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和隆科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驾崩前,为何点名要求隆科多陪葬?
“九子夺嫡”一直是清宫戏中热门的话题。
为了争夺皇位,康熙皇帝的九个孩子先后加入了争夺皇位的内斗序列。
在老皇帝行将就木之前,他列出了殉葬者的名单,其中就有大臣隆科多。
这可吓坏了隆科多的主子四阿哥胤禛,经过他的调节,隆科多才化险为夷。
最后他不但没有陪葬,反而一路高升,这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的接班人
康熙皇帝的一生可说得上是波澜壮阔。
然而他的晚年也避免不了众多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而打得头破血流的惨剧。
他青年时期就已经定了初任皇后赫舍里的儿子允礽为太子。
允礽也在他的舅父索额图的辅助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但是康熙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皇帝。
允礽做了几十年的太子都无法转正,这就给了其他兄弟想要取而代之的想法。
而且康熙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为了历练自己的孩子们,他给予了其他阿哥比较大的权力。
其中大阿哥掌管军队,八阿哥负责政务,其他阿哥们和朝廷大臣们则纷纷站队。
四阿哥胤禛一开始是站在太子允礽一边的。
但是允礽遭到了大阿哥的陷害,本身自己工作中也出现了错误。
他被康熙皇帝给废黜了。
太子位置一旦出现了空缺,其他阿哥更是变本加厉地去抢夺太子之位。
大阿哥虽然扳倒了太子,但是他不念手足之情,最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和太子一起被康熙皇帝给圈禁起来。
八阿哥虽然名满朝堂,但是他过于沽名钓誉,收买人心,在朝堂之上被称为“八贤王”,这也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提防。
毕竟在中国的历史上,儿子在父亲寿终正寝之前取代父亲的不在少数。
就连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不也是把父亲架空抬上了太上皇的位置,自己当上了皇帝。
这些当上了太上皇的先皇,各个晚景凄凉,李渊忙着生孩子来发泄愤怒;李旦不问世事,孤独终老;李隆基则被锁在冷宫里面,最后病死了。
如果康熙皇帝敢步入他们的后尘,保不齐自己最后也会像太子和大阿哥一样被圈禁在宗人府中,老死终生。
这种悲惨的结局是他这样雄才大略型的帝王所不能接受的。
相对于咄咄逼人的八阿哥,九阿哥,十四阿哥这些人,他更加钟爱低调,务实的四阿哥胤禛。
考察再三,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四阿哥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皇亲隆科多
隆科多是康熙皇帝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佟国维的第三个儿子,同时也肩负着京城保卫工作,在步军统领衙门担任步军统领一职。
国舅的身份外加担任着重要职位,他自然成了众位皇子拉拢的对象。
但是在佟国维的告诫下,他为人处世相当低调,不轻易去众位皇子身边站队,只是一心去办理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一点他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赏。
康熙皇帝赋予了他许多特殊的权力,甚至要他秘密的监视被圈禁的皇子们和其他王公大臣们的动向。
可以说,他成了康熙皇帝最信任的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的站队也将影响大清未来的走向。
虽然他明着保持中立,但是他明显地感觉到老皇帝心中未来的人选是四阿哥胤禛。
因此他提前悄悄地投到了胤禛的门下。
有了他在康熙皇帝身边做内应,胤禛自然如鱼得水,能够进一步揣摩圣意,料敌先机,懂得接下来怎么去准备。
这样看似八爷党明面上处处咄咄逼人,但是却已经在关键的地方失败了。
在康熙皇帝即将去世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的除了贴身太监,就只有隆科多一人。
这样隆科多的位置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然而突然有一天,康熙皇帝颁布懿旨,挑选陪葬人选的时候,竟然提到了隆科多的名字。
这一句直接震动了整个寝宫,吓得隆科多当时就跪地不起,不知所措。
要知道皇帝是金口玉言,说出的话就是圣旨,岂能胡说不成。
隆科多在康熙皇帝正式发布圣旨之前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四阿哥胤禛,祈求他在康熙皇帝面前给自己说好话。
先贬后升的套路
胤禛不敢迟疑,第一时间就跑到了康熙皇帝的病榻前,前去探望“病情”。
在一番漠不关心的寒暄之后,他切入了正题,想要了解父亲的接下来的心愿。
康熙皇帝岂能不知胤禛的真实目的。
他就借坡下驴给胤禛讲起了唐太宗贬斥李勣,等唐高宗上台之后,再亲自封赏李勣的典故。
胤禛是个绝顶的聪明人,立刻就想到了康熙皇帝要对隆科多进行贬斥的意思。
所以当康熙皇帝提出要求隆科多陪葬之后,他就大力地为隆科多说好话,劝说康熙皇帝改变意思。
父子俩这一唱一和的演戏,把周围的太监们都瞒过了。
最后隆科多以玩忽职守遭到了贬斥,罢免了部分官职而告终。
能够保住性命,隆科多自然是松了一口气,佟国维又不失时机地敲打他,要他学会忍耐,懂得把握时机。
从此之后,隆科多学会了夹着尾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低调做人,生怕已经陷入糊涂的康熙皇帝再想起他。
不出所料,康熙皇帝在临终的最后一刻把皇位传给了胤禛。
这引起了其他阿哥的愤慨和不满。
成为皇帝之后,胤禛首先就恢复了隆科多的官位,并且授予更高的爵位。
这一点让隆科多感到受宠若惊,他发誓一定要拱卫好皇上的安危。
步军统领衙门本来就是他的地盘,人员也都是他的嫡系,执行起他的命令一点也不含糊。
所以他们第一时间就控制住了整个皇城。
八爷党的大小官员纵使有千斤的力气在皇城之中也无法施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胤禛登上皇帝的宝座。
在隆科多和十三阿哥允祥的支持下,胤禛逐步站稳了脚跟,开始了对其他反对者的清算。
也就是在这一刻,胤禛才真正体会到了老父亲为何在临终之前,传话要隆科多陪葬的真实目的。
老皇帝对他的恩宠无法转移到新皇帝(雍正)身上,只有先将其贬斥,然后由新皇帝再施加恩宠,他才会更加尽心竭力辅佐新君。
结语:
然而隆科多在之后的日子里逐渐地忘记了当年雍正皇帝的恩宠,最后也走上了结党营私的道路,被坐稳皇位的胤禛给铲除了。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后宫中,嫔妃的宠爱往往与权力、子嗣、家族背景紧密交织。康熙帝作为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其后宫中德妃乌雅氏与宜妃郭络罗氏的宠爱之争,既是个体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宜妃 2025-09-19 奏折制度:清代皇权运作的精密齿轮奏折制度作为清代特有的官文书体系,自康熙年间萌芽至乾隆年间定型,贯穿整个清朝统治周期,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技术载体。这一制度通过“点对点”的保密通信机制,将皇...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8 火耗归公:雍正整顿吏治与充实国库的双重变革康熙末年,清朝看似延续“康乾盛世”的繁荣表象,实则暗藏危机。由于长期对外用兵、赈灾开支及官员贪腐,国库银两仅存800万两,财政濒临崩溃。地方官员为填补亏空,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11 叶天士医学著作:温病学派的奠基与临床智慧的结晶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江南地区温热病肆虐,传统“伤寒论”体系难以应对时疫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代名医叶天士(1666—1745)以“天医星”之誉崛起,其医学著作不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0 吴伟业:明末清初的诗坛巨擘与时代见证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是一个跨越朝代的文化符号。他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卒于清康熙十年,一生历经明末动荡、清初易代,...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8 钮祜禄氏: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与满洲权贵的政治棋局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钮祜禄氏占据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她是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是清朝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后宫之主。这位出身显赫的满洲贵女,在政治联姻的浪潮中登上...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5 胤祥与兆佳氏:乱世中的深情守望在清朝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的政治漩涡中,十三阿哥胤祥与嫡福晋兆佳氏的爱情故事,宛如一朵绽放在权力荆棘中的白莲,以温婉坚韧的姿态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这段跨越半个世...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05 孝庄是故意坑容妃吗?——从权力博弈与人性弱点中寻找答案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容妃的命运堪称一场悲剧:从康熙最宠爱的妃子沦为刷马桶的宫女,最终被马桶砸死。这场悲剧的起点,是孝庄太后临终前的一道懿旨——“不得废太子,...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2 图里琛:从历史真实到文学演绎的官职之辨在清代历史与文学作品的交织中,图里琛(或称图理琛)这一人物形象始终充满争议。电视剧《雍正王朝》将其塑造为康熙、雍正两朝的“御前侍卫领班”,以精明世故的形象贯穿全...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01 康乾盛世: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与历史困局“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史观对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5年)的概括性评价,这一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而被视为清朝统治的巅峰。然而,这...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