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三国汉中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汉中之战,刘备率兵攻打,曹操为什么放弃这个地方?
建安二十年(215年)六月,刘备与孙权讲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暂时解决了领土纠纷,缓和了与东吴之间的矛盾。十二月,张飞大破张郃于宕渠,将曹军势力赶出西郡。争夺汉中之时,刘备攻下汉中,曹操为何放弃汉中宝地,下面本文将细细讲述。
一、背景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帐中谋臣法正进言:"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己、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故耳。“
法正认为,应以汉中为作为益州进取中原的前沿根据地,利用当地优良的农业、水源条件,养兵足食;根据天下大势,便宜行事,采取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在雄踞一方的同时,伺机进取中原。法正之谋,后称之为《汉中三策》。
《汉中三策》彻底放弃了《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战略计划,将全部战力集中到汉中。由汉中出兵,一军北伐,战术缺乏变化,行军毫无隐蔽性,用兵难以出奇,缺少荆州这个辅助方向的侧翼支援,也利于曹军在重点区域集中设防,从军事战略上说未必妥当。
但在当时刘备初入益州,人必未定,面临两面作战的困境下,汉中三策是蜀汉国情与国力的最现实的选择。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二月,刘备派张飞、马超、吴兰等将进军武都,欲攻取下辩。刘备进军下辩,正是为了争夺武都郡的控制,借以牵制曹军驻守魄南的武装力量。武都郡经济资源丰富,地势险要,"东接汉中,南接梓潼,西接天水。北接始平。土地险阻,有麻田氐沙,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戀。出名马,牛、羊、漆、蜜"。
在刘各军队逼近下辩时,曹将(杨阜)"前后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余户,徙郡小槐里,百姓掷负而随之。"因此,刘各进军武都也有掠夺氐族人口,发展经济的现实考虑。曹操派大将厉锋将军曹洪、偏将军曹真、骑都尉曹休守武都,刘备派遣吴兰屯下辩,令张飞引兵屯于固山,声言欲断曹军归路,曹洪军"众意狐疑",难以决断。此时曹休进言,曹洪听取建议,急速进兵,大破吴兰军,吴兰阵亡,张飞、马超败走。
二、分析曹军胜利,刘备败走
汉中战役第一阶段,以曹军胜利,刘备败走为标志结束。综合分析两军胜败,首先,驻守在武都、下辩一带的是厉锋将军曹洪、偏将军曹真、骑都尉曹休,送三人均为曹氐励贵,久经沙场,惯于用兵,善于攻坚,吴兰自然不是其对手,这也反映出两军战斗力的强弱。
其次,吴兰阵亡后,张飞、马超收兵撤回,后在未发动对武都等地的进攻,表明这次进攻仅是为了牵制曹洪武都诸军,防土其南下,为刘备主力进攻汉中等地赢得时间,张飞、马超撤回后,史书也未载二将去处。有学者推断张、马二将应是在武都与没中之间阻击曹洪军。根据汉中战役时,曹洪军始终没有救援定军山的夏侯渊,因此这个推断是有道理的。
同年四月,汉中战役第二阶段拉开序幕,(刘)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令曰:"此阁道,汉中么险要喉咽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可夺贼计,善之善者也。"马鸣阁,(昭化)县北百里。
《方舆胜览》载:"马鸣阁,在昭化县",马鸣阁的位置在今昭化县北。但亦有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刘备军再次失利,与将领素质有很大关系。古人千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对将帅的要求极高,刘备帐下吴兰、陈式等将在面对曹洪、曹休、徐晃时,一战溃败,反映出双方大将的实战指挥水平的差距,作战能力的高低。
刘备再次发兵,攻破马鸣阁后,随即引兵攻打阳平关及广石等地,张部、徐晃全力防守,两军陷入焦灼状态。刘备急发书向成都求援,诸葛亮犹豫不决之时,从事杨洪曰;"没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口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诸葛亮尽起蜀中之兵,驰援刘备。
汉中战局出现变化,刘备兵力占据上风。曹操得知刘备增兵汉中战场,不顾北方代郡、上谷等地乌桓的反叛,离开郷城,抵达长安,为援救汉中做好准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一月,刘备久攻不下,遂率军南渡汉水,在定军山安营化寨。该山距勉县东南十里,有两峰对時,山上深松茂柏,攒蔚川阜,利于军队隐蔽。夏侯渊率军在山下扎营,并设置鹿角等遮蔽物,;以防刘备偷袭。
刘备趁夜劫营,放火焚烧鹿角。夏侯渊兵分两路,命张部守东营,自率轻军巡逻南围,以为掎角之势。刘备听取法正建议,命黄忠自山上杀出,正在修补鹿角的夏侯渊措手不及,兵败阵亡,曹军大乱。
曹军主帅夏侯渊阵亡,众人推选张部主持军务,司马郭淮识破了刘备企图度过汉水进攻汉中的计划,遂将曹军远离汉水扎营,诱使刘备渡水,待其半渡而击之,刘备果然不敢贸然渡水。定军山一战,曹军折损大将夏侯渊士气遭受重创。是年三月,曹操在侯音叛乱平息后,亲自率军自长安出斜谷道,増援汉中。
刘备不以为然,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刘备正是看到曹军远道而来,运粮困难,遂坚守不出,以险据守,派军骚扰曹军的补给线,打乱曹军的作战计划。赵云数十骑自曹军阵中杀出,后以疑兵之计击退曹军,表现出临危不惧、果敢勇猛的统军才华。曹军久攻不克,引发全军士气低落,进攻时顾虑重重,缺乏战斗勇气,进而畏惧伏兵,惧怕失败,也是此战失利的关键因素。
两军相持月余,魏军士兵逃亡严重,五月,曹操派遣张部镇守陈仓,曹真驻守下辩,自率军队撤回长安。刘备进占南郑等地,后又派养子刘封会同孟达,攻占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自此完全占据汉中地区。
战后,(刘备)"遂于汉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于先主。……于是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曹刘汉中争夺战,最终以刘备胜利,曹操败走而结束。刘备夺占汉中地区,达到军事上的全盛,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三分天下格局的最终形成。
"汉中前橄米仓,后蔽石穴,左接华阳黑水之壤,右通阴平秦瞒之墟",是刘备进军关中,问鼎中原的重要战略发起点,汉中战役的胜利,初步完成了诸葛亮《隆中对》所规划的自荆、益两路齐发进取中原的战略。刘备据有汉中地区,在关中与益州之间建立了一个绝对安全的缓冲地带,益州与汉中地区联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长达千里的纵深防御体系,大大加强了益州的防御。
汉中又是秦岭诸谷道的汇集点,自汉中可由褒斜道、倪骆道、子午道等进入关中地区,亦可沿陈仓道,威胁曹魏陳南天水、南安、安定等郡,使北伐曹魏拥有了多个用兵方向,丰富了战术选择,其战略进攻价值不言而喻。刘备虽然获得了汉中地区的土地,但却丧失了发展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口。
曹魏放弃了汉中,丧失了一次绝佳的一统全国的机会,自此曹操对蜀作战,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加速了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过程。但曹操从汉中撤军时,"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又令张既"徙氐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界",获得了大量的人口,为发展农业奠定了基础。
此后,曹操致力于农业建设,采纳王醜的建议,通过发展以盐业为代表的农业经济,提高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实行"勤稼稽,明禁令"的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了地方治安稳定,促进了曹魏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军事战略上,曹操放弃汉中,避免了劳师远征,将"千里馈粮"的难题抛给了刘备,减轻了运送军粮的负担,保证了后方的稳定。曹军采取"点、线、面"结合的防御方式,在蜀军有可能出没的褒斜道、子午道等各点,部署兵力,通过第一线支撑点组成的防御阵地,阻挡蜀军,防土其快速推进。
另依托东起长安,西至陈仓这一线上的长安、陈仓等战略要地,形成对各支撑点的支持与保护,部署机动部队,起到救援接应的作用。关中平原与陇右山地构成了一个互相支援的战区,东西两面对汉中地区形成威胁,诸葛亮屡出贱右,正是意图切断两大战区的联系。
三、总结
一个卓越的军事家,必须认识到战争发展过程中,灵活地调整战争策略,调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因素,消除一切有利于敌人的因素,不断地适应新的情况,对原来的作战计划和作战部署进行调整、改变、修正,最终适应当前的战争要求。
曹操从全力争夺汉中到最后果断放弃汉中,体现其高超的军事才华和敏锐的政治判断力,而这个认识过程的转变最终影响了战争的进程,以后曹魏基本采取积极稳妥的防御战略,这种据险自守,凭借巨大的经济差距,拖跨敌军的策略,被称之为"汉中攻略"。最终奠定了灭蜀的基础,对三国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杜畿:乱世中堪比萧何的曹魏能臣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岁月里,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在这璀璨星河中,有一位被曹操赞誉为“堪比萧何”的能臣——杜畿。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治理才能和...
曹操怎么死的 萧何 2025-09-11 黄盖的传奇人生:从沙场宿将到寿终正寝的岁月考据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