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子李承乾为何如此冲动造反?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他聪慧仁孝深得帝后的喜爱,李世民登基后便将其立为太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承乾的性格却越来越偏激,最后居然敢做出谋反的举动,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按理来说,李承乾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只要时机一到,便可以顺利继位,完全没必要铤而走险。而且,李承乾原本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仁义之人,他究竟受了什么刺激才导致性格突变?
皇家传承历来残酷,太子承乾忍受巨大压力
作为皇帝的儿子,没有人不想成为太子,不论年龄不论资历,都会觊觎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但是,真的成为太子又能如何,他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更大的风险,被别人拽下来的几率更高。比如说李渊的长子李建成,最后还不是变成了李世民上位的垫脚石,甚至连累了自己的家人。
李承乾的生母是长孙皇后,李世民钟爱自己的发妻,自然会对长子寄予厚望。太宗登基没多久,李承乾的身份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的他只有八岁。在史书的记载当中,幼时的李承乾是一个"仁孝纯深"的好孩子,李世民格外重视他的教育,于是,数位初唐名臣都担任过太子老师的职位。在品性方面,李承乾是无可挑剔的,他孝顺父母尊敬老师,众人都对他赞赏不已。
李承乾作为太子,最重要的还是帝王之术的培养。十二岁的时候,李承乾开始在尚书省听讼,后来,李世民又把一些较为简单的政务交给他处理,承乾虽年幼,却行事有章法待人懂分寸,李世民颇为满意。李渊驾崩后的国丧期间,李承乾承担了更多的政务,很少出现疏漏之处。从那以后,太子监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地位愈发稳固。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李承乾都是一位合格的储君,但没想到,他的改变来得如此猝不及防,越来越多的负面记载出现在史书中。
其一,李承乾钟爱男宠称心。称心是一名乐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这样的身份是非常上不得台面的。最关键的一点,称心和李承乾同是男子,如果他们光明正大地走在一起,势必会影响皇家颜面。唐朝时期的民风较为开放,皇室贵族里面不乏豢养男宠之人,但李承乾地位特殊,自然不能跟旁人比较。为了保全太子李承乾,称心等人便成了李世民迫害的对象。称心被赐死后,李承乾非常难过,还在宫中塑像悼念,使得李世民对他失望不已。
其二,李承乾性格乖戾。早年间,李承乾对待老师格外尊敬,但后来,他不但不愿意听从这些人的教导,还做出了很多乖张放肆的行为。比如说,李承乾不喜张玄素的直言进谏,想要派人刺杀他;在东宫中模仿突厥人杀羊吃肉,完全不顾忌形象;李承乾对别人说"如果我是皇帝,就要随心所欲,至于那些敢进谏的人,要把他们全部杀掉"。李承乾的言行荒诞而放肆,跟之前的形象可谓是天壤之别。
其三,李承乾联合他人谋反。除了太子以外,李世民还有很多有才能的儿子,尤其是李泰,更得到了李世民的另眼相待。李承乾认为李泰的存在对他威胁太大,所以起兵谋反意图篡位。李承乾失败后,李世民并没有将他处死,对方毕竟是自己的嫡长子,感情还是相当深厚的。
李承乾性格骤变,从储君典范变成庶人
关于李承乾性格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受到了奸臣的挑唆,也有人认为,李世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影响了他的健康成长。其实,自从被立为太子,李承乾便承受着高压,钟爱男宠也好不听劝谏也罢,都是他释放压力的方式。
贞观初年政治环境不稳定。李渊在位8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南征北战,并没有给自己的后代创造出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多人都会产生急躁心理,这也是李世民积极听取群臣进谏的原因。后来,李世民又把这种焦灼的情绪带给了李承乾。他给太子选的老师虽然优秀,但大部分都是直言犯谏的人,说起话来想必格外难听。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的性格开始变得叛逆,自然不可能听得进去旁人的意见。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要求太高。生在皇家是一种历练,但是,再成熟的人也会需要宣泄压力的途径,否则早晚会出现大问题。比如说李世民,长孙皇后性格温柔聪慧懂礼,经常陪伴在侧开导他的情绪。后来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纳谏的效率也随之降低。从这个角度来说,李承乾之所以迷恋男宠称心,就是为了释放压力。
李承乾的太子位不稳固。李世民刚登基的时候,确实对长子寄予了厚望,但是,除了李承乾以外,他还有很多选择。受前朝的影响,李承乾认为太子不一定能继承皇位,所以才有了谋反的举动。还有一点,历朝历代中对皇帝的要求都是身体健康没有残缺,可是,李承乾患有腿疾,很可能成为别人抨击他的理由。通读唐朝历史可以发现,李家很多皇子、公主的身体都有问题,李承乾自然也不例外。眼看着自己的弟弟越来越优秀,而自己却不良于行,李承乾的内心想必非常痛苦。
总结:
于江山社稷而言,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助益颇多,这样的人最适合作"开创之主"。但对于李承乾来说,父亲的过度优秀是压力,太子之位更是束缚,他急于摆脱这种现状。此外,长孙皇后的早逝也是原因之一,这边是严厉施压的父亲,另一边却没有温柔的母亲从中调和,父子情分很容易受到影响。李承乾的谋反篡位的确是大错,但掀开表象分析原因,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最后,李承乾被废黜太子之位变成庶人,于他而言未尝不是解脱。
总而言之,皇位的确很诱人,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问鼎高位,量力而为最重要。
在隋唐英雄的传奇叙事中,尤俊达(原型为唐朝名将牛进达)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唐演义》中绿林总首领“铁面判官”,又是历史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开国将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李世民未亲养新城公主:礼制、现实与情感的交织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七名子女,其中新城公主作为幼女,自出生便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幼年却未由父亲亲自抚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9-17 温大雅能否跻身凌烟阁:一场权力、伦理与历史叙事的博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功臣博物馆”,其入选标准不仅关乎军功政绩,更暗含政治派系平衡与皇权合法性建构的深层逻辑。温大雅作为唐初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尉迟恭后代被灭族:历史迷雾中的家族兴衰与真相探寻尉迟恭(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开国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勇猛善战著称,在玄武门之变中力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更是被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 贞观之治:盛唐序章中的治世密码公元627年至649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被后世反复称颂的治世——贞观之治。这一以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命名的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集权社会治理的典范,更以其政治清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 唐太宗四妃考据:制度、身份与宫廷权力结构的镜像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其后宫制度与嫔妃群体不仅是皇权运作的微观缩影,更折射出隋唐之际门阀政治向皇权集中的转型过程。根据《唐六典》《旧唐...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贞观长歌:解码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密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以“千古一帝”的尊号独树一帜。他以二十三年统治重塑华夏文明格局,其治国方略至今仍被视为理想政治范本。从虎牢关的硝烟到凌烟...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唐太宗与西突厥:战略牵制下的未竟全功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作为唐朝第二代君主,以“天可汗”身份统御北方游牧民族,其军事成就常被与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等战役相提并论。然而,关于他是否直...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5 李承乾“断袖之癖”真假考辨:权力漩涡中的情感异化与历史重构在唐朝贞观年间的政治舞台上,太子李承乾的命运轨迹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这位自幼被寄予厚望的嫡长子,最终因谋反被废为庶人,其人生转折点之一,便是与太常乐人“称心”的...
李承乾 2025-09-05 大唐晋阳公主:帝王之爱与命运悲歌在中国古代皇室中,公主作为皇权的附属品,往往被史书简化为“和亲工具”或“政治筹码”。然而,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晋阳公主却以独特的生命轨迹,在史册中留下了一抹温情而悲...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