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们常说,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重要的是人自身,但是一个好听的名字毕竟还是更能够给其他人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很多父母觉得取名字总是想不出一个好名字,但其实在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如果了解先秦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当时的人们取名字,还要更加随意随心,而且听起来也是相当的好笑的。那么先秦时期究竟人们是怎么取名的,又有那些听起来很奇葩的名字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先秦姓氏与今天的不同,姓和氏代表了两种东西,姓是氏族或者部落的标记,代表了一个人的来处。而氏则代表之分支,由于先秦姓的种类比较少,所以在氏族不断扩张过程中,就出现了分支,不同的分支依然沿用相同的姓,但是氏却不同了。
所以说,当时的人对于姓氏是非常看重的,因为这代表了他们的出身,至于名字,则是为了“名之”,便于跟别人区分。
史书上曾经记载了先秦时人们到底是如何取名字的。两千年前,鲁国国君桓公因为给儿子取名而发愁,为此他询问了一位博学的大夫——申繻,于是申大夫就专门针对齐名的问题发表了一番言论:“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在这其中,信指的就是以孩子出生时的某些特征命名,既包括孩子的生理特征,也包括出生前后的特殊状况,也就是说要遵循事实,比如“黑臀”就是屁股比较黑。
义指可以用美好的文字命名,这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古今同理。
象指用相似的事物命名,这个最有名的就是孔子。《史记》上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假指的是借事物的名称来取名,比如周平王姬宜臼,就是借用“臼”来取名。
类指的是用与父亲相关的字来取名,鲁桓公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同”,因为两人生日是同一天。
所以说,你看起来非常奇葩的名字,其实是有相应的规则在其中的,只不过规则有些另类罢了
读《东周列国志》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不是各国发生的大事,而是先秦时期的人名。登场人物太多不说,人名也好奇葩,比如平王东迁的那个周平王叫姬宜臼。
我查了下,宜臼这个名字在先秦时期属于常用名,就像现在的王伟、李娜一样普遍,只我知道的叫宜臼的有晋国的第六代国君晋靖候也叫宜臼,战国时楚国大臣还有个叫屈宜臼的。但最关键是宜臼的意思。
宜的意思是合适,也可以说是好的意思,而臼是传统用于脱壳的石制器具,形状类似于现在的捣蒜器(俗称蒜臼子)那么宜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质量好的蒜臼子。起这样一个名,不知道周宣王到底对这个儿子有多大意见。
但宜臼这个名字在先秦来说还不是很奇葩,还有一些名字更让人无语的。晋献公有三个有出息的儿子申生、夷吾、重耳。申生据说是晋献公的私生子生于申时,叫申生这还好说。夷吾这个名字直接和齐国国相管仲一个名字,管仲字仲名夷吾。
晋献公崇拜崇拜管仲给儿子取夷吾这个名字。没有颜色啥也看不见就称为夷,吾古语通鱼,连起来的意思是分不清颜色的鱼,也就是色盲鱼。为啥管仲父母要给儿子起这样一个名字?难道管仲真的是色盲?
最关键的来了,春秋五霸的晋文公叫重耳,重耳的意思是四只耳朵。从后面晋献公起这个名字来看,晋献公从小就不喜欢这个儿子。也有可能晋国靠近北狄,文化水平偏低。晋献公名字叫诡诸,是晋献公父亲北伐狄人,杀了狄国最猛的大将,这个猛将就叫诡诸,正好晋献公出生就给他取了诡诸这个名字,和铁木真名字由来是一样的。
咱们继续看,晋文公的接班人晋成公名叫黑臀,这个名字是我在《东周列国志》里看到的最搞笑的名字了,黑臀的意思是黑屁股。因为黑臀屁股上有颗黑痣,所以取名黑臀。晋文公这么厉害的人物,起名的水平真是不敢恭维。
现在到晋成公黑臀给儿子起名字了,果不其然。晋成公的接班人晋景公叫獳(nou),獳的意思是发怒的狗。黑臀竟然给儿子取名叫狗。估计和后世狗剩一个意思了。春秋霸主竟然名叫狗剩,真是无语。晋国这一家子的文化水平真的这么低?咱们继续往下看。
因为胳膊上有黑痣,鲁国的鲁成公名叫黑肱(黑胳膊),因为肩上有黑痣,周桓公名叫黑肩。看来晋成公黑臀这个名字也不是晋文公重耳文化水平低,而是先秦时期真的有以出生标志命名的,只是这黑臀也太搞笑了。
又比如春秋小霸郑庄公,出生时因为难产,所以他的父亲直接给郑庄公取名寤生,就是难产的意思。难产是母亲遭罪,但偏偏郑庄公的父亲给他起了这个名字,这不是让母亲一生忘不了吗,所以郑庄公母亲一直不喜欢这个儿子,想方设法的要把郑庄公搞下来让自己喜欢的老二上台。
又比如战国兵法大家孙膑,是《孙子兵法》著作者孙武的子孙,孙膑这个名字就有些奇怪,因为膑是先秦时期酷法的一种,也就是孙膑遭受的膑刑。孙膑的意思基本上和现在的贬义外号孙瘸子一个意思。用人的缺点任名,不会是后世有人黑他吧。
春秋五霸齐桓公名叫姜小白(想起了某动漫),晋文公叫姬重耳、秦穆公叫赵任好(秦穆公的确做过不少好事),楚庄公叫熊旅,宋襄公叫子兹甫。
先秦千奇百怪的名字是因为离我们现在太久了所以难以理解。还有先秦时期的姓和氏分别的问题,还是在秦始皇规定废除氏,只用姓。比如晋文侯,因为出生的时候,老爹战败被揍,为了记住耻辱,就给儿子取名为“仇”。
晋成公出生前,他母亲梦见一个黑臀,因此就给他取名叫黑臀。
孔子出生的时候,因为额头一个大包,所以就取名叫丘。我们叫他孔丘,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说,在先秦年代,说到一个人的名,基本就像农村叫人“铁蛋”“狗剩”差不多。
但是当一个人行了冠礼,标志成人后,取字就要慎重,决不能像取名字那样随便来了。就连儿子对父亲,也是称字,只有在国君面前,才称呼父亲的名字。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一个人的姓氏,在我们看来是一回事,先秦却是两回事,姓是大家族称呼,但是氏分下来却有很多种。比如秦始皇,是嬴姓,那是姓,但是他自己叫赵政,赵就是他这一支细分下来的姓。包括汉朝名将马援,是战国赵括后人,也是这个情况。
在中国古代史学体系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的核心体例,而项羽作为未称帝的军事领袖被列入《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
项羽 2025-09-25 吕不韦之死:一封信背后的权力困局与时代悲剧公元前235年,秦国前丞相吕不韦在洛阳封地饮鸩自尽,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场死亡的核心导火索,是一封仅30字的书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
吕不韦 2025-09-25 司马卬之子:历史长河中的隐秘身影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司马卬作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的殷王,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儿子,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宛如历史长河中若隐若...
项羽 2025-09-24 虞子期与虞姬: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兄妹传说在楚汉争霸的波澜壮阔中,虞姬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而虞子期作为虞姬的“兄长”形象,也因文学创作与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然而,当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这对兄...
项羽 虞子期 2025-09-24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有巢氏:文明曙光中的四大发明与人类生存革命在远古洪荒的混沌中,当人类与禽兽争夺生存空间时,一位被后世尊为“巢皇”的智者横空出世。有巢氏,这位被《庄子》《韩非子》等典籍记载的中华文明始祖,以“构木为巢”为...
韩非子 有巢氏 2025-09-22 刘承佑与刘邦:跨越四百余年的皇室血脉与时代变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承佑虽同为刘姓帝王,却分属西汉与五代十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以布衣之身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
项羽 刘邦 2025-09-22 扁鹊三次劝医蔡桓公:一场跨越千年的健康警示春秋时期,名医扁鹊以精湛医术闻名诸侯,却因三次劝医蔡桓公未果,最终酿成“病入膏肓”的悲剧。这场医患博弈不仅被《韩非子·喻老》记载为经典寓言,更成为中医“治未病”...
韩非子 2025-09-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