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故事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经常受到洪涝的侵害。在尧帝当政的时候,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大地上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死人成堆;人们扶老携幼,到处漂泊逃难。尧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里忧虑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挡阻的办法,哪个堤岸冲了补哪个,结果挡来挡去,这边的挡住了,那边的又冲垮了,劳民伤财了9年,一无所成。
尧以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处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治不好也会丢掉身家性命。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们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这个重任。
鲧禹故事,其实很好地诠释了古代的婚姻形态:外婚制。按照图腾内婚禁忌原则,龙族是不能与龙族婚配的,否则会造成氏族的退化乃至衰败。从这一点看,人类社会的看法基本上是共同的,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例外。
我们看鲧族与禹族的婚姻,就知道这是两个部落的联姻。鲧族的孩子,其父亲是来自禹族的。这样,禹也可以说是鲧的父亲。一般而言,两两比邻而居,即所谓两合氏族,为了婚姻的需要,必须有这样的婚盟。当然,由于鲧族、禹族是大族,也会有与其他氏族联姻的情况。但总的来看,鲧禹联姻是长期的婚姻联盟。
鲧是一条什么鱼呢?研究相关的文献可以得知,鲧是甲鱼族,即龟鳖族,且是一个三足鳖。龟鳖本是神圣之物,被人玩坏,此是后话这里不讨论。鲧的婚配是谁?有观点说,禹的父亲鲧,娶了修巳为妻。这个材料很有意思。修巳就是长蛇,不就是龙吗?所以,禹继承的是母亲的龙图腾姓氏,而不是父亲的龟鳖图腾。
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其中,那个玄武是龟和蛇缠绕在一起的。有学者指出,这是鲧禹族联姻的一个图腾,我是支持这个观点的。《楚辞》中的“虬龙负熊”,其实也是鲧禹联姻图腾的描绘。据说,鲧治水不力被杀,化为黄熊。根据古人的解释,这个熊下面应该是三点,或者就是“能”,就是三足鳖。能字本身是头顶一只脚,右边两只脚,是不是三足鳖的象形字?所以,虬龙负熊就是虬龙负能,即长蛇与龟鳖缠绕,即玄武图像。
所以,鲧禹关系,有父子关系的个案,但整体上是姻亲关系、两个氏族的关系。鲧被杀,也是整个氏族遭受惩罚,由此逐渐衰弱。所以,禹族有与他族联姻的迹象,如“禹生于石”说的就是禹族的一支与山石族建立了婚姻联系。大禹与涂山氏的婚姻,就是后来这个新的婚姻联盟的延续。
神话蕴含的历史信息厚重。鲧禹的关系,古往今来更是迷惑了不少人。但从现代民俗学的角度入手,这团乱麻还是可以解开的。
涂山氏与禹的情感故事,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人。史书上说,大禹治水,兢兢业业,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初是《孟子》在讲述这个故事,后来《史记》进一步阐述,所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便成为大公无私的经典故事。
一般认为,大禹道德崇高,为疏浚河流、治理水患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才有这样的叙事。但前些年,有一位老师对此的解释是,大禹在外另有女人了,所以不回家。相关论调,引起了争议乃至强烈不满。不过,这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讲述,可能真不完全是为了治水。大禹时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转型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婚姻形式改变就是“从女居”变为“从夫居”。大禹是父系观的主张者,而涂山氏坚持母系传统,夫妻二人有矛盾。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转型期的一出凄婉悲剧。
继续看他们的交往,就是那个著名的送饭故事。最终,可能涂山氏有所妥协,跟大禹去了,变“从妻居”为“从夫居”。《山海经》里还有这样一段描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为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这段故事把治水与娶妻两件事合在一起叙述,其中有很多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是涂山氏去为大禹做饭了,体现出涂山氏对于婚姻居住模式的妥协。
第二是禹化为熊,其实也是那个“能”,三足鳖。禹为什么要化为三足鳖呢?他是不是在怀念鲧族,不一味追从母族的长蛇图腾呢?这里的“化”字,是改变的意思。涂山氏感觉大禹不尊重他们新的婚盟关系,所以觉得难以接受,最终还是走了。
第三是涂山氏化为石,标识了她的母系山石图腾。而大禹的“归我子”三个字,突出地表现了子女属于父系的时代变迁。
基于此,我们会理解,禹事实上把王位传给启,意味着改变了中国早期国家制度的形式,是父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鲧禹的家事,是当时天下变迁大事的缩影。
一方面,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冲突加剧,就连男女爱情也不得不被迫卷入洪流之中。
另一方面,大禹治水的大公无私故事、大禹传启“家天下”的有私故事,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以至于后代的“家天下”也带有天下为公的理想。这就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社会,将天下视为自己的家,又把天下治理视为统治合法性的一种传统。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把鲧禹故事视为鲧禹联盟两代人治理洪水的英雄传奇。鲧在治理过程中出现问题被杀,更是令很多人感到惋惜并为之打抱不平。这种朴素的感情,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宝贵之处。而治水的故事与家庭的变故联系在一起,又让神圣的叙事本身成了一段历史的传奇。今天,大禹成为中华儿女认同的圣贤之一,国内不少地方有景观在讲述、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恰恰说明了神话的强大活力。
无论是神话变为历史,还是历史成了神话,鲧禹故事都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神圣叙事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甚至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北魏早期历史中,拓跋猗迤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西晋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他统率中部鲜卑,驻守代郡参合陂以北,通过军事扩张与外交联盟奠定了北魏崛起的基石。...
启 2025-09-15 夏朝帝王谱:从禹到桀的世袭传承与王朝兴衰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作为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以“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开启了中华文明“三代”之首的篇章。根据《史记·夏本纪》《竹...
桀 启 2025-09-15 天启大爆炸之谜已破解:科学视角下的历史真相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区域突发一场惊天动地的爆炸。这场被后世称为“天启大爆炸”的灾难,以其诡异的“脱衣现象”、超常的破坏范...
启 2025-09-15 后羿与大禹:上古时代权力更迭中的两条平行线在中国上古神话与历史交织的叙事中,大禹与后羿常被并列为“治世英雄”,但二者实际分属不同时代与权力体系。大禹以治水定九州、建立夏朝的功绩成为家天下的开创者,后羿则...
大禹 后羿 2025-09-12 司南:战国时期开启人类导航新纪元的磁性发明司南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雏形,是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向装置。其诞生不仅标志着人类对地球磁场认知的突破,更成为后世航海、军事、地理探索等领域的基石。根据...
启 2025-09-12 麦哲伦到过中国吗?历史真相与航海轨迹的双重验证在人类航海史上,费尔南多·麦哲伦的名字始终与“首次环球航行”紧密相连。这位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于1519年从西班牙启程,历经三年艰险,最终由“维多利亚号”完成...
启 2025-09-11 寒浞:明君之能,昏君之实——权力漩涡中的复杂人格在中国夏朝的权力更迭史上,寒浞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凭借权谋登上王位,一度统一分裂的中原北方地区,却又因骄奢淫逸、暴虐无道而最终覆灭。寒浞的统治,既展现了明君...
寒浞 2025-09-09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