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到三国鼎立你征我伐,涌现出大批能征贯战,英勇无敌的优秀的将领。受《三国演义》影响,蜀汉的五虎大将等;曹魏的张辽、典韦、夏侯惇、许褚等;江东有孙策、周瑜、太史慈、甘宁等,这些几乎男女老少皆知。但有一些将领实力绝对不输那些人,但却好似被忽略了,显得有点冷门。下面就来盘点一下三国历史中十大被忽略的将领。
1、皇甫嵩——用兵如神之东汉名将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声势浩大,州郡失守,出身将门世家的皇甫嵩奉汉灵帝命讨定黄巾之乱,期间与之一同征讨的大将朱儁为黄巾将领波才所败,皇甫嵩只能退守长社小城。在众寡悬殊,粮草不济的情况下,皇甫嵩抓住时机,趁大风之夜用火攻大破敌军。接着与曹操、朱儁收拾黄巾军残部,平定黄巾之乱。皇甫嵩镇压黄巾之乱威震天下。之后他还平定了凉州王国叛乱。
皇甫嵩为人仁爱、尽忠职守,平定黄巾后,身为冀州牧的他奏请免冀州一年田租,用以赡养饥民,深为百姓爱戴。他还体恤士卒,拒绝贿赂,是一位正直的好官。董卓曾经是皇甫嵩部下,对皇甫嵩用兵料事如神既惭愧又忌恨。
2、张郃——善用巧变之魏国名将
张郃,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本是袁绍部下。在官渡之战中无奈投降曹操,曹操曾言:昔伍子胥不肯降使自己身入绝境,哪比得上韩信离楚归汉呢?曹操与韩信相比,可见他对张郃的非常器重。
汉中之战,黄忠斩杀定军山守将夏侯渊,刘备却认为夏侯渊不足为惧,而张郃才是心腹大患。在诸葛亮北伐时,他又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陈寿评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善估形势,善用地形,连诸葛亮也忌惮他。可见张郃实力非同一般。
3、庞德——苦涩的悲剧英雄
庞德本在马腾麾下征战四方,屡立战功,勇冠三军,马腾入京任职后,归属马超。建安二十年,曹操平定汉中,庞德得遇明主。为报知遇之恩,庞德率军支援曹仁,以解樊城之围,但众将却因其兄庞柔在为蜀汉效力遭到猜疑。
庞德为表自己忠义之心,遂力战关羽,并射中关羽前额。因庞德常骑白马,被关羽军称为白马将军,对他甚为忌惮。然此等猛将到了曹操麾下还未大展身手,却壮志难酬,终被关羽水淹七军后擒杀。
4、黄盖——名垂赤壁的江东老将
黄盖,字公覆,江东三世老将,能征善战,有勇有谋,一生战功无数。在赤壁大战中向周瑜献火攻之计,并亲自去曹营诈降,率领船队火烧曹操水军,显示出老将的强大的胆量。在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中,黄老将军也有突出的表现。黄盖深受吴人爱戴,死后多处建祠纪念。
5、曹仁——临危方显英雄本色
不要以为曹仁只是靠关系当上低能将军,在曹氏家族中,曹仁可是战功赫赫,是其中的佼佼者。曹仁跟随曹操东征西讨,立下许多汗马功劳,功勋卓著。其中在官渡之战时,袁绍派刘备等人多次到曹操后方进行骚扰,搞曹操忧心重重。这时曹仁挺身而出,率兵一举击退刘备等人,才让曹操能安心地对付袁绍。赤壁之战后,曹操仓惶地逃回了北方,派曹仁镇守江陵来抵御东吴名将周瑜,足见曹操对曹仁的信任和器重。
公元219年,曹仁在樊城遭遇了最为艰巨的一场考验:面对被擒于禁、杀庞德,势头正盛的关羽重兵包围,又被水淹樊城,曹仁靠坚韧不屈的意志坚守城池,终于撑到了徐晃前来支援,最终击退关羽。
6、乐进—— 颜值不高之勇将
乐进,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一。乐进可能长得不怎么样,“容貌短小”,但他对此并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奋战杀敌,靠着自己的胆识和勇气,跟随曹操南征北战。
从斩袁绍部将淳于琼,斩袁谭大将严敬,大破黄巾,击退关羽于青泥,到合肥之战时,他与张辽、李典的合攻孙权,让孙权损兵折将。这些都能体现出乐进作战勇猛,让人叹服。
7、王平—— 目不识丁之儒将
王平的文化水平按现在来说就是文盲一个,识字最多不超过10个,但他却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是蜀汉后期重要将领。
王平原属曹操,后降刘备。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王平与马谡被派守街亭,才华横溢的马谡却舍水上山,作为副将的王平连连劝告,马谡却不听,导致街亭失守。幸亏王平的疑兵阻止了张郃,否则蜀军主力会遭受更大的损失。诸葛亮在诛杀了马谡等人后,王平因表现出色,受到诸葛亮赏识,并令其统领蜀汉特种部队——无当飞军。
王平虽大字不识几个,但经常口授,让人代写书信,文理颇佳。诸葛亮死后,王平镇守汉中,是蜀汉后期为数不多的能征惯战的将领之一,有“东邓芝、南马忠、北王平”之称,史称平安三侯。
8、徐盛—— 江东防守之强将
徐盛在早年抵抗黄祖时以少胜多,后又随孙权血战濡须口,显示了他的英勇和胆略。他还不甘于人下,在孙权称臣曹魏时,愤而泪流,称不能忍受这样的耻辱。
在刘备大军压境时,徐盛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营寨;魏国大将曹休伐吴战中,徐盛巧妙地采用攻防一体,成功的以少御多。特别是在魏帝曹丕亲率大军进攻建业时,徐盛还献计“百里疑城”之计,力排众议,坚持己见,一夜间修筑起百里围栏,让曹丕感叹“魏虽有千骑,也无用矣”,“孙权果有人才,东吴还未可图也”,遂无功而返。
9、丁奉—— 能断大事之猛将
丁奉少年时就是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在周瑜、吕蒙、陆逊麾下多次参加战斗,勇冠三军,屡立战功。
丁奉在东兴与魏将诸葛诞作战中,曾言“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其意是不要以为敌人不来(而放松戒备),应该有准备迎战而胜他,颇得孙子兵法之奥妙。于是,在冰天雪地之中,以裸衣短兵大破魏军。
在政治斗争中,丁奉也颇有成就。他用计诛杀权臣孙綝,体现出了他的冷静、沉着和果断,是东吴后期少数“计略过人,能断大事”的将领之一。
10、郭淮——抵御蜀军之屏障
郭淮是曹魏后期名将,其行事精密、擅于谋划。原是夏侯渊部下,后来一直留守魏国西部边境以抵御蜀军,成为一道坚固的御蜀屏障,期间多次平定羌胡叛乱。
在诸葛亮及姜维北伐曹魏初期,郭淮参与了几乎所有对蜀战争,战功赫赫,最后被授命总督雍州、凉州军事,官至车骑将军,死后被追封为大将军。
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红颜未老恩先断:大乔的命运与三国乱世的女性悲歌东汉末年,庐江皖城的晨雾中,两位国色天香的少女推开雕花木窗,她们的命运即将随孙策、周瑜的马蹄声改写。大乔,这位江东传奇女子,在史书与传说的夹缝中,留下了一段充满...
孙策 周瑜 2025-09-05 公孙策女儿的命运悲歌:法理与人情的千年叩问在包拯断案的传奇故事中,公孙策作为"再世诸葛"般的智囊,其女儿的结局始终笼罩在悲剧的阴影下。这个承载着父爱与法理冲突的角色,...
孙策 2025-08-15 孙匡字季佐:乱世中短暂绽放的宗室之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 孙策为何不传位孙翊:江东基业背后的政治权衡建安五年(200年),年仅二十六岁的孙策在丹徒狩猎时遭刺客伏击,生命垂危。临终前,这位江东小霸王做出一个改变三国格局的决定:将印绶兵符交给二弟孙权,而非性格更似...
孙权 孙策 2025-07-01 江东绝色终归何处?大乔结局的历史迷雾与文化想象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烽烟中,大乔与小乔这对“国色”姐妹花如流星划过天际。建安四年(199年)皖城破后,大乔成为孙策的夫人,然而这段婚姻仅维系两年便因孙策遇刺戛然而止...
孙策 2025-06-20 张辽之死:拨开演义迷雾,还原曹魏名将的最后征程在《三国演义》的叙事中,张辽为保护曹丕撤退,被东吴大将丁奉一箭射中腰部,最终不治身亡的情节令人唏嘘。然而,拨开文学创作的迷雾,真实的张辽之死既无丁奉的身影,也非...
张辽 曹丕 2025-06-05 韩当之死:并非战场被杀,而是病逝后的家族悲剧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中,东吴涌现出众多名将,韩当便是其中一位。他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为江东基业的稳固和吴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被陈寿盛赞为“江表...
孙权 孙策 2025-05-30 张辽的军事生涯:从降将到名将的传奇之路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勇猛善战、智谋过人著称。他一生历经坎坷,从吕布麾下将领到曹操心腹大将,最终成为...
曹操怎么死的 张辽 2025-05-29 聂壹:张辽先祖与“马邑之谋”的策划者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虽未被大众熟知,却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聂壹便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是“马邑之谋”的策划者,更是三国时期曹魏...
张辽 2025-05-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