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和郭子仪都是怎么保全自己的?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重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臣子;朝廷中居要职的大臣。《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当然,越是这样的重臣越是危险,功高震主就是这个意思。
可以说,历朝历代的皇帝身边,都不乏有一些位高权重之臣,西汉的霍光和唐朝的郭子仪,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两人都曾经权倾朝野、威风一时,但最终,却走向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一个惨遭灭族,一个善始善终。而这样的结局,与两人性格的不同有着莫大的关系。
单论名气和功绩,霍光与郭子仪不相上下,两人作为汉、唐时期的中兴名臣,都对各自效力的朝廷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古代对于男子的评价往往要考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方面,霍光在其它三个方面或许不输于郭子仪,但是,在“齐家”这一方面却几乎完败。
霍光原本是汉武帝身边的老臣,跟随汉武帝将近三十年,出则牵马奉车,入则伺候左右,为官数十年,一直小心谨慎,深得汉武帝的信任。汉武帝晚年一直卧病在床,却仍然操心国家大事,尤其担心自己死后,皇位继承问题所引发的朝堂动荡。
自从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诬陷害、自杀身亡以后,太子之位就一直空悬,被朝中的许多势力所觊觎。尽管,汉武帝有心让小皇子刘弗陵继位,但是,皇帝年幼可能会招致的混乱局面,不得不让人担心。为此,汉武帝决定从身边选择一个有能力,且可以信赖的大臣来辅佐皇帝。
最终,汉武帝选中了霍光。
一天,汉武帝召见霍光到自己殿中,借用“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用意。虽然,霍光心中领会,但是,却不免有些受宠若惊。不久,汉武帝在五柞宫驾崩,霍光正式接过汉武帝遗诏,成为刘弗陵(汉昭帝)的辅政大臣,同时受命的还有左将军上官桀、车骑将军金日、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
在汉武帝时期,霍光已是位高权重,到了汉昭帝时候,其地位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甚至,当时所有朝中事务都交由霍光一人处理。尽管,霍光遭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嫉妒,但是,其凭借着从政多年的经验和在朝中建立的威望,一直没能让他人的阴谋得逞。
况且,霍光的兄长霍去病作为当代名将,在沙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兄弟两人一文一武,相互扶持,使得霍氏家族的威望一时之间无人能比。
毫无疑问,霍光如果有心争夺帝位,汉昭帝不可能是其对手,但是,霍光却从未有过这等不臣之心,辅政十余年来,一直尽心尽力。而对于霍光的忠诚,汉昭帝也以极大地信任作为回报。霍光辅政期间,之所以能够如此安稳,与汉昭帝的信任和支持脱不开干系。
而霍光也是凭着汉昭帝的这般信任,才能多次粉碎桑弘羊、上官桀、燕王旦等人的夺权阴谋。汉昭帝与霍光两人,前者才能不凡,后者忠心耿耿,一个明君与贤臣的故事成为了当时的一段佳话。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段佳话却没能一直继续下去。在元平元年四月,汉昭帝突然病逝未央宫,年仅21岁。
原本包括霍光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霍光的权力终于要归还皇室,谁知汉昭帝却在即将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突然驾崩,一时之间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甚至,有人怀疑是霍氏一族不甘心权力从手中流走而谋害皇帝。对于这件事,霍氏家族的大部分人自然是欢呼雀跃,而与霍家有仇的人虽然气愤却也无可奈何。
然而,还没等大家从汉昭帝的死亡回过神来,霍光又做了一件朝野震惊的大事——废立新上任的君主刘贺,改立刘询为帝,即:后来的汉宣帝。
自古以来,另立新君都是一件足以震惊天下的大事,霍光此行自然也是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但是,霍光却凭借着自己和家族在朝中的势力,硬生生地平息了所有的波动。
霍光担任辅政大臣期间,一直奉行着“修养生息”的政策,尽管,汉武帝执政前期的诸多良策,使得汉朝十分富庶,但是,其后期穷兵黩武的作风,却几乎将整个国库挥霍殆尽。到了汉昭帝时期,整个汉朝虽然看上去国泰民安,但实际上却是危机四伏。
霍光执掌大权之后,便开始实施修养生息政策,这些政策就像一副温和的中药,缓缓调理着虚弱的大汉经济。在霍光的治理下,汉朝终于在“文景之治”后,又一次出现了兴盛局面,被后世称为“昭宣中兴”。然而,霍光终究是没能摆脱光宗耀祖这一宏愿的束缚,摆脱不了为将为相,子孙封侯的腐朽传统。
在他执掌大权的时候,霍氏家族便已经渗透到了汉朝官场的各个角落,所有的族亲、子弟都是朝廷要官,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几乎可以说是盛极一时。但要保持这种状况,必须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霍光和霍去病等人在朝中的地位依旧,一旦这些人死去或者失势,霍家的毁灭也就指日可待。
不同于霍光的谨慎,霍家的其他人几乎都是飞扬跋扈的代名词,其中,霍光的妻子霍显尤其为最。霍显原本只是霍光夫人的陪嫁侍女,正室死后才被扶正,后来,凭借着生儿育女,在家中渐渐的有了地位。霍显为人骄奢淫逸、举止张狂,仗着霍光的地位一直胡作非为,甚至,连皇帝都不怎么放在眼里。
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当上皇后,霍显买通御医残忍毒害了当时已有身孕的许皇后。汉宣帝得知后,虽然,忌惮霍光的势力隐忍不发,但是,却一直记恨在心。霍光的夫人已经如此,其家中奴仆更是可想而知。公元前68年,辅政二十余年的三朝元老霍光,终于迎来了生命的终结。
尽管,汉宣帝心中对这位严格的大臣有所不满,但是,念及对方为汉朝做出的贡献,汉宣帝还是为他举办了一场汉朝以来最隆重的葬礼,将他和开国功臣萧何相提并论。霍光死后,其家中族人却仍然不知收敛,在朝中明目张胆地受贿卖官,对内家政不修,对外大肆敛财。
其结果就是,这样的家族终于激起了汉宣帝将之拔根而起的决心。习惯了多年来的嚣张跋扈,霍显在面对汉宣帝的轮番打压之时,非但没有任何畏惧,甚至,意图发动政变谋反。然而,霍显终究不是她的丈夫,野心有余却能力不足。之后,密谋谋反之事被汉宣帝察觉,使得霍家上下尽数被捕。
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其兄弟女儿被处死,原本身为皇后的霍成君,不仅被废去后位,还被幽禁于昭台宫......至此,霍家族灭。直到十余年后,汉宣帝为霍光做了一次轻度平反,但是,也只是恢复了其职务与姓氏,没有为其恢复名誉。
但是,反观拥有同样地位的郭子仪,在“齐家”方面就做得极好。
从武则天到唐德宗,郭子仪一生经历了七个时代,不管时代如何更替,他都能独善其身,这与他的从官之道有着莫大的关系。
郭子仪一生多次临危受命,多次拯救岌岌可危的唐朝于危难之中,在朝廷的名望和地位丝毫不亚于汉朝的霍光,但是,不同于霍光的一生显赫,郭子仪的从政生涯却是大起大落。尽管,自己功劳极大,但是,只要皇帝表现出一点对他功高盖主的担忧,郭子仪便会立刻交出权力,坦然离职。
然而,等到国家有难的时候,郭子仪又会再次出征,为朝廷效命。他的一生,可以用“任劳任怨”四个字来形容。当时,民间有一个著名的戏曲叫做《醉打金枝》,故事的主角便是郭子仪及其儿子儿媳。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是当朝驸马,郭暧的妻子就是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
话说,升平公主自小娇生惯养、受尽宠爱,嫁到郭家之后仍然秉性不改。这个故事的导火索,便是郭暖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父母行礼,但是,升平公主却认为自己的地位高于郭子仪夫妻二人,故而,拒绝了这个要求。一开始,郭暖碍于公主身份,不敢当场发作。
后来,在一次喝醉酒之后,郭暖却重新对升平公主提起了这件事,指责对方的不孝无礼,结果,却遭到了升平公主的反唇相讥。之后,郭暖在一怒之下便打了升平公主一耳光,还直言道:“你最大的倚仗莫过于你那当皇帝的父亲,如果不是我的父亲不愿干皇帝这份差事,皇帝的位置又岂能轮到你的父亲?”
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但说出这种话便是犯了大忌。皇帝完全可以凭着这句话给他安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即使皇帝忌惮郭子仪的势力不敢有所行动,但是,却也难保他不会记恨在心。郭子仪为官多年,显然也能看到其中的后患,加上自己立下的许多功绩,隐隐有功高盖主之势,早已遭到了皇上的猜忌。
在得知自己儿子犯下这般过错之后,郭子仪立刻到皇帝面前负荆请罪,自请贬官,最终,才得以逃过一劫。
除此之外,郭家的汾阳郡王府一向都是敞开大门,任由贩夫走卒随意进出,为此,郭子仪的儿子多次劝告父亲。但最终,郭子仪却对他们说道:“郭家养了五百多匹吃公家草料的马,一千多个分公家官粮的奴仆,倘若我筑起高墙,与外界断绝来往,那么,只要有人稍微煽风点火,郭家就会遭来灭族之祸。而如今我大门敞开,即使有人想要诬陷我,也没有办法找到借口。”
郭子仪正是凭借着这般过人的政治觉悟,最终,才能落得个善始善终的结局。
其生前死后,都能够哀荣始终,而历史上,包括霍光在内的许多权臣大多数都是下场惨淡,真正能像郭子仪这般的却是少之又少。郭子
在远古洪荒的混沌中,当人类与禽兽争夺生存空间时,一位被后世尊为“巢皇”的智者横空出世。有巢氏,这位被《庄子》《韩非子》等典籍记载的中华文明始祖,以“构木为巢”为...
韩非子 有巢氏 2025-09-22 扁鹊三次劝医蔡桓公:一场跨越千年的健康警示春秋时期,名医扁鹊以精湛医术闻名诸侯,却因三次劝医蔡桓公未果,最终酿成“病入膏肓”的悲剧。这场医患博弈不仅被《韩非子·喻老》记载为经典寓言,更成为中医“治未病”...
韩非子 2025-09-19 郭子仪之死:功高不震主,忠良终得全——驳“灭九族”谣言之真相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以“再造王室,勋高一代”的功绩载入史册,其八十五载人生横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历经安史之乱、吐蕃入侵、仆固怀恩叛乱等重大危机,始终以...
郭子仪 2025-09-16 白虎星三世轮回:罗成转世背后的隋唐英雄宿命论在隋唐演义的民间叙事中,白虎星转世的故事如同一根贯穿时空的银线,将罗成、薛仁贵、郭子仪三位名将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一传说不仅承载着古代民众对英雄轮回的浪漫想象,更...
郭子仪 2025-09-05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的思想丰碑与著作体系作为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以系统性理论构建和冷峻的现实批判,为后世留下了影响深远的著作体系。其代表作《韩非子》不仅是...
韩非子 2025-09-03 李嗣业与郭子仪:盛唐双璧的军事传奇与历史定位在安史之乱的烽火中,李嗣业与郭子仪两位名将如双子星般闪耀。前者以陌刀阵破敌的勇猛闻名,后者以统筹全局的智略著称。若以军事才能为标尺,二人恰似利刃与权杖的完美互补...
郭子仪 2025-08-19 郭子仪拜寿:忠孝两全与家族兴衰的千年叙事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汾阳王府内张灯结彩,七子八婿身着绯紫官袍,手持象牙笏板,齐聚中堂为郭子仪祝寿。这场盛况被《旧唐书》记载为“笏床重叠”的奇观,后演变为...
郭子仪 2025-08-19 蔡桓侯:固执背后的春秋君主性格镜像在《韩非子·喻老》的寓言故事中,蔡桓侯因“讳疾忌医”成为后世警示的典型。这个春秋时期蔡国的国君,用生命代价诠释了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透过历史典籍的碎片...
韩非子 2025-08-18 郭子仪八子结局考:盛世功臣家族的兴衰镜像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以“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的智慧,在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再造大唐。其家族因军功显赫,形成“八子八女皆显贵”的盛况。然而,随着时代...
郭子仪 2025-08-05 齐桓公讳疾忌医:一场跨越千年的治国隐喻在春秋战国纷争的乱世中,齐桓公的名字总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相连。然而,《韩非子·喻老》中记载的一则故事,却将这位雄主与“讳疾忌医”的典故绑定,揭示了一...
齐桓公 韩非子 2025-06-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