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和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做了近三十年的皇帝,刘禅是怎么做到的?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为刘禅详细地阐述了天下三分的时代现实。
彼时,刚刚建立蜀汉政权的刘备急于为结拜兄弟复仇,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便急匆匆地向东吴发起进攻,结果夷陵之战被吕蒙火烧连营,一举击溃,最终含恨病死在白帝城。白帝城托孤,刘备将蜀国尽数托付给了时年十七岁的刘禅,还有自己最信任的军政大臣诸葛亮。诸葛武侯临危受命,此时蜀汉刚刚经历了溃败,国力军力受到极大的损耗。诸葛亮先是率军南征,一举平定南疆,稳固了蜀汉的后方。又北伐曹魏,想要一举光复“汉”政权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然而命运并没有站在诸葛亮一边,随着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在五丈原含恨而终,结束了自己传奇而光辉的一生。而刘禅也在此时正式地走上了自己独立执政的年代,从公元235年到公元263年,共计二十八年。那为什么被后世称为昏懦之主,“扶不起的阿斗”还能在位四十一年,并独立支撑近三十年呢?
▲刘禅(影视剧形象)
蜀汉的主人
刘禅的人生开端充满坎坷,刘禅的生母甘夫人,生产之前梦到口吞北斗七星,所以出生后,刘禅便被称作“阿斗”。那时刘备实力薄弱,被曹操追击被迫东躲西藏。一岁时,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打得大败而逃,甚至不得已抛下了尚在襁褓中的刘禅,全凭常胜将军赵云,刘禅才得以幸存。年仅五岁时,孙权的妹妹孙氏夫人成为刘禅的继母,妄图带着刘禅到东吴为质。又是赵云和张飞阻拦,才没有得逞。随着刘禅逐渐长大,刘备也刻意地培养刘禅成为自己的继承人,曹丕篡汉后,刘备更是一举建立蜀汉政权,与曹魏、东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同时立刘禅为太子。然而雄才大略的玄德公似乎一直对这位蜀汉未来的主人充满了不信任,直到白帝城,刘备撒手人寰之际,还在对诸葛亮说:你才能比曹丕强的多,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如果刘禅能做一国之君,就请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为君的材料,你就取而代之吧!至此,蜀汉政权在与东吴的缠斗中元气大伤。
诸葛亮辅政刘禅登基,年仅十七岁的皇上在朝中毫无根基。这个蜀汉朝廷文臣武将,其实都是掌握在诸葛亮手中。诸葛亮毕竟不是曹操,就像他自己说的,本事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刘备三顾茅庐,才使得他能发挥自己的一腔抱负和能力。所以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而刘禅,在实际形式上完全被相父“把持”了。平定南疆,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实际为五次北伐战争)军力有所恢复的蜀汉不断地与曹魏征战,其实是错过了恢复元气的大发展机遇的。那么连年的征战是刘禅的主意么?看看刘禅的性格,显然不是,当时蜀汉的主人名义上是刘禅,其实是刘禅背后的诸葛亮。难道诸葛亮看不出连年的征战对于蜀汉政权的副作用么?诸葛亮当然很清楚,但是蜀汉之所以能网罗人才,靠的就是光复汉室的政治口号。另一方面,曹魏虽然一直处于守势,但从曹魏所占区域之广袤,资源之丰富,显然实力还是在蜀汉之上的。但就是这样诸葛亮要通过“光复汉室”的正是口号与一次又一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征伐,来巩固政权的稳定,来巩固朝中重臣的忠心,来报效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诸葛亮去世以后,姜维取而代之,在二十四年之间,先后十一次北伐中原。频繁的征战,严重地消耗了蜀汉本就不雄厚的国力,也为其后来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诸葛亮
萧然的五丈原,诸葛亮走完了自己汹涌澎湃的一生,忠心耿耿的他没有取代刘禅,而是为他搭建好了新的政权核心。刘禅也不负相父所托,先后扶正了蒋琬、费祎、董允来治理朝政,同时大将姜维继续完成诸葛亮留下的北伐大业。可以看得出,刘禅重用的人,全部是诸葛亮指定的人才,这些人也正如诸葛亮所预料的那样,忠心不二地保护着蜀汉的复国大业,正是蒋琬、费祎、董允几任辅政的精密筹划,蜀汉才能做到政治清明,源源不断的为北伐这个立国大业输送钱粮兵员。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董允三人扶正的时间段长达十一年,直到费祎去世,刘禅重用了姜维,姜维虽然在军事上能力超群,内政方面却显得乏善可陈,于是乎,内政方面的懈怠,加上连年的征战,最终消耗掉了蜀汉的国力,导致国家逐渐衰亡,并最终走向了末路。
▲六出祁山
诸葛亮死后的三国
诸葛亮死后,刘禅仍然端坐皇位执政长达二十八年,很大程度上是吃了诸葛亮留下的红利。无论是内政、军事还是外交,都有诸葛亮的影子。蜀汉在夷陵之战后,重新与东吴修好,这在当时看来绝对是一条安定天下的妙计,彼时蜀汉内部五虎将凋零,只有赵云、马超尚能一战。国家内部南方的蛮夷对刚刚成立不久的蜀汉政权虎视眈眈,所以诸葛亮才会在《出师表》中感叹“益州疲弊”。诸葛亮死后的历届辅政,也都秉持了这一策略。从这一点上看,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继续执政近三十年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诸葛亮为其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同时蜀汉自刘备以来一贯的“光复汉室”的军事思想,很大程度上网罗了大量的人才辅佐国家正常运营。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在诸葛亮死后,东吴和曹魏为什么没有立刻进攻蜀汉裂土而分呢?
首先从东吴的角度来说,东吴与蜀汉的矛盾主要在于荆州的归属问题上。当初兵戎相见也是因为荆州,而蜀汉在荆州的问题上折损太多并间接导致了刘备的去世。所以蜀汉相当于主动退出了荆州的争夺。夷陵之战以后,国力大受损失的蜀汉政权退居西南,整理内政,并于东吴重修联盟。此时东吴进攻蜀汉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北方强大的曹魏政权显然不是东吴一家可以应付的,三足鼎立,是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局面,对三家中的任意一家都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势力相对较弱的东吴与蜀汉政权。所以东吴与蜀汉保持了相对的和平。等到诸葛亮去世的234年,东吴还在与魏国的征战中不能自拔,根本无暇进攻蜀汉,或者说彼时的蜀汉政权绝对是东吴牵制曹魏的一剂良药。雄才大略如孙权绝对不会做自毁长城的事。在之后,由于立储的问题,朝中大臣分裂阵营,东吴陷入漫长的内乱期,将星凋零,内政不合,这场内乱在孙权死后甚至演变成政权内部的大混乱,这时的东吴,除了要应对来自北方曹魏政权的压力,还要分心平定来自内部的倾轧,根本无暇也没有理由对蜀汉动手了。
▲高平陵之变
刘禅:昏庸怯战还是大智若愚
随着蜀汉朝廷内诸葛亮留下的治世能臣相继去世,对外征战虽然还有姜维勉力维持,但常年的用兵,像是一条裂缝从蜀汉政权的根基上延伸开来。朝中的主政之人变成了陈祗和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颓败的内政拖垮了军事上的姜维。蜀汉逐渐走向衰亡,此时朝中众人开始反对北伐,要求休养生息,使得姜维进退两难,同时朝中各方势力相互倾轧,争权夺利。以至于刘禅听信了黄皓的谗言,而忽视了姜维关于魏国进军的消息。最终魏国五路伐蜀,一举攻入汉中,此时刘禅再部署防御已然晚了。随着邓艾偷袭绵竹,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兵败被杀,蜀汉最终放弃了抵抗,刘禅开城投降,结束了自己四十一年的皇帝生涯,也正是结束了国祚四十三年的蜀汉政权。而蜀国的盟友东吴,由于昏君误国,正在忙着安抚朝中各方势力争权夺利,同时镇压国内的豫章庐陵山的反叛。由于刘禅的主动投降,东吴的援兵更是早早失去了出手的机会。至此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微妙的平衡制约关系消失了。
自古以来,对于刘禅的评价很多,有人说他是无道昏君,丝毫没有考虑征战在外的将士,就主动开城投降,而且乐不思蜀的典故更是印证了这一说法。有人说刘禅是守成之主,在位时长四十一年,纵观历史也是名列前茅的皇帝,而且刘禅治下蜀国国力恢复,能先后多次与魏国对峙。有人说刘禅是仁爱之主,不愿百姓民不聊生,放弃抵抗开城投降,而且“乐不思蜀”其实是在暗示司马自己没有野心的保全之举。
▲乐不思蜀
然而从刘禅的人生轨迹和蜀国的发展历程去看,其实刘禅就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有他父亲刘备的坚韧不拔与雄才大略,更没有他的敌人曹丕,司马懿那样的心机深沉。他不过是被推到台前的象征,“汉朝”的象征,其实他根本就没有真正成为蜀汉的主人。国家的治理,对外的用兵,全部都是诸葛亮生前的既定方针,以及灌输给刘禅的心理暗示。这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大将诸葛瞻被杀后,根本就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判断攻入他腹地的是一只小股部队还是曹魏的虎狼之师。他也没法判断自己能不能在城破之前等来勤王之师。乐不思蜀,可能只是这个普通人为了保全性命不得已的逢场作戏,亦或是对于刘禅这个普通人来说,身处何地,当不当皇上,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呢?毕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陈仓烽火:诸葛亮与郝昭的攻防博弈与历史回响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蜀汉丞相诸葛亮率数万大军再出祁山,目标直指曹魏西北重镇陈仓。这场看似兵力悬殊的战役,却因曹魏将领郝昭的坚守,成为三国史上以少胜多的经...
诸葛亮 2025-08-27 东方朔:智慧与文化的多重发明者在华夏文明的星空中,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2年)以其独特的智慧与幽默诙谐的形象流传千古。这位西汉时期的太中大夫,不仅以“智圣”之名与诸葛亮并列,更在文化、科...
诸葛亮 2025-08-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