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一直流传着很多的俗语、谚语,这些话可以说一般都是通俗易懂的,看一遍就能大概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也有一些需要结合特定的背景,而且基本上都是有一些延伸意义的,是一种可以通过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一个很重要的道理的句子。而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你知道这句话指的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里面的彪指的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以前的社会,咱们很多农民都善于把一些道理蕴含在一些事物之上,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情,这些俗语老话历经千百年的时光,仍然给后代们起到了非常大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在农村里有这样一种说法,“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听老人们说“彪”比老虎还厉害,甚至还以老虎为食,对此充满了好奇,这个“彪”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将其比喻在孩子的身上,是好是坏呢?
虽然,虎不常见,但毕竟我们在动物园都见过,但是“彪”这种神秘动物,我们似乎只有听说过而没有见过,有人说彪就是老虎,但是,根据清朝武官补服,4品是虎,6品是彪,其实,“彪”的最初含义主要有两个,一是指老虎身上的花纹,引申意指富有文采的人;第二层本义是指小老虎。不过,彪与一般的老虎不同,有种说法是彪由老虎所生,可是比一般老虎要弱小,生的也没有一般老虎好看,所以很受虎妈嫌弃。还有一种说法是,所谓的彪指的是性格凶猛的小老虎。据传说得知,彪会将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会杀害。
其实,足以看出彪一般被认为是老虎多余出来的那个幼崽,凶猛残忍,也就是所谓“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其实,彪虽然凶猛,但成年后的真实的实力是比不过老虎的。虽然这句老话看似说的只是老虎的生子的行为,实际上却是老辈人总结的教育后代的一些方法,咱们总说“龙生九子,九子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从而告诫父母,教育子女的时侯,不能按照同一种办法,要因材施教,发挥子女们各自特长,这样才能把他们都培养成有用人材,建功立业,走向辉煌。
对于“彪”到底是什么动物已经不得而知了,可能就是老虎产的幼崽,也可能是金猫。没人见过实例,只有在各种传说故事中找到。不过,,在过去的人们喜欢给孩子起带有“彪”字的名字,寄托了希望孩子出类拨萃、卓乎不群、望子成龙的愿望,而“多生几个,万一里面出个县官”的想法则有戏谑式的民间智慧。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有一种排在虎豹之间的神秘动物——彪。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昆仲兄弟常常用“龙虎彪豹”来排名。例如《水浒传》中的“祝氏三杰”、田虎三兄弟,以及《连环套》中的“贺氏四杰”等。虽然虎豹广为人们所熟悉,但是彪的形象一直令人匪夷所思。
民间传说,彪为雌虎一胎中多余的虎崽。网络上流传的“彪就是狮虎兽”的说法,缺乏事实根据,实为无稽之谈。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种说法:“虎字添三撇为彪,其为似虎非虎之物也。”
唐代高彦休《唐国史补》中记载了“剑圣”裴旻射虎的故事:裴旻为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因憩山下,四顾自若。有一老父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旻曰:“真虎安在乎?”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旻跃马而往,次丛薄中,果有真虎腾出,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马辟易,弓矢皆坠,殆不得免。自此惭愧,不复射虎。
在明清官服补子序列中,武官四品官服的补子图案是虎,位居麒麟、狻猊、豹子之后。六品的才是彪,还排在五品的熊之后。如此来看,在明清两代人的眼里,虎显然和彪是有所区别的,从虎是四品补子、彪是六品补子的排序看,虎远比彪要凶猛得多。这与唐代的文献记载是相吻合的。如果彪真是所说的小老虎,为了区分官品的明清武官的官服补子中,怎会出现同一种动物呢?
以上观点均可说明,虎与彪不是一种动物。
动物界中最能符合文献里对彪的描述的,恐怕只有金猫了。金猫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脸上布满美丽的花纹,把“彪”这个字当作会意字来理解显得非常生动。三个撇十分形象的描绘出了金猫的大花脸。金猫基本上是属于热带亚热带动物,但仍具有相当的耐寒性,毛皮较厚,而且有底绒。一般都生活在山区,在云南等地甚至能栖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主要在较密的山地丛林,或者多岩石的地带生活。
同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喜欢单独活动,夜行性,白天几乎完全伏着不动。善于爬树,听觉很好,是猫类中外耳活动最为灵活的一种,可以收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微小声音,仿佛是“活雷达”。它们性情凶野、勇猛,故有“黄虎”之称。金猫仅以肉类为食,主要捕食鼠、兔、鸟和小鹿,也盗吃家禽,有时还袭击羊和牛犊等。在广西民间,竟有“黄虎”能够跳上虎背,将虎的脖颈咬断的传说。金猫体质耐寒,在北方可以生存。或许由于古人过度捕杀,导致金猫在北方的分布范围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现如今南方寒冷山区仍有少部分金猫活动。
广西野生珍稀动物资源,向来受到国内外动物界关注。美丽而稀有的金猫就是其中之一。金猫(Felis temminckii)属猫科,是典型的哺乳类食肉兽。前脚五个、后足四个脚趾,都长着利爪,藏于肉垫内。行走时用脚趾垫和掌垫着地,悄悄无声。口内两牧犬牙尤如两把匕首,是猎食的有力武器。金猫头部似猫,体态像狗。细长的四肢是灰棕色,间有隐黑斑点。体长接近一百公分,尾巴约为体长的二分之一,末端黑色,体重一般15公斤。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河中,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密码。明代名臣曹鼐的姓名,因"鼐"字的罕见性,常引发读音争议。一、读音争...
2025-09-24 日本战国三杰的终局:德川家康如何以“忍”定天下日本战国时代(1467-1615年)的百年乱世中,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位“战国三杰”以截然不同的风格改写了历史走向。尽管三人均以统一日本为目标,但最终...
2025-09-24 李德裕与李训:晚唐权力场中的生死博弈晚唐政坛的党争与宦官专权交织,构成一幅血雨腥风的权力图景。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政治漩涡中,李德裕与李训的交锋堪称最具代表性的缩影。作为牛李党争的核心人物与甘露之变...
2025-09-24 春秋宋文公:美貌背后的政治智慧与多元嗜好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四任君主宋文公(名鲍)以“美而艳”闻名,其人生轨迹交织着权力博弈与人性欲望。这位因容貌被祖母襄夫人觊觎的公子,最终以贤明之君的形象载入史册。...
2025-09-24 良渚遗址:解码五千年前的文明密码在长江下游的杭嘉湖平原上,一座沉睡五千年的古城正以震撼世界的姿态苏醒。良渚遗址,这个被考古学家称为“中华第一城”的史前聚落,以庞大的水利系统、精密的玉器礼制和等...
2025-09-24 陈蕃与陈寔:东汉名臣的平行人生与家谱迷雾东汉末年,两位同姓名臣——陈蕃与陈寔——分别以“扫天下”的壮志与“德星”的雅誉载入史册。然而,后世家谱中“陈蕃为陈寔亲兄弟”的记载,实为历史附会的产物。通过梳理...
2025-09-24 丰臣秀赖“愚钝”标签的背后:权力真空、教育失衡与时代碾压的悲剧丰臣秀赖,这位日本战国末期丰臣政权的末代家主,在历史记载中常被贴上“愚钝”“无能”的标签。大阪冬之阵前,德川家康曾因童谣“德川的柿子掉到地上被丰臣捡起”而忌惮其...
2025-09-24 邓羌的族裔身份考辨:汉人将领与前秦军事支柱的双重印证邓羌,这位活跃于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军事奇才,以“万人敌”的威名载入史册。其族裔身份在历史记载中虽偶有模糊,但通过梳理其家族渊源、仕宦轨迹及文化认同,可明确判定其为...
2025-09-24 王晊的结局:被历史刻意隐去的玄武门之变关键人物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漩涡中,王晊以东宫率更丞的身份成为玄武门之变的“情报枢纽”,其告密行为直接改变了历史走向。然而,这位改写历史的“小人物”最终却如烟雾般消散于史册...
2025-09-24 两司马:史学双璧的缔造者与文化丰碑的奠基人在中国史学与文学的长河中,“两司马”作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既承载着西汉文赋的辉煌,也铭刻着北宋史学的巅峰。这一称谓在不同历史语境下具有双重内涵:西汉时期特指辞...
2025-09-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