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乾隆太上皇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退位后当太上皇当的如何?他在三年太上皇时期都做了什么?
乾隆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在位时间整整60年。他在位期间,清王朝的统治力和繁荣程度到达了顶峰。也正是从那时起,大清也慢慢走向了衰败。可以说,乾隆朝是清代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在现代的影视作品里,关于乾隆的各种描写不胜枚举,但提到乾隆帝就一定绕不开这样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他最宠爱的臣子和珅,一个是他的接班人嘉庆皇帝,前一位让他在位时过得舒舒服服,另一位却在乾隆死后立刻将和珅处死抄家。究竟是什么让嘉庆这么痛恨和珅?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来看看乾隆退位给嘉庆后太上皇是怎么当的,在三年太上皇时期都做了什么。
乾隆与和珅
以乾隆年间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不少,其中流传比较广的有《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这样的电视作品看多了以后,观众心里总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剧中的主要任务,除了皇帝是固定的,连和珅的形象也是固定的呢?有人戏称为“铁打的和珅,流水的清官”。
刘墉也好,纪晓岚也罢,无数才华与智慧并存的大臣们轮番上阵,跟和珅斗智斗勇,最后都没能扳倒和珅。为什么无论和珅做了多么卑鄙的事,贪墨了多大数额的钱。最后总是能够大事化小,不了了之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和珅的靠山在,他就倒不了。而他的靠山,正是龙椅上的皇帝——乾隆。
世人都了解,和珅是从一个侍卫起家,凭借自己的机灵圆滑一步步走上高位的,可以说没有乾隆就没有和珅的一切。也正是在陪王伴驾的漫长日子里,和珅把皇帝的心思掌握的准确无比。加上他自身的学识不低,而且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很强。最关键的是,他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把君王的“里子”和“面子”照顾到,而且照顾的很好。
乾隆本身就是个好大喜功,热衷享乐的皇帝。可是想同时兼顾这两项,难度不是一般的高。因为热衷享乐是要花钱的,而把钱花在皇帝自身,通常会导致国库空虚,引来朝臣和百姓的非议,落得个昏庸的骂名。
在这个时候,一个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不用国库里的钱就可以解决皇帝花销的能臣,就显得十分稀缺了。而在帮皇帝达成心愿后,再不失时机的为皇帝歌功颂德一番,用尧舜作比。试问这样的下属谁不喜欢?
可见乾隆与和珅是一种隐藏在君臣之下的“共生关系”。既然对于皇帝提出的棘手要求,和珅总能完美的满足;至于和珅的钱从哪来,乾隆也乐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他一马了。
乾隆退位和嘉庆上台
乾隆八十五年,一把年纪的乾隆帝在大臣的屡屡暗示下,终于开始认真考虑退位让贤的事情了。看着自己坐了六十年的龙椅,心中满怀不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自封太上皇,让位不交权。
而在嘉庆登基前发生了一件小事,从这事可以看出乾隆是多么的舍不得:乾隆虽然让位,可并不想交出玉玺。众所周知,玉玺是皇权的象征,没有玉玺的皇帝是没有威信可言的。最终在两位朝廷刘墉,纪晓岚的说服下,乾隆不情不愿的交出了玉玺。
但随后他又提出一个要求,从今以后每日奏折,必须要经过皇帝玉玺和太上皇印玺双重盖章,才可以生效。这个程序表明自己仍然掌控着大局。
乾隆名义上退了位,可在宫中的一切照旧。首先宫里仍然使用乾隆年号指代时间,而不是新的嘉庆年号。其次在上朝时,乾隆仍然坐在龙椅上听取奏报,新皇帝嘉庆只能坐在太上皇的侧下方。
由于年迈,乾隆难免口齿不清,急需一个信任的人在嘴边听取他的旨意并传达。而和珅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个人——他可以在上朝时站立于乾隆身边,受到百官的参拜,站立的位置甚至比嘉庆还高一阶。当时的大臣们也在暗地里戏称他为“二皇帝”,在乾隆做太上皇的三年期间,和珅的权势可以说达到了巅峰。
乾隆的最后三年
乾隆皇帝一共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干了三件事情,件件都是花钱的事情。分别是摆宴席,平叛匪,修宫殿。
早在康熙朝的时候,举办过两次著名的千叟宴,而乾隆参加过其中一次。为了效仿祖父的丰功伟绩,也为了显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乾隆除了在位时办过一次千叟宴,退休后又一次起了办宴席的念头。在和珅财政方面的权力支持下,宴会成功举办,虽然一些参会老人因为舟车劳顿在归途离世,但乾隆自身的目的达到了。
千叟宴结束不久,民间兴起了著名的“白莲教”起义。乾隆除了借机把权力抓得更牢固,更在平定叛乱上下了很大力气。他先后调动超过十万军队,共花费七千万两白银,才成功击溃叛军,并把头目王三槐活捉。
王三槐死后,白莲教却并未完全消失,而这也给嘉庆帝的统治留下了隐患。这场延续了两朝的农民运动,直接导致了清王朝走向衰落。
本来在平叛时花费大量白银,朝廷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可乾隆又提出花钱修缮因为火灾而损毁的乾清宫和交泰殿,由于和珅把持朝政,自然没人敢提出不同意见。加上乾隆本人的奢靡,最终导致国库空虚,而嘉庆帝和大臣们敢怒不敢言,对乾隆的不满和对和珅的恨意达到了顶点。
结语
嘉庆四年,著名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去世,终年八十八岁。嘉庆皇帝迫不及待的把和珅押进刑部牢房,并公布他的十大罪名,以最快的速度赐死并抄没家产——得白银八万万两,比大清一年的财政收入还多。
和珅聪明一世,最后却得了这么一个下场。究竟是没料到有这么一天,还是树大招风,骑虎难下就不得而知了。也可以说,多行不义必自毙。那句规劝聪明人的判词怎么说的来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诸位聪明人,当以此为戒。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江南地区温热病肆虐,传统“伤寒论”体系难以应对时疫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代名医叶天士(1666—1745)以“天医星”之誉崛起,其医学著作不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0 薛生白的医学著作:温病学派的璀璨明珠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南园俞家桥畔的扫叶庄内,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正伏案修订医书。他便是与叶天士齐名的温病大家薛生白(薛雪),其笔下《湿热病篇》的条文,正以“三禁”原...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叶天士 2025-09-04 永琪未逝:一场被历史改写的皇位继承猜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初八,26岁的和硕荣亲王永琪病逝于兆祥所。这位被乾隆帝誉为“于诸子中更觉贵重”的五阿哥,其生命戛然而止于权力巅峰的前夜。若将历史时...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04 清代画家席佩兰:诗画双绝的才女传奇在清代乾隆年间的江南水乡常熟,一位名叫席佩兰的女子以诗画双绝的才情惊艳了文坛。她不仅以画兰闻名,更以诗作成为清代性灵派女诗人的代表人物,与丈夫孙原湘、师长袁枚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席佩兰 2025-09-03 康乾盛世: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与历史困局“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史观对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5年)的概括性评价,这一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而被视为清朝统治的巅峰。然而,这...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29 暗夜星辰的陨落:解码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的真实死因在清代乾隆末年的金陵城,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伏案疾书,窗外风雨如晦,案头《历算简存》的墨迹尚未干透。这位29岁便香消玉殒的奇女子王贞仪,其生命终章的真相,在200...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王贞仪 2025-08-28 清朝状元柳敬亭:历史迷雾中的虚实之辨近年来,关于“清朝状元柳敬亭”的传说在网络与民间口耳相传,甚至被演绎为“乾隆钦点状元”的传奇故事。然而,通过梳理正史、方志、文人传记及学术考证,这一说法实为历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26 洪熙官与方世玉:江湖传奇中的真实与虚构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江湖画卷中,洪熙官与方世玉宛如两颗璀璨星辰,他们的故事被后世小说、影视反复演绎,成为中华武术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符号。然而,当剥离艺术加工的层层面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方世玉 2025-08-25 翰林风骨:王尔烈殿试夺魁后的传奇人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北京贡院内,44岁的王尔烈以二甲头名进士身份完成殿试。这位来自辽东的布衣书生,以"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q...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王尔烈 2025-08-22 甘国宝:两度戍台的清代名将,海峡两岸的守护者在清朝乾隆年间的风云变幻中,甘国宝以文武双全的才华和勤政爱民的品格,成为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历史人物。他两度担任台湾挂印总兵,以铁腕治军与仁政安民并举,在巩固海疆...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甘国宝 2025-08-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