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康熙为什么要多次祭拜朱元璋的明孝陵?一个清朝皇帝拜一个前朝的开国皇帝,只是为了收买民心这么简单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军占领北京,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在紫禁城后面的煤山上吊身亡,明朝宣告灭亡。四月底,李自成在山海关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军打败,回到北京后即向西安方向败退。五月初,清军占领北京,不久,7岁的顺治皇帝被接到北京,开启了满清268年的统治,汉人政权再次亡于少数民族之手,引发了不少汉人参加反清复明活动。
顺治十八年(1661年),24岁的顺治皇帝去世,8岁的康熙皇帝登基。14岁那年,康熙皇帝除鳌拜后亲政,后来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基本完成国家统一。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31岁的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快到江宁(南京)的时候,他先派大臣去江宁钟山祭祀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谕大学士等:明太祖,一代开创令主,功德并隆。朕巡省方域,将及江宁。钟山之麓,陵寝斯在。朕优礼前代,况于其君实贤。(《康熙朝实录》)

大臣祭祀完明孝陵后,康熙皇帝告诉大臣,既然自己已经来到了江宁,而且到钟山的明孝陵又不远,为此要亲自祭拜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当天,康熙皇帝就前往明孝陵祭拜。
○谕大学士明珠、尚书介山:明太祖陵已遣官致祭,但朕既抵江宁,距陵非远,其亲为拜奠。是日,上谒明太祖陵。(《康熙朝实录》)
康熙皇帝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认认真真地去祭拜明孝陵,迎来数万人围观。康熙皇帝对明太祖的祭拜非常虔诚,亲自行三跪九叩头大礼。现任皇帝对前朝皇帝陵墓行如此大礼,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康熙皇帝对明太祖朱元璋陵墓的隆重祭拜,让江南汉人不仅感到震惊,而且非常感动。史书记载当时的情况是“父老从者数万人,皆感泣”。当时有人夸赞康熙皇帝“千古盛德之举,在昔帝王未有行者”。
“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出,复由甬道旁行。赏赉守陵内监及陵户人等有差。谕禁樵采,令督抚地方官严加巡察。”(清朝王世祯《池北偶谈》卷四)
康熙皇帝一生共5次到明孝陵祭拜。第一次祭拜后,康熙皇帝还进行了5次南巡,其中有4次亲自到明孝陵祭陵,而且都是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四月,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这时康熙皇帝已经46岁,他不仅在明孝陵行了三跪九叩头大礼,还为明太祖朱元璋题写了四个大字:“治隆唐宋”。
这4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表扬朱元璋的治理成绩比唐朝和宋朝还好。康熙皇帝题完字后,要求官员将这4个字刻碑树立在明孝陵前,这个碑今天还在明孝陵内。
康熙皇帝最后一次祭拜明孝陵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此时,康熙皇帝已经54岁。他到江宁后,告诉大臣,明天要亲自去祭明孝陵。大臣们劝说,之前皇上已经多次亲自祭奠明孝陵,此外还经常派大臣或皇子祭奠明孝陵,不仅如此,还维修明孝陵,并安排专人看守,自古优待前朝从来没有这样隆重的;皇上这次又想亲自去祭明孝陵,我们认为这样做隆重过头了;加上天气突然热了起来,皇上就不要亲自去祭明孝陵了。康熙皇帝说:天气热怕什么?朕必须要去。
大臣劝都劝不住。

“谕大学士等曰:朕欲于明日往谒明太祖陵。大学士等奏曰:皇上前此临幸江南明太祖陵,或遣官致祭、或遣皇子致祭、亦有皇上亲行灌奠之时,又重新庙貌,专人看守,自古加厚前朝未见如此者,今皇上又欲往谒,臣等以为太过。况此行已遣大臣致祭,天气骤热,不必亲劳圣躬往谒。上谕曰:天气骤热,何足计耶?朕必亲往。”(《康熙朝实录》)
这时候,康熙皇帝已经当了48年皇帝,经过他的励精图治,此时国内河清海晏,天下太平,满清的统治地位已经十分稳固。这时候,康熙皇帝为什么还要如此隆重祭拜前朝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仅仅是为了收买汉人的心?显然不是。如果是收买人心演戏,祭拜一两次就差不多了。
前一两次祭拜,当时天下初定,肯定有收买人心的目的。但是,康熙皇帝后面还多次祭拜明孝陵,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我想,主要是出于康熙皇帝对明太祖朱元璋治国能力和治理成效的钦佩。
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穷要饭的和尚,白手起家,扫荡群雄,建立历时276年的大明王朝,很不容易。朱元璋在位31年,对国家进行了精细化的管理,创造了“洪武盛世”。朱元璋去世前,国家仓库里的谷子可以吃好几年,有的谷子因为存放时间太长,发霉了。朱元璋的治理成绩真的很了不起,这是事实。
老实说,康熙皇帝之所以多次亲自祭拜明孝陵,主要是康熙皇帝真的打心里佩服明太祖朱元璋。后来,康熙皇帝的孙子乾隆皇帝也6次南巡,乾隆皇帝每次南巡都到江宁祭拜明孝陵。我想,乾隆皇帝多次祭奠明孝陵的原因也和皇祖康熙皇帝类似,主要是打心眼里佩服明太祖朱元璋。
当你很佩服一个人的时候,就很容易想起他。如果这人活着的,你会经常想见见他;如果这人已经作古,你会经常想去他的坟墓祭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理就是这么个理。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血缘、宗法与权力博弈:朱元璋传位朱允炆的深层逻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五月,太子朱标因风寒骤逝,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朱元璋推入权力继承的漩涡。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势的君主之一,朱元璋在继承人选择上展现出惊人...
朱元璋多少岁 朱允炆下落 2025-11-20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康熙两废胤礽的深层动机解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塞外行宫的寒风中,55岁的康熙帝当众痛哭流涕,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这场持续三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不仅撕裂了清廷权力结构,更暴露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11-20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辉煌与沉浮,词人纳兰性德之父在清代康熙朝的璀璨星空中,纳兰明珠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显赫的官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作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性德 2025-11-20 佟国维的“双面棋局”:支持八阿哥与善终背后的政治智慧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激烈角逐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康熙帝的亲舅舅,始终以八阿哥胤禩支持者的形象活跃于朝堂。然而,这位看似押错宝的重臣,最终却以“善终”收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禩 2025-11-19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康熙后宫姐妹花:繁华背后的命运沉浮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有四对姐妹花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处权力与情感交织的深宫,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或荣耀一时,或凄凉终老,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赫舍里氏...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9 铁血帝王与仁德贤后: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共生传奇在历史长河中,明太祖朱元璋以铁腕治国、严刑峻法著称,其屠戮功臣、大兴文字狱的举措常被后世诟病为“残暴”。然而,这位冷峻帝王对发妻马皇后的深情却如春日暖阳,贯穿其...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11-19 朱元璋:开国之功耀千古,千古一帝缘何难?在明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朱元璋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存在。他从一介布衣崛起,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其开国之功不可磨灭。然而,在历史长河中,对于“千古一帝”的...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8 明朝功臣命运:从朱元璋到明英宗的权力漩涡与悲剧轮回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功臣群体的命运始终与皇权紧密交织。从朱元璋以“高鸟尽,良弓藏”的逻辑清洗开国功臣,到明英宗复位后权臣的跌宕沉浮,明朝功臣的结局仿佛陷...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1-1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