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和姜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北伐败多,姜维北伐胜多,对诸葛亮的赞赏为什么比姜维还多?
历史上,诸葛亮一共北伐五次,而姜维一共北伐十一次,从结果来看,诸葛亮是败多胜少,但姜维却是胜多败少。可是,与结果不同的是,人们对于诸葛亮北伐的评价很高,称赞他的伟大品格,但对于姜维北伐批评声却明显多于赞美声。
同样是北伐,为何诸葛亮受到赞美,姜维却受到贬低呢?难道是人们对于诸葛亮有“粉丝滤镜”,而对姜维有“刻板偏见”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诸葛亮北伐与姜维北伐受到的评价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北伐差异本就巨大。
一、北伐背景
诸葛亮北伐时,背景对于诸葛亮是相对有利的。
在政治上,诸葛亮掌控了实权,他是蜀国的奠基者之一,刘备死后,蜀国能很快从夷陵之战中恢复元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诸葛亮。诸葛亮本人尽管把持了朝政,引起了李严等人的不满,但他为人正直,勤于政务,还打击了官员贪腐,澄清了吏治。所以诸葛亮政治上是得到朝野上下的真心拥戴的,他的政治基础比较牢靠。
在舆论上,诸葛亮宣称北伐是继承刘备的遗志,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就使得诸葛亮的北伐成为蜀国的官方意志,舆论上很少有人敢反对。
在现实形势上,当时三国鼎立,魏国不断在强大,但又还没有达到蜀国无法抗衡的地步,而蜀国丢失了荆州,如果不北伐选择偏安一隅,只有死路一条。这一点也是诸葛亮能够将北伐贯彻下来的重要原因。
对于姜维来说,他当然也可以扯刘备的大旗,他甚至还可以将诸葛亮的遗志也加入进来,在官方舆论上造势。可是,姜维所面临的现实背景终究是不同了。
姜维掌权时,魏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北方的一统,并完成了对北方军事资源的消化。这个时候的魏国国力比之诸葛亮时期的曹魏又有极大的增强,反观姜维这边的蜀国,只是勉强从北伐中的消耗中恢复了元气,面对魏国时,则完全处于劣势地位。
在政治上,姜维成为大将军后也把持了朝政,费祎死后则无人可以节制他。可是姜维掌控的权力叫做强权,与诸葛亮相比,不论是政治威望还是舆论评价,姜维都差远了。朝野以姜维为尊,但并没有真心爱戴姜维。更何况姜维还是一个“外来户”,人们不可能像信任诸葛亮一样信任姜维。
姜维固然可以扯诸葛亮的虎皮来加强自己的政治威望,但是不要忘了,诸葛亮北伐留下来的问题也是姜维必须要面对的。诸葛亮五次北伐损耗不大,但终究还是加重了蜀国百姓的负担,三年五年还好,大家可以忍一忍,但是诸葛丞相去世,你姜维又接着劳财伤民北伐,百姓们自然忍无可忍。
连年北伐的失败已经让蜀国的精英阶层和下层百姓都开始丧失信心,并且逐渐对北伐愈发抵触。姜维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他只能利用手上的权力来强行北伐。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引发民怨,留下骂名。
二、北伐策略
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的具体策略也是完全不同的。
诸葛亮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所以他做事情考虑的也会比较周到。尽管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都对蜀国的国力造成了消耗,但是两者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诸葛亮北伐时往往只带一部分大军,且作战时也是见好就收,既不贪功也不冒进,一旦战事不顺就立马撤军。所以即使诸葛亮战败,损失的士兵也会比较少,对蜀国的消耗也不大。
可是姜维的北伐却足足进行了十一次,并且费祎死后,没了限制的姜维每次北伐都会倾全国之力。尽管姜维的战绩还不错,但是蜀国的国力毕竟不能跟魏国比,就算姜维每次都能占点小便宜,但蜀国也是愈发撑不住了。
最后一次北伐时,廖化就劝姜维说:“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强欲行难为之事。”
诸葛亮北伐时期也有很多人反对北伐,但是那个时候的局面对于蜀国来说还没那么遭,加上诸葛亮北伐措施相对得当,所以尽管诸葛亮没有取得很大的战绩,但是人们对于诸葛亮北伐的评价总体上还是很高的。
可是姜维北伐时,蜀国的国力已经支撑不住了,姜维激进的北伐谋略劳民伤财,也引发了朝野的不满,很多忠义之士也反对北伐。
所以,姜维的北伐相对于诸葛亮而言,受到的批评更多。
当然,也必须看到,姜维的北伐并非毫无意义。在失去了大量名将和朝臣的情况下,姜维一个人支撑着蜀国,连续发动对魏国的进攻,且胜多败少,这样的成就是值得称赞的。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陈仓烽火:诸葛亮与郝昭的攻防博弈与历史回响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蜀汉丞相诸葛亮率数万大军再出祁山,目标直指曹魏西北重镇陈仓。这场看似兵力悬殊的战役,却因曹魏将领郝昭的坚守,成为三国史上以少胜多的经...
诸葛亮 2025-08-27 东方朔:智慧与文化的多重发明者在华夏文明的星空中,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2年)以其独特的智慧与幽默诙谐的形象流传千古。这位西汉时期的太中大夫,不仅以“智圣”之名与诸葛亮并列,更在文化、科...
诸葛亮 2025-08-27 火烧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的经典战例在《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中,“火烧新野”是诸葛亮初出茅庐后指挥的第二场关键战役,其以精妙的战术设计与对敌我心理的精准把控,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
诸葛亮 2025-08-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