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赵括战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虎父无犬子
赵括出生于一个低配的“将门”,他父亲赵奢本是赵国一个征收田税的国家公务人员,后来因为“不畏强权”,超度了几个平原君的手下,平原君是谁,他是赵国的“皇室宗亲”,如果当时平原君不开心,那么他轻则会下岗,重则要搭上一条性命。
但是平原君并非一般人,他得知了赵奢的“无礼”举动之后,没有给赵奢穿小鞋,反而把他推荐给了赵王,就从这点来看,他能被称作“战国四公子”,也确实是实至名归。赵奢虽然是凭借“刚正”起家,但真让他成名的,却是他的军事能力。当年“阏与之战”之前,赵王先问廉颇等老将,是否能去救援,廉颇等人表示,饭还可以吃的动,但去那打仗绝对不行。
赵王转回头就去问了赵奢,赵奢就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认为可以去。赵王就说,你说行,那你亲自去趟呗,赵奢二话没说,直接就跑去找秦军硬刚,结果他还真的打胜了,一时间,他红得飞起。看到如此诡异的一段,小编刚开始表示怀疑,但小编后来一想,赵王是一国之主,应该不会玩火,而赵奢也不是傻大胆。
那么也就是说,赵奢应该是在这之前,就已经展现过了自己的军事能力,所以赵王才去问他,才敢放心让他去,而他后来能和吴起、孙膑并列,应该也绝非这一次的胜利,而是他的军事能力在当时得到了各方的认可。赵奢成名以后,受益最多的是他的儿子赵括,因为赵括也是“军事迷”,所以经常缠着老赵讨教兵法,而且赵括还总能讨得便宜,因此踩着父亲的肩膀,小赵的名字也开始在战国末年走红。
知子莫如父
小编在聊“长平之战”时曾经聊到,当时刀疤脸和廉颇在前线对峙(有人可能会问,赵奢那么厉害,为啥当时赵王不让他去,而让廉颇去呢,小编的答案是,赵奢当时已经归天),廉颇本想“耗死”秦军,但是赵国的家底薄,在秦国退兵之前,就有点撑不住了,所以赵王就想让廉颇主动出击,一决胜负。但是廉颇是老将,知道这时候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咬牙硬撑,因此就没答应。
当时的秦国其实也很着急,于是范雎就开始打舆论战,把赵括是一顿乱捧,搞得好像赵括只要亲自出马,秦国必败无疑,于是赵王按捺不住,就决定派小赵出马。但是,当时有两个人明确表示反对。第一个人,是让廉颇“负荆请罪”的蔺相如,蔺相如当时对赵王说,小赵只是把他爹的兵书给整明白,虽然他理论不错,但是他没有实战经验,这种决定生死的大战怎么能让他去呢!赵王当时没听,不知道是不是顾忌蔺相如和廉颇的关系。
另一个劝赵王的人,是赵括的亲妈。当时她对赵王说,千万不能让赵括去前线。赵王就问她为什么(难道是你舍不得儿子)?赵括的母亲就说,当年赵括他爹当将军的时候,对身边和属下都非常好,对于大王发的奖金分红,从来不往家里拿,都分给了一起打仗的小伙伴,因此他的部下对他多是敬爱。而赵括这个臭小子,凭借他爹的威望,不光目中无人,而且把银钱看得还比较重,还不懂得分享。
赵王一听,这点事还叫事吗,当将军就该有傲气,当年老赵不也喊过“狭路相逢在勇者胜吗”,至于爱钱,那也无伤大雅,只要能打就行,于是执意要让赵括去。赵母一看拦不住,于是就让赵王给个承诺,那就是到时候万一赵括战败,不能株连家人。赵王一听也没多想,也就应承了下来。
兵者,国之大事
小编看到这的是时候,真想为老太太鼓掌,但并不是因为她有先见之明,知道儿子必败,而是她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赵括不能带兵的原因,真是“骄傲”、“不懂团结”、“贪财”这样的“小事”吗?我们再来看《史记》的一段记载。在赵奢在世时,赵括曾在理论上赢了他,但是他却在私下里跟老伴说,赵括如果不带兵则罢,一旦带兵,那是必败无疑。老太太就问他,为什么呀,你能因为自己说不过儿子,就诋毁他啊!
老赵就说,赵括的理论确实不错,但是他并没有把战争当回事,他“缺乏敬畏”之心。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小编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大家估计很多人都下过象棋,大家在下象棋时,往往只是把里面的“兵”、“将”当作一个棋子,所以下起来并没有什么负担,但是如果让你去指挥真的“兵”、“将”、你可以想想看,你还能做到“举重若轻”吗?
大家对诸葛亮、司马懿和陆逊应该都不陌生,这仨人是既能决胜千里之外,也能临机决断的大能,但是大家仔细看他们的相关资料就会发现,他们仨行军打仗突出一个“谨慎”,魏延当年出奇计,出子午谷偷袭长安,诸葛亮没同意;而司马懿为了赢诸葛亮,那也是一点险也没敢冒,一直是稳扎稳打;陆逊也不例外,当年和刘大耳朵对峙,不管谁给孙权吹风,陆逊都是只解释,而不贸然行动;此外还有“打呆仗”的曾国藩……
从上述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真正能在军事上取的大成就的人,都对战争存有敬畏之心,其实非只战争如此,我们身边的很多事也都是如此,比如前两年盛传的“寿司之神”、“米饭仙人”,无一不是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敬畏”之情。由此我们就能理解老赵所说的意思了,你对“国之大事”的战争,竟然“缺乏敬畏”,那么你怎么可能会取得成功呢?
小结
“长平之战”的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赵括兵败被杀,赵国几十万参战人员,生还的只有240人,从此赵国再也不复当年之勇,而此战却为秦国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因为赵括曾统领及十万大军,在白起的包围之下,没有直接溃败,而坚守了几十天,就认为赵括并非“纸上谈兵”的庸才。
但小编想说,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缺乏敬畏”时,不管做了多少事,其实都只是在应付。“纸上谈兵”的人未必“缺乏敬畏”,但“缺乏敬畏”的人,却连“纸上谈兵”的人都不如。
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白起与韩信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在战国时期与楚汉相争时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们均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著称,但究竟谁更胜一筹,却是一...
白起 韩信 2025-04-11 白起之死与范睢的关联及范睢的最终归宿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国时期的名将白起与政治家范睢之间的恩怨纠葛,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白起,这位以“杀神”著称的军事奇才,最终却落得个被迫自杀的悲惨结...
白起 范睢 2025-03-27 魏冉与白起:秦国崛起的双翼在战国烽烟中,秦国能从西陲边国崛起为横扫六合的霸主,离不开两位关键人物的携手——穰侯魏冉与武安君白起。他们一政一军,如同双翼托起秦国的霸业,其关系之微妙复杂,远...
白起 2025-03-24 范睢扳倒秦国重臣:权谋与智慧的较量在战国纷争的历史舞台上,范睢以其卓越的权谋和智慧,成功扳倒了秦国重臣权贵宣太后、魏冉和白起,成为秦国政治格局中的关键人物。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展现了范睢个人的政治才...
白起 宣太后 2025-03-21 韩信与白起:谁更厉害?历史与军事的双重考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韩信和白起都是备受推崇的军事天才。他们各自在战场上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被后世誉为“兵仙”和“杀神”。那么,韩信和白起谁更厉害呢?这是一个难以简...
白起 韩信 2025-03-20 韩信为何轻视秦国战神白起?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白起和韩信都是著名的军事将领,各自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战国和秦汉时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白起身为秦国战神,屡建奇功,为秦国的统一大...
白起 韩信 2025-03-10 秦国统一大业:探究众功臣中的头号英雄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国的统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伟大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众多功臣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从商鞅变法到白起破敌,从张仪的外交手腕到王翦的军事...
白起 王翦 2025-03-06 蒙恬与白起:名气背后的历史考量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蒙恬与白起都是杰出的军事将领,各自以其卓越的战功和军事才能,为后世所铭记。然而,在名气上,蒙恬似乎并不如白起那般响亮。这是否意味着蒙恬在...
白起 蒙恬 2025-03-06 春秋战国著名将领概览:白起是否为最厉害统帅?春秋战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将领在这个大争之世中崭露头角,他们各自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1....
白起 2025-02-28 魏冉:战国秦相,白起之伯乐在战国中后期的历史舞台上,魏冉以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成为了秦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拥立秦昭襄王,稳固了秦国内政,还多次指挥或参与重大战役,为秦国的版图...
白起 秦昭襄王 2025-02-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