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商朝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个有着文字记载的朝代(目前还没有发现夏朝文字记载),距离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不过在几十年前,历史学家曾经提出过这么一个惊人的观点:商朝曾经抵抗过古印欧人(雅利安人)的入侵,并成功将其击败,从而捍卫了华夏文明!
如果这个是真的,那就十分惊人了,但这个说法经过考证,基本被认为是不靠谱的猜想,为什么呢?咱们就先说说这个事儿到底是怎么开始的吧。
其实,这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它的历史原型其实是《易·既济》上说的一句话:“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这里的高宗指的就是商朝第二十三代国君武丁公元前13世纪征讨鬼方的事情,武丁即位后励精图治,大大发展了商朝的经济。使得衰落的商朝重新振兴,并大力开疆拓土,先后讨伐了土方、贡方、基方、苟方、人方、鬼方等游牧民族,据说总共征服了81个敌国和叛乱不朝的方国,这被称为“武丁中兴”。
但是,这鬼方是什么?
其实,虽有不少文献中记载高宗伐鬼方,但甲骨文的卜辞中并没有对鬼方用征或伐的明显文句,一般认为鬼方其位于今陕西东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现在有考古学发现),也有说法是其来自贝加尔湖,主要活动于蒙古高原,并南下河套地区,顺黄河进入陕西、山西,也叫赤狄,是丁零、回纥和当代裕固族、维吾尔族的祖先。
有争论很正常,毕竟商朝离现在太远,史料又不详细,但基本可以认定鬼方是一个方国?方国是什么呢?这么说吧,其实上古的夏,商,周三朝和大家印象中的“朝代”不太一样,大家印象中的“大一统王朝”其实是秦朝之后的事情,上古这三代其实有点类似部落联盟而已,只不过夏部族,商部族和周部族是老大而已,这其实符合一般历史规律,你看看周边的游牧民族,其强大起来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一统诸部(比如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等),汉民族刚开始的时候也一样。
所以,既然没有大一统,周边总有些游离状态的其它部落(或者说小国家)了,这就是方国,现今学者对这些方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商朝晚期的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某方”的形式称呼这些部落国家,目前可辨别的方国有150余个。使用的名称是商部落(商朝)给这些方国附上的他称,其中与商部落敌对的方国的名称多为贬称,而与商部落友好的方国的名称多为中性名称。
注:妇好,中国商朝第23位国君武丁的六十四位妻子之一,她所在的部落自称商方,记录显示妇好不仅是当地商方最高等级的女祭司,还是一位善于打仗的女将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将军),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至于为什么一个女性有这么高的地位,可能和商朝还带有一些母系社会的残留有关,据说她就打击过鬼方。
鬼方是什么?其实根据有些记载,鬼方并不是商王朝的敌对部落,其和商朝关系友善,殷纣王与鬼方亦有联姻,而且鬼侯已位列三公,那既然这样,商朝打它干嘛。这不太清楚,有可能是商朝国势衰微的时候,鬼方进行了反叛,后被平定;甚至也可能是周朝人的误记(甲骨文的卜辞中并没有对鬼方用征或伐的明显文句)。
现在考古学家将陕北的“李家崖文化”比拟为商代的“鬼方”,李家崖文化的先民是以山地农业经济为主,并经营少量畜牧活动的生业形态。“鬼方”具体是什么,目前确实缺乏很权威的解释,但总而言之,“鬼方”可以认为是商朝周边的一个方国。
那“鬼方”是不是入侵东亚的雅利安人(印欧人)呢?这其实是一个可能性很低的结论,根据当时的地理条件,原始印欧人基本只能东进到新疆一带,很难再通过甘肃东进,而且根据考古发现,李家崖文化中的人类遗骸,并没有印欧人的特点,而是蒙古利亚人种,这个“鬼方”的后世要不就融入汉族,要不就北上蒙古高原成了游牧民族。事实上汉代以前,没有欧洲人种进入中国的任何考古证据。
清代王国维在《鬼方猃狁考》认为鬼方其实就是匈奴的前身,大家注意,王国维是甲骨文研究的老前辈,他的年代正好是甲骨文刚刚出土的年代,研究条件比较有限,所以是不是靠谱也说不清,但后来就以此为基础,又衍生出了其实鬼方是雅利安人一支的说法,这雅利安人(印欧人)灭了印度,入侵巴比伦,就是在东亚被商朝给击败了,这显然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绪很重的观点,并不靠谱。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商朝末年的恶来与飞廉父子,犹如两颗被迷雾笼罩的星辰,其形象在忠臣与奸臣的争议中摇摆不定。他们究竟是纣王的忠实拥趸,还是助纣为虐的佞臣?要解开...
恶来 2025-09-11 太甲杀伊尹: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真相之辩商朝初年,伊尹作为开国元勋与五朝元老,其与商王太甲之间的权力纠葛,因《史记》与《竹书纪年》的截然相反记载,成为中国古代史最著名的悬案之一。这场“贤相辅国”与“奸...
伊尹 太甲 2025-09-03 三代贤母,共筑周室八百年基业——太姜、太任、太姒的家族传承与母仪天下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周朝以礼乐制度奠定中华文化根基,而其八百年基业的稳固,离不开三位伟大女性的智慧与奉献——太姜、太任、太姒。她们以“三太”之名流传千古,不仅是...
太任 2025-09-01 祖辛铜卣:商代青铜文明的巅峰见证1965年,河南省辉县褚丘乡的农田中,一件沉睡三千余年的青铜礼器重见天日。这件通高25.5厘米、重3千克的椭圆形铜卣,以盖内与器底同铸的“祖辛”铭文,揭开商代晚...
祖辛 2025-09-01 三太耀周:解码“太太”称谓背后的母仪密码在商周更迭的青铜时代,三位女性以“太”字为名,在历史长河中刻下永恒印记。太姜、太任、太姒——这三位周朝开国君主的配偶,不仅以母仪天下的德行塑造了三代圣王,更以姓...
太任 2025-08-28 烛龙与句芒:上古神话中的时空双璧在中国古代神话的浩瀚星空中,烛龙与句芒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掌控着时间与空间的秩序。二者虽无血缘关联,却以截然不同的神性特质,共同构建起上古先民对自然规律...
句芒 2025-08-21 武吉为何未入封神榜:凡人逆天改命的代价与神道秩序的必然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构建的宏大神话体系中,封神榜的敕封规则堪称严苛: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之位,仅授予战死者魂魄,活人无资格受封。这一设定下,姜子牙的弟子武吉成...
姜子牙 2025-08-07 葛天氏之民:上古理想社会的文化镜像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葛天氏之民”是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意蕴的符号,它既指向传说中的上古圣王葛天氏所治理的淳朴社会,又成为后世文人寄托精神理想的象征。这一概念的...
葛天氏 2025-08-05 商朝太丁为何未入商王之列:一场跨越三千年的历史争议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其王位传承制度与宗法体系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后,其嫡长子太丁本应顺理成章继承王位,但《史记·殷本...
商汤 太丁 2025-08-05 武吉是谁的儿子:从神话改编到历史原型的身份解码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庞大叙事体系中,武吉作为姜子牙的弟子、西周伐纣的先锋将领,其身份始终笼罩在神话与现实的双重迷雾中。随着近年来影视改编的推陈出新,武吉...
姜子牙 2025-08-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