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好几位具有大智慧的人物。他们或开创了新的朝代,或安邦定国,或力挽狂澜。以他们非凡的智慧,成就了旷世的功业。他们人格高洁,淡泊名利,具有政治才能,泽被天下苍生,却没有政治野心,对功名利禄无所营求。也因此,更让后世敬仰。而汉代开国“三杰”中的张良,正是这样一位智者。
论起出身,他不知比汉高祖刘邦高出多少!他的祖先是战国七雄中的韩国人,祖父、父亲做了五代韩王的宰相。可说是一位系出名门的相国公子。秦国灭韩的时候,他年纪虽然小,却心怀亡国之痛。为了替韩国报仇,他把家里的家产全部变卖,招募刺客,谋刺秦始皇。他找到了一个猛男,订制了一柄重大一百二十多斤的铁椎,埋伏在秦始皇东巡路线的“博浪沙”,准备趁着秦始皇出巡时,用这铁椎攻击秦始皇的座车,为天下苍生除去这暴虐不仁的“始皇帝”。可惜,秦始皇命不该绝,这一椎掷偏了,误中副车。秦始皇本来以为自己的严刑峻法,已威服了天下,皇帝宝座稳如泰山,想不到竟有人敢谋刺他。又怒又恨又怕,下令大索天下,捉拿刺客。张良只得隐姓埋名的逃走,躲藏在下邳逃避追捕。
也就在下邳,他有了奇遇。他遇到了一个老人,坐在桥头。见他走过时,就故意的把鞋一脚踹到了桥底下,叫张良为他捡鞋,还叫张良为他穿上。以张良这样贵家出身的公子,哪被人这样支使过?但,他可怜这个老人年迈,还是照办了。这老人看他“孺子可教”,约他第五天天亮时在桥上见面。第一次张良按时天明赴约,老人先到了;第二次,才鸡鸣破晓,他就去赴约,还是被老人抢了先。老人比他先到,就生气的责备他与长者约会还迟到!到第三次,他三更半夜就去赴约,终于比老人先到,也通过了老人对他耐心与毅力的考验,证明了他是可以托付大任的人。就送给他一卷竹简,他展开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老人说:“你好好的研读,读通了,就可为帝王师!”他在仔细的研究思考之后,终于融会贯通。并且以这部书为基础,辅佐刘邦,开创了汉代开国大业。
过了十年,秦始皇死了,秦二世为赵高左右,弄得天下民不聊生。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张良也招募了一些人马,伺机而动。他曾把《太公兵法》讲给一些人听,别人都没法了解其中的高妙。而讲给沛公刘邦听时,刘邦虽然不学无术,却非常欣赏,而且愿意听张良的意见。因此,他选了沛公刘邦做他投效的对象。虽然如此,他还是心系韩国。当时,各路人马中,势力最大的是项梁。项梁为了号召天下,立了楚国的后裔为楚怀王。张良跟随刘邦去见项梁时,请项梁立韩国的公子韩成为韩王。项梁听了他的话,果然立了韩成为韩王,并派张良为韩王的执政。但,韩国本身的力量实在太薄弱了,不能独自成事。于是刘邦把韩王留守在阳翟,自己带着张良继续与秦作战。
刘邦在他的谋划下,势如破竹的攻破了秦都咸阳。出身寒微的刘邦,见到咸阳的繁华,秦宫的美女,就忘了形,只想留在秦王宫中享乐。樊哙劝他不要住在宫中,他不肯听。张良也严正的劝告他:“就因秦皇无道,天下百姓痛恨暴秦,您才有今日。如果您才进秦宫,就迷失在繁华声色中,只想享乐,你这样不是让天下人失望吗?”刘邦这才听劝,回到霸水屯兵。项羽不久后也到达了,非常妒恨刘邦占了首功,想发兵攻打刘邦。幸好,曾受过了张良恩惠的项伯,为了报答张良,前来通风报信,又设计在“鸿门宴”上,让刘邦逃走,这才让他逃过了一劫。他又请项伯为刘邦讲情,一再的为刘邦说好话,转达刘邦愿为项羽的臣属意愿,请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为了感谢张良,赐给张良黄金百斤,珍珠两斗。张良毫不吝惜的把这些财物全部都送给项伯,请项伯说服项羽把汉中之地封给刘邦。而当时的汉中在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对外交通十分不便,只能靠着栈道通行。但张良却在送刘邦到汉中的时候献计:一路走,一路把走过的栈道都放火烧了;烧掉了栈道,等于断绝了返回关中的通路。这样做,等同于和项羽表明了不敢和他夺天下。只有让项羽放了心,才能确保刘邦的安全。
后由于张良不忘故主韩成,想追随故主。可是项羽不肯放韩成回韩国,后来更把韩成杀了。张良到这时,也死了为韩国复国的心,于是便全心辅佐刘邦。在他的策划下,虽然“明烧栈道”,却“暗渡陈仓”,刘邦还是从另一条路,回到了中原。先平定了秦地,再向东攻打项羽。以“事成分地之约”,让各拥重兵,却心存观望的各路兵马都来投效。并重用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逼得项羽自刎乌江,奠定了汉朝一统江山的基础。
而后刘邦当了皇帝,大封功臣。他认为:张良虽然从不曾冲锋陷阵,但,运筹帏幄,决胜千里的功劳比任何人都大。想让张良自己在齐国境内,选择三万户的地方作封邑。张良却说:“当初臣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相遇,这是上天把臣送给陛下。臣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邑,就请陛下封臣于留,来纪念这一番的君臣遇合吧。”于是,刘邦便封了张良为“留侯”。
张良建立了这样的功勋,却并不想当官掌权,他总是从大处着眼,及时给皇帝当“顾问”。在封赏功臣不周,群臣疑虑的时候,他建议汉高祖先封大家都知道他最讨厌的雍齿为什方侯,以定安人心。在大家都主张建都洛阳的时候,他力主定都关中,以奠定长治久安的基础。又建议拜萧何为宰相,以平治天下。这些建言,都证明他的确有远见,而且出发点都是无私无我的。
在国家安定之后,他因为身体不好,就足不出户,自己闭门静修,不再过问朝政。他说:“我家世代相韩,所以不惜万金,为韩国报仇。博浪沙一椎,震动天下!又为帝王师,封赏万户,位列诸侯。人生至此,于愿已足,现在只希望追随赤松子云游习道,不问世事。”由此可知他真是一个淡泊名利,具有大智慧的人。世俗间的功名利禄,完全诱惑不了他。像这样“一柱擎天”的开国功臣,相貌却非常清俊秀雅,有如美妇人。说来,人真是“不可貌相”呢!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张良与诸葛亮作为谋士的巅峰代表,常被后世置于天平两端比较。一个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圣之名载入史册,一个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张良 2025-08-15 萧何与张良:汉初双璧的功业与历史定位在汉初三杰的群像中,萧何与张良犹如双子星般闪耀,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若以“治国之才”与“谋国之智”为坐标轴,萧何的行政能力与张良的战略智慧恰似经...
萧何 张良 2025-07-17 张良娣:权力与欲望的终局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唐朝的张良娣以其独特的政治手腕和悲剧性的结局而引人注目。作为唐肃宗的皇后,张良娣的一生充满了权力与欲望的交织,而她的最后结局,更是成为了...
唐肃 张良 2025-04-01 历史上的张良之死:自然寿终,非刘邦所害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张良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成为了后世传颂的智者典范。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关...
刘邦 张良 2025-03-27 楚汉风云:范增与张良的智谋对决与命运殊途在楚汉相争的壮阔历史画卷中,范增与张良作为双方阵营的杰出谋士,各自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之间的差别,不仅体现在智谋与策略上,更在于性格、命运以及对历史走向的...
张良 2025-03-25 明知韩信将死,张良为何不救?在中国历史上,韩信与张良都是楚汉争霸时期的杰出人物,前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著称,后者则以深邃的智慧和谋略闻名。然而,在韩信被吕后诱杀的关键时刻,作为挚友兼智囊的张...
韩信 张良 2025-03-24 张良的派别归属:跨越儒道兵法的智慧化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张良以其卓越的智谋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然而,对于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究竟属于哪一个派别,却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儒家弟子,有人...
张良 2025-03-21 从张良身上解读贵族精神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贵族精神一直是一种备受尊崇的品质。它不仅仅体现在出身的高贵和财富的积累上,更是一种内在的气质、品格和行为准则。张良,作为秦末汉初的杰出谋...
张良 2025-03-20 张良的恩师:黄石公其人其事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张良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厚的政治手腕,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张良的智谋并非天生,而是得益于一位高人的悉...
张良 2025-03-19 张良身后事:两个儿子的不同命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张良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政治眼光,成为了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张良的一生虽然辉煌,但他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却经历了...
刘邦 张良 2025-03-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