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料的记载,乾隆帝十分喜欢北京香山,游历次数多达七十六次,他为什么那么喜欢香山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北京香山是著名的京城景点之一,它位于西山东坡的腹心,也是西山山梁东段的枢纽。它的景色独特优美,峰峦层叠、涧壑交错、清泉甘冽适口。香山一直闻名于世间,直至清朝,更是成为皇家重要的园林。
香山吸引了无数的名人文豪前来观看,其中也包括了著名的乾隆皇帝。香山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竟然能让乾隆皇帝如此不厌其烦地前来观看呢?这真的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一、 初识香山
乾隆八年的夏天,33岁的乾隆皇帝第一次游览香山,就被香山的美景所吸引。在这里,才华横溢的乾隆皇帝激起了诗人的浪漫。他诗兴大发,一步一景,一景一诗,自由洒脱,豪情放纵,他感觉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满足,心灵得到了慰藉。
他惊叹香山变化多端的云彩,安静舒适的氛围,他眼里是装满了鲜艳的色彩,耳边是清澈叮铃的流水声,扣人心弦,好像通透洁净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优美动听,让人感到快乐。

就连地上普通的草叶和树木,此时也显得不凡,它们为香山增添了光彩;周边的高耸而坚硬的山谷也因为香山的美丽多了不平常的姿色。远处的山峰在飘渺的云烟下,时高时低,变幻多端,勾引着人们的好奇心。
乾隆第一次见到香山,就开始想念下一次来到香山的时候,那一定和这时有着不一样的风采。香山给乾隆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以至于后来乾隆一直对它流连忘返。乾隆皇帝回到皇宫,就命令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增加皇帝驻跸香山时的守卫和清跸等职责。
二、 扩建香山
乾隆在多次游览香山之后,决定大规模修建香山。他在香山设置了一名专员来管理园林事务,又从静明园与西花园两处挑选出两名优秀有能力的副总领,来负责筹备建园工作。香山的皇家园囿,在历经九个月之后终于建成。
乾隆对香山的修建可谓是尽心尽力,对其非常重视。香山修建之后,乾隆就迫不及待前来观看。园林的修建技术可谓是高明,它的特别之处是善于利用香山特有的地形地貌和之前的旧行宫,在此基础上修建出独特的园林风景。

此次的修建,是在原有行宫的基础上,增砌院墙、修建殿宇,宫殿之间高低错落,又彼此相望;在山峰、山岭腹地,凡是可以欣赏山川美景的地方,都修建了亭院等可以让人停留欣赏的地方。修建后的园林让乾隆很满意,被乾隆题名为“静宜园”。
静宜园有二十八景之称,丽瞩楼就是其中一景。乾隆皇帝的母亲非常喜欢这里,每次来香山,都居住在丽瞩楼。丽瞩楼位于香山的一个东向开阔的平地上,光线和视野都非常好。楼前的一座亭子名为“日夕佳”亭,漫步于此,仿佛让人们置身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当中。
丽瞩楼西南曾有一座奇特建筑,称为“绿云舫”,乾隆皇帝修建这座建筑,有两个用意。一是采用了康熙皇帝的“云帆月舫”的意境,二是想通过这座建筑来警示后世子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此来说明自己的为政之道。
三、 修身治国
乾隆在设计静宜园时,他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其中。那一座座建筑的提名,那一首首对香山赞美不已的诗,乾隆皇帝在香山里的用心,真的是随处可见。因此,乾隆对香山留念的不仅仅是自然风景,还有深厚的人文基础。这次修建,加深了乾隆皇帝与香山的联系,增进了乾隆对香山的好感。

乾隆自己对于修身治国的理念总结了四点:首先是致虚极,守静笃。乾隆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君主。他作为一个诗人,享受山水给他带来的感悟,自然给他带来的智慧;作为一个君主,他也能从中体会到智与仁的品质,从中领悟君主的修为之道。
其次,观览名胜,散志澄怀。乾隆皇帝对自然山水有着独特的热爱,他有着属于自己的追求与渴望,他能忘情山水,在山水间找到自己的诗情画意,找到自己的豪情。他通过欣赏美景,实现澄怀观道的精神追求。
第三是勤政务本、问农观稼。在静宜园中,乾隆设立了勤政殿,在这美好的山水之间,与大臣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解决民间的疾苦。乾隆在园林设立勤政殿的目的是告诫自己,不忘农桑,勤于政务。

雨香馆是香山的一个景点,“山中晴雨朝暮各有其胜,而雨景尤奇。”乾隆是在这个诗句中取名的。他对此做出的解释是,上天恩赐的雨水会浸湿大地,作物的丰收会由此到来,人们勤奋耕作,会感受到勤劳的芳香。
最后则是宁静致远、阅武强国。尽管喜爱欣赏山水,但也不能怠慢政务,这是乾隆皇帝对自己的要求。乾隆皇帝一生中无数次欣赏山水美景,但也正如自己所要求的,不废政务。他勤勤恳恳,在山水亭阁间总能看到一抹劳于政务的身影。
致远斋是勤政殿的重要组成,致远二字来自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命名的目的是,告诫后人要清心寡欲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要安定清静使自己的理想得到实现。
总结:
乾隆皇帝七十六次游北京香山,其原因不仅是香山自身拥有独特的风景,还有乾隆自身拥有的品质与理念。乾隆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有着诗人的洒脱与阔达,他寄情于山水,在山水间找到了自己的自由与追求。乾隆也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他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同时,还不忘记自己的职责,“游园不废政务”,是他对自己的重要要求。
乾隆热爱香山,也在香山建设中融入了自己的治国理念。无论在修建过程中,还是在今后的实际使用中,人们都可以看到乾隆皇帝对于修身治国理念的痕迹。在那一首首关于香山的称赞与一个个别出心裁的题名,都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于香山静宜园的青睐和深厚的人文基础。
在乾隆皇帝那庞大且后宫佳丽如云的宫廷之中,妃嫔们想要脱颖而出、获得长久的宠爱绝非易事。然而,有这样一位女子,她入宫便直接成为一宫主位,一生未曾诞下子嗣,却始终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舒妃 2025-11-13 令妃:宠冠六宫却止步皇贵妃的隐秘逻辑在乾隆帝的后宫中,令妃魏佳氏以十年生六子、统摄六宫十载的战绩,成为清朝历史上生育能力最强、执政时间最长的皇贵妃。然而,这位以宫女身份逆袭的传奇女性,至死未获皇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1-13 圆明园阿哥弘曕:被宠爱毁掉的皇室骄子在清朝乾隆朝的皇室成员中,爱新觉罗·弘曕的一生堪称一场充满戏剧性的悲剧。这位雍正帝最小的儿子、乾隆帝最年幼的弟弟,从备受宠爱的“圆明园阿哥”沦为被降爵罢官的罪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权臣的藏金术:和珅如何在无银行时代构筑财富帝国?在清朝乾隆年间,权臣和珅以“富可敌国”闻名史册,其贪腐所得远超同期国家财政收入。当现代人困惑于“没有银行,巨额财富如何安全存放”时,和珅的藏金术却展现出惊人的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和珅 2025-11-12 孝圣宪皇后:紫禁城中最有福气的皇太后在紫禁城的漫长历史中,无数嫔妃在这座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宫殿里沉浮,而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无疑是其中最有福气的一位。她的一生,跨越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见证了“康...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1 清宫长寿密码:康熙乾隆60年统治背后的养生智慧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帝王,康熙帝(1654-1722)与乾隆帝(1711-1799)分别以61年和60年的统治时长,创造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纪录。这对祖...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1 雍正两道密旨:为乾隆六十三年皇权筑起铜墙铁壁公元1735年秋,圆明园内烛火摇曳,五十八岁的雍正皇帝在病榻上留下两道密旨。这两份用满汉双语书写的圣旨,不仅解决了皇位传承的合法性危机,更通过精心设计的权力架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0 乾隆的用人之道:讷亲为何从“股肱之臣”沦为阶下囚?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清军久攻不下。乾隆帝急调首席军机大臣讷亲为经略大臣,统帅三军平叛。然而,这位出身钮祜禄氏、曾被乾隆视为“股肱之臣...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莎罗奔 2025-11-10 权力重构与财政困局:嘉庆诛杀和珅的双重逻辑公元1799年,乾隆帝驾崩仅十余日,嘉庆帝便以雷霆手段将权倾朝野的和珅下狱赐死,抄没其家产估值达八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总和。这场震动朝野的政治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1-08 入宫八年默默无闻,惇妃的争宠逆袭之路在乾隆皇帝的后宫中,惇妃汪氏的起点堪称平凡。她出身满洲正白旗,父亲为都统四格,虽为八旗世家,却无显赫权势。17岁入宫时,乾隆已53岁,两人年龄相差36岁,这样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1-0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