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盟是李唐和突厥的一次盟约。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刚刚即位,皇权交接之际,突厥借此机会率兵入侵唐朝边境。攘外必先安内,这个道理李世民也是清楚的,而且当时唐朝本身的实力仍不够强大,如果此时开战,对于李世民乃至整个帝国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这回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率领十几万人马前来挑衅,这实力不容小觑,很快李世民做出反应,派出手下大将尉迟敬德前去迎击。
史料记载:
“辛巳,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之。获其俟斤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级。”
尉迟敬德勇武异常,从没有给李世民丢过人,这次也不例外,尉迟敬德在泾阳大破突厥部队,擒获对方将领,斩杀一千敌军。李世民的目的到达了,尉迟敬德就是敲门砖,很快突厥派出使者,李世民不仅没有给使者好脸色,甚至将其扣留在门下,来警示两位突厥可汗。
之后,李世民亲自到了渭水岸边,和突厥人隔水相望,李世民大声呵斥了突厥背信弃义的行为。并严厉警告其这样做的后果,加之唐军将士军容整齐,突厥人多少有些忌惮。于是李世民和颉利可汗达成和议,签订了渭水之盟,突厥才撤军了事。
李世民一生征战无数,基本上毫无败绩,并且从始到终都是以强硬态度对待敌人。那么为何这次李世民要以低姿态和突厥人签订盟约,唐朝到底赔了什么?难道李世民不会觉得耻辱吗?
大唐给了突厥不少财物
事实上,在渭水之盟签订之前,大唐也和突厥达成过协议。在公元624年,突厥两位可汗就曾入侵大唐,李渊派出李世民和李元吉共同出战。李元吉耍歪心思,不尽力出战,李世民只得独自迎战。
当时李世民是这么说的:
“国家与可汗和亲,何为负约,深入我地!我秦王也,可汗能斗,独出与我斗;若以众来,我直以此百骑相当耳。”
可见突厥对背信弃义早已习以为常,合约这东西看似重要,有时候也只是废纸一张,只要实力足够强大,可以任意欺凌弱小的政权。
在公元624年李世民还是秦王,而此时李世民已经是皇帝陛下,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突厥退兵的理由大致有三个,第一他们畏惧李世民的能力,第二唐军军容整齐对他们有一定威慑力,第三,李世民给了突厥不少钱。
游牧民族一般向南进攻不一定是要占领地盘,大多数时间都是为了抢钱抢东西抢粮食,这次突厥兵来的目的也是如此。李世民在威逼加利诱之后,成功说服了颉利可汗,这才达成了和议。
突厥人虽然比较野蛮,但他们也不是傻子,难道让李世民吓一吓就能退兵?这明显是不现实的,李世民必定要给他们相应的报酬,这也是让李世民感觉耻辱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在事后曾跟属下解释过这件事:
“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只要满足对方的贪欲,给足钱帛,那么突厥自然会退兵。
史书没有记载唐朝给了多少钱,这毕竟可能会影响李世民的形象,但唐朝必定是给了保护费的,否则突厥也不会顺利撤军。
李世民刚刚即位,地位不稳,需要时间安定局势
在玄武门政变发生几个月后,突厥突然发兵,突厥可汗这次出兵,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突厥人认定唐朝高层可能会因为政变发生混乱,这是他们最想看到的,除此之外,就算核心权力层稳固,权力交接也是需要时间的,这也是突厥出兵迅速的原因,打的就是一个措手不及。
史料记载:
“吾筹之已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郊甸者,以我国内有难,朕新即位,谓我不能抗御故也。”
玄武门之变名不正言不顺,李世民功勋是不小,但他并非嫡长子,而弑兄逼父也违反了君臣父子之道,如果李世民处理不好,这个皇位就无法坐稳。
李建成、李元吉的残余势力仍存在,如果他们趁着和突厥开战之际,再次搞出什么花样,也会让李世民落入困境。所以无论如何,李世民都要稳住突厥,不能展开大规模作战。
隋唐交替已经让天下久经战乱,而李世民还来个玄武门政变,很多势力都在蠢蠢欲动,此时的李世民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他需要时间稳定局势,他需要时间铲除异己,他也需要时间安定人心。
况且唐军也需要从新整饬,如果李世民盲目开战,不仅会让他自己陷入被动,还可能将整个唐帝国拖下水。
李世民被迫出此下策
突厥突然进攻就是为了乘人之危,想骑在李世民头上造次,以李世民的勇武秉性,必定会想着直接杀将出去,将突厥兵砍个人仰马翻。然而,此时的李世民已经成了皇帝,他需要为整个唐帝国考虑,也需要为大唐子民考虑。
战争不同于儿戏,这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对抗,不仅要有钱,还要有将领,还要有军队多种因素,而且要打就必须要赢,假如战败,那会更惨烈。
面对突厥十几万大军,李世民扣押突厥使者,并且仅率百余人到渭水岸边,目的就是要威慑敌人。他就是要告诉突厥可汗,大唐军力强盛,如果你们胆敢放肆,那么就让你们有来无回。
李世民最擅长心理战,哪怕突厥可汗再聪明,也是玩不过李世民的,而事实上,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李世民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
突厥可汗见李世民花招频出,头上冒了汗,不敢太过放肆,主动向唐朝请和,李世民再好言相劝,送钱送东西安慰一下,这才将事情完满解决。这对于骄傲的李世民来说,必定是奇耻大辱,但他必须这么做,为了自己和国家,他必须要隐忍。
等到李世民解决了内部事宜,养精蓄锐,便着手一雪前耻,在贞观四年,名将李靖率军剿灭东突厥,为渭水之盟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作为唐朝第二代君主,以“天可汗”身份统御北方游牧民族,其军事成就常被与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等战役相提并论。然而,关于他是否直...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5 大唐晋阳公主:帝王之爱与命运悲歌在中国古代皇室中,公主作为皇权的附属品,往往被史书简化为“和亲工具”或“政治筹码”。然而,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晋阳公主却以独特的生命轨迹,在史册中留下了一抹温情而悲...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4 李渊为何控制不住李世民:权力、军功与政治博弈的必然结局唐朝建立初期,李渊作为开国皇帝,本应掌握绝对权威,却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失去对次子李世民的控制。这一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李世民的军事功绩、政治势力...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 薛延陀的覆灭:唐太宗李世民的漠北征伐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历史长河中,薛延陀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游牧政权。这个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的铁勒部落联盟,在隋唐交替之际迅速崛起,一度成为漠北最强大的势力。然而,...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 贞观之治的政治铁三角:魏征、房玄龄与杜如晦的协作与制衡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麾下汇聚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其中魏征、房玄龄与杜如晦三人以“谏臣”“谋臣”“断臣”的互补角色,构建了唐朝政治史上最稳固的权力三角。他们...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房玄龄 2025-08-29 徐茂公:从江湖豪杰到三朝元勋的传奇人生在隋末唐初的动荡岁月里,徐茂公(本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又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单名勣)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邃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徐茂公 2025-08-28 渭水之盟:盛世初启时的尊严之殇公元626年秋,长安城外渭水河畔,二十万突厥铁骑列阵如云,旌旗蔽日。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的唐太宗李世民,仅率六骑亲临阵前,与突厥颉利可汗展开了一场关乎大唐国运...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08-28 乱世逐鹿:侯君集踏入李世民幕府的崛起之路隋末乱世,风云激荡,天下豪杰并起,逐鹿中原。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侯君集凭借自身独特的特质与机遇,成功踏入李世民幕府,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勇武之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08-20 唐朝东阳公主的婚姻:一场跨越贞观与武周的政治联姻在唐朝皇室中,东阳公主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女,其婚姻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折射出贞观至武周时期复杂的政治格局。这位生母不详的公主,因嫁入凌烟阁功臣高士廉家...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8-20 南唐是李世民的后裔吗?历史真相与身份迷雾的辨析在五代十国的历史长河中,南唐因其独特的文化成就与悲情命运备受关注。后主李煜的词作传颂千古,其“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哀叹,更让南唐与李唐王朝的关联成为后世热议的话题...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8-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