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湖南湘潭人。作为晚清学术界与文坛的标志性人物,他以经学研究为根基,以文学创作为羽翼,在动荡的时代浪潮中构建起独特的学术体系,成为湖湘文化的精神丰碑。其一生跨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及民国初年,既是封建王朝的见证者,更是近代学术转型的推动者。
一、经学造诣: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
王闿运的学术根基深植于今文经学,尤以《春秋公羊传》研究独树一帜。他继承东汉何休“三世说”的微言大义,主张“以经解经”,反对穿凿附会的章句之学。其《春秋公羊传笺》突破传统注疏体例,以“义理贯通”重构经典体系,被张舜徽誉为“晚清今文经学之殿军”。在《尚书笺》《诗经补笺》等著作中,他融合汉魏古注与清代考据成果,形成“简括大义,不务繁征”的治学风格,对廖平、康有为等学者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教育家,王闿运将经学思想转化为育人实践。主持成都尊经书院期间,他以“通经致用”为纲领,制定“每日日记、每月课卷”的严苛制度,培养出廖平、宋育仁等经学大家。其弟子杨度回忆:“先生讲经,必先明圣人之志,再论经世之用。”这种学术理念直接推动了蜀学从汉宋兼采向今文经学的转向,使四川成为晚清经学复兴的重镇。

二、文学成就:汉魏六朝诗派的复兴者
在文学领域,王闿运是汉魏六朝诗风的关键传承者。他提出“诗法备于魏晋”的创作论,主张“摹拟汉魏,自成一家”,其《湘绮楼说诗》系统梳理诗歌发展脉络,将汉魏至宋的诗风演变划分为“正宗”与“变体”。这种复古主张与同光体宋诗派形成鲜明对抗,被郭嵩焘誉为“天下诗莫盛于湘潭,尤杰者曰王壬秋”。
王闿运的诗歌创作实践着其理论主张。《湘绮楼诗集》收录千余首作品,其中《朱陵洞瀑》《登南岳祝融峰》等山水诗,以五古体摹写湖湘胜景,语言古朴凝练,被陈衍赞为“杂之古人集中,直莫能辨”。而《圆明园词》《哀江南赋》等时事诗,则以汉魏赋体书写家国兴衰,如《哀江南赋》用庾信旧韵痛陈太平天国之乱,被徐一士评价为“精气光怪,不可掩遏”。其骈文创作同样成就卓著,《秋醒词序》《嘲哈密瓜赋》等作品“单复兼行,骈散交融”,被瞿兑之称为“汉魏面目而无因袭痕迹”。
三、历史书写:直笔与隐晦的双重叙事
作为历史参与者,王闿运以双重身份介入历史书写。其《湘军志》以湘人视角记录镇压太平天国史,既直书曾国藩“功高震主”的隐忧,又揭露湘军内部“掠夺财物,滥杀无辜”的暴行。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史笔引发曾国荃等湘军将领强烈不满,最终导致书稿被毁重修。而《祺祥故事》则为肃顺被杀辩解,称其“重用汉臣,整顿吏治”,试图还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在个人日记中,王闿运则采用隐晦笔法记录时代变迁。《湘绮楼日记》跨越47年,以“春秋笔法”记载清末政局。如记录戊戌变法时仅写“京师有新政”,对辛亥革命则用“长毛复起”暗讽,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书写策略,既规避政治风险,又为后世研究提供珍贵史料。2022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简体横排版《湘绮楼日记》,首次系统呈现其经史研究、书院教学及文学批评的日常实践。
四、人格风范:狂狷背后的士人精神
王闿运的狂狷形象历来争议不断。他曾在袁世凯称帝前夕赠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以谐谑方式表达政治立场;晚年独宠烧火老妈子周妈,被齐白石戏称为“湘绮师宠周妈,胜过名媛名妓”。这些行为看似荒诞,实则蕴含着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他拒绝续弦,打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伦理枷锁;提携寒门弟子,挑战门第观念,其门生中既有贵族之后杨度,也有贫民子弟廖平。
这种矛盾性在其自挽联中达到统一:“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儿述诗礼;纵横志不就,空余高咏满江山。”上联自谦学术未竟,下联抒写济世情怀,既是对一生的总结,也是对士人精神的坚守。正如黎元洪在神道碑文中所评:“先生之学,通经致用;先生之行,独立不羁。”这种将学术理想与现实关怀融为一体的精神,使其成为晚清士大夫阶层的典型代表。
王闿运的一生,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缩影。他以经学为舟楫,在学术海洋中开辟新航道;以文学为旗帜,在文化荒原上重建精神家园。其著作《湘绮楼全集》收录诗文、日记、史论等26种,成为研究晚清学术史、文学史、社会史的珍贵文献。当今天我们重读这位“狂士”的诗文,不仅能触摸到一个时代的温度,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在转型期的强大韧性。
在清末广东的司法江湖中,陈梦吉的名字如雷贯耳。这位被誉为“广东四大状师之首”“扭计祖宗”“桥王之王”的民间传奇人物,以超凡的智慧、层出不穷的计谋和惩恶扬善的壮举...
2025-11-20 冯云山:太平天国南王,运动初期的中流砥柱在风云激荡的晚清乱世,太平天国运动如惊雷般划破历史长空,而冯云山作为这场运动的早期核心人物与南王,以其卓越的才能、坚韧的毅力和无私的奉献,为太平天国的崛起奠定了...
2025-11-20 刘华东:清末“广东四大状师”之翘楚,戏曲文学之巨匠在清末广东的市井街巷间,流传着四位传奇状师的故事,他们以智谋与口才为贫弱百姓伸张正义,被民间尊称为“广东四大状师”。其中,刘华东以其独特的文人风骨与艺术造诣,成...
2025-11-20 王闿运:晚清经学巨擘与文学宗师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湖南湘潭人。作为晚清学术界与文坛的标志性人物,他以经学研究为根基,以文学创作为羽翼,在动荡...
2025-11-20 清朝后宫妃子走路需宫女扶:弱不禁风背后的多重真相在众多清宫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后宫的妃子们出行时,总会有宫女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们的胳膊,仿佛她们身体极度虚弱,连正常行走都成问题。然而,真实的...
2025-11-20 胡以晃:太平天国五虎上将的传奇人生在太平天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胡以晃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成为“五虎上将”之一,书写了一段令人瞩目的传奇人生。豪门逆子,愤而投身革命胡以晃出生于...
2025-11-20 方唐镜:清末广东讼坛的传奇与争议在清朝末年的广东讼坛上,方唐镜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名字。他以状师身份活跃于司法领域,凭借出众的辩才与诡谲的诉讼策略,在民间留下诸多传说,却也因行事作风饱受争议,成...
2025-11-20 萧朝贵:太平天国西王,铁血征程中的悲歌英雄在太平天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萧朝贵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成为了一颗耀眼却过早陨落的明星。作为太平天国的西王、核心领导人之一...
2025-11-20 铁血悍将李续宾:晚清湘军的传奇悲歌在晚清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湘军如同一支崛起的力量,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李续宾,作为湘军中的一员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
2025-11-20 三国降将命运迥异:孟达、黄权、糜芳待遇差异背后的深层逻辑在三国乱世中,降将的命运往往与政治博弈、个人品行及才能紧密交织。孟达、黄权、糜芳三人虽同为降将,却因投降时机、个人价值及君主需求的不同,在待遇上呈现天壤之别。这...
2025-11-1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