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临终前点名要一位大臣陪葬,此人是谁?康熙此举有何用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作为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康熙为整个清朝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帝王。除去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之外,还让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逐渐完善。
也正是因为他为国家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再加上雍正的不断努力,这才有了清朝康乾盛世的出现。否则仅靠乾隆皇帝一人,根本没有所谓的盛世。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即便是这般圣明的皇帝,也曾经在去世之前,点名要求一位大臣陪葬。
要知道接受汉文化的影响以后,康熙皇帝对于以往流传下来的陪葬制度,一直都非常抵触,甚至不惜为此修改清朝律法。
那么究竟是谁,会让康熙费尽心思地也想要带走?康熙这样做的目的又究竟是什么?
被点名的大臣
事实上,这位被点名的大臣其实就是康熙的表弟佟佳·隆科多,和雍正的养母佟佳氏是同一族。
因为这一层关系,佟佳·隆科多在康熙时期一直深受重用。而他也表现得中规中矩,除去坚定站在雍正一边之外,未作出任何逾矩的行为。
并且康熙安排的许多事情,佟佳·隆科多也会在第一时间完成。
关系亲近、安分守己、办事高效,这三个优点加在一起,康熙很难不喜欢他。可既然如此,康熙又为何要点名将他“带走”呢?
根据野史中编撰的一些故事,不少人推测这或许是因为佟佳·隆科多,和宫里面的人有染。康熙想要带走他,也是为了断绝他和宫里人的往来,避免获取更大的权力。
毕竟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即便对佟佳·隆科多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也有信心将佟佳·隆科多死死压制。
可康熙也意识到,他一旦离世,那么凭借和雍正的关系,隆科多的权势说不定会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
到了那时,雍正想要处理起来,一定会面临尾大不掉的麻烦局面。
然而野史终归是野史,就康熙的脾气来看,连太子都能废黜两次的人,又怎么可能放任隆科多这样嚣张的行径。
因此,第二种可能才更加接近真实,康熙也明白,这个表面上遵纪守法的表弟,内心的野望从不比任何人小。他在位时,隆科多不敢表现出来,可他去世以后,那就不一定了。
为了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康熙决心让佟佳·隆科多陪葬。然而雍正的请求,最终让康熙放弃这一要求。
在雍正看来,无论哪个兄弟得势,隆科多都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倘若连隆科多都无法保下来,其余跟随并支持他的大臣会怎么想?父皇有父皇的担忧,但作为儿臣,他也有自身的打算。
最终处死
雍正刚刚继位时,隆科多的确还是一如既往的老实。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野心逐渐展现出来。
贪赃枉法、结党私营等行径,更是越发过分。尽管隆科多本人在做相关事情时,一直都处理得很干净,没给任何人留下把柄,奈何他的亲人和下人,却在他的庇护之下,变得越来越放肆。
首先是他的小儿子,因为太过嚣张跋扈、将诸多王公大臣全部得罪。虽然被雍正革去职务,但看在佟佳·隆科多的面子上,其实际权力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眼见皇帝如此“袒护”自己,隆科多也变得更加狂妄起来。从龙之功在身,律法的约束,似乎已经来到非常微弱的程度。
只是小儿子犯错也就算了,就连隆科多的仆人都开始仗势欺人,甚至明着向他人索要钱财。面对这样的情形,越来越多的大臣联名弹劾,终于让隆科多以往的贪污腐败事件,全部清查出来。
等到了这时,雍正才终于发现,他的这个舅舅,行事未免有些太夸张,也太不将自己放在眼里。皇帝给的面子,岂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弃之如履。
最终,一次次地失望以后,雍正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康熙临终之前,会强烈要求让隆科多陪葬。只要他留在世上,雍正就会有太多的顾忌,这虽然不至于影响到整个清朝的发展,但也如鲠在喉。
尤其是隆科多的身份,处理起来很敏感,与其让雍正头疼,不如由康熙来做这个恶人。
在清朝康熙朝的权力棋局中,遏必隆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出身钮祜禄氏的勋臣之后,既是康熙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又因依附鳌拜而遭弹劾下狱;他既是战场上的巴图鲁(勇...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08-07 熊赐履籍贯考辨:从湖广孝感到江西南昌的学术溯源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 图海与吴六一: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双重镜像在历史剧《康熙王朝》的荧幕叙事中,图海与吴六一两位角色因演员郝铁男的“一人分饰”引发了观众长达二十余年的误解。这种戏剧化的角色安排背后,实则折射出历史真实与文学...
康熙的儿子们 图海 2025-08-05 康熙大婚:12岁少年的帝王婚典与权力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康熙帝的婚姻堪称特殊——他以12岁之龄举行大婚,不仅创下清代帝王最早结婚纪录,更以57年半的婚姻生活成为清帝中婚龄最长者。这场看似“早婚”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4 朱国治:历史褶皱中的善恶双面镜在历史的长河中,朱国治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清朝官场中臭名昭著的酷吏,又在三藩之乱中以死殉国,被康熙帝追封为忠臣。这种矛盾的评价,让朱国治成为解读清代政治...
康熙的儿子们 朱国治 2025-08-01 胤祕读音考据:从康熙皇子到汉字本义的深度解析在清宫剧与历史读物中,"胤祕"这一名字常引发读者对读音的困惑。作为康熙帝第二十四子,胤祕的姓名承载着清代皇室命名传统与汉字文...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祕 2025-07-30 諴亲王:康熙幼子,清朝宗室中的特殊存在在清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諴亲王作为康熙帝的幼子,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在皇室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諴亲王本名爱新觉罗·胤祕,后因避讳雍正帝名讳,改名允祕,...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29 汤斌:清廉理学名臣与太子老师的双重人生在清朝康熙朝的政坛与学界,汤斌(1627—1687)以“清廉如水、理学大家”的形象载入史册。他不仅是康熙帝亲自选定的太子首席讲师,更以刚直敢谏的品格和“豆腐汤”...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29 十三爷为何在宗人府关了十年:康熙的深谋远虑与权力棋局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风云中,十三阿哥胤祥的命运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这位以侠义著称的皇子,因性格耿直、行事磊落,却在宗人府被圈禁长达十年之久。这一看似反常...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祥 2025-07-23 周培公真实存在吗?历史档案与民间记忆的双重印证在清代历史的长河中,周培公这个名字常因影视剧《康熙王朝》的演绎而引发争议。剧中,他以“康熙第一谋臣”的形象深入人心,却因汉人身份被贬谪盛京,最终郁郁而终。然而,...
康熙的儿子们 周培公 2025-07-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