天策上将"之姿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