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河南省出过不少著名宰相,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商鞅
商鞅今河南濮阳县人,秦孝公时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完成了秦国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地主制的历史转变,封建领主贵族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势力逐步消除,封建地主制的新兴政权日益巩固,使秦国一步步实现了富国强兵。
李斯
李斯今河南上蔡县人,早年为郡小吏 ,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入秦为官 ,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任为长史 。嬴政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 ,离间各国君臣,以为客卿 ,在秦灭六国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秦王政十年(前237年),进上《谏逐客书》,阻止驱逐六国客卿,迁为廷尉 。秦统一天下后,联合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礼仪制度,拜为丞相 。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 ;反对分封制度,坚持郡县制 ;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诸子学说,禁止私学,以加强思想统治 。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陈平
陈平今河南原阳县人。对汉室功劳最大的除了张良,萧何和韩信外,功劳最大的非陈平莫属。他六出奇计,协助刘邦统一天下 。这六条计谋可以概括为:楚汉之争时捐金行反间计,离间项羽君臣;计除项羽谋臣范增;夜出子女二千人,解荥阳之围;蹑足请韩信稳定军心;请刘邦伪游云梦擒韩信;解白登之围。刘邦死后与周勃平定诸吕,迎立刘恒为帝,保住了汉朝江山。
谢安今河南太康县人,晋简文帝逝世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权臣桓温篡位的意图。桓温死后,他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谢安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 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淝水之战中,谢安坐镇后方,派子弟谢玄等率领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的和平。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今河南洛阳人,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曾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唐律疏议》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创造性的于律条之后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后,律以疏存”,是中国法制史上的立法典范。它贯彻“先存百姓”的指导思想及“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使立法宽平,顺乎历史潮流,因而促进了唐初封建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对后世立法如《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等都有深远影响。
娄师德
今河南原阳县人。狄仁杰拜相后,多次排挤他,将他放了外任。武则天问狄仁杰:娄师德知人善任吗?狄仁杰回答:我和他同朝为官还真没听说他知人善任呢。武则天这时拿出十几份奏章说:你能当上宰相,都是娄师德举荐的。狄仁杰感叹道:我和他比相差的太远了。娄师德两次担任过宰相,本是文人出身,却应募从军,西征吐蕃,立有战功,总边要、为将相者三十年,恭勤朴忠,堪称一代名相。
姚崇
姚崇今河南陕县人,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执政三年,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吕蒙正
吕蒙正今河南洛阳人,是北宋的一代贤相,三次为相是对他能力的认同,也是对吕蒙正的品格的肯定。吕蒙正的品格中被赞扬最多的要属他的度量。有个故事说,吕蒙正刚当上副宰相的头一次上朝,就被人指着说:“这小子也可以当副宰相?”而他却假装没听到,还制止了想要帮自己出头的官员。下朝后,吕蒙正还劝那些还是愤愤不平的官员,说“一旦知道了那个人的名字,我就会终身都忘不掉;那还不如不知道他的名字,不问又有什么损失呢?”正印证了“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
韩琦
韩琦今河南安阳人,为相十载,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重要事件 。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忠于职守,勤政爱民。” 《韩魏公集·序》称:“公历事三朝,辅策二朝,功存社稷,天下后世,儿童走卒,感慕其名。”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对韩琦本人的真实写照。
高拱今河南新郑人,明中后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哲学思想家。于隆庆后期职掌内阁首辅并兼任吏部事期间,针对嘉靖、隆庆时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局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洗刷颓风、振兴朝政的一系列改革,在吏治、边政、法治、赋税、漕运等方面都卓有建树,由此开创了隆万大改革的先河。在学术上,他针对宋明理学空疏误国的流弊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批判,系统地阐发了他的实学思想和哲学思想,为推动明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嬴驷,即秦惠文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君主。他早年车裂商鞅巩固权力,中年任用张仪连横破纵,晚年却陷入精神崩溃、身体衰败的悲惨境地,最终英年早逝。这位曾...
张仪 商鞅 2025-09-03 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历史浪潮中的关键推手北宋熙宁年间,一场旨在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地展开。这场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
商鞅 王安石 2025-08-07 商鞅变法:历史天平上的功过评说战国时期,秦国在秦孝公的推动下,由卫国入秦的商鞅主导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核心,将秦国...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赢驷车裂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然而,这场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商鞅,却在秦孝公死后,被新君赢驷下令车裂,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赢驷车裂商...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商鞅:功臣与罪人的双重镜像——从历史评价与制度变革看其历史定位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作为战国时期最富争议的改革家,其变法使秦国从边陲弱国跃升为战国霸主,却也因严刑峻法与激进手段被后世斥为“刻薄寡恩”。这种矛盾...
商鞅 2025-07-29 战国七雄:除秦之外,谁执牛耳?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兼并战争与制度变革交织的时期。七雄之中,秦国凭借商鞅变法、地理屏障与持续的人才战略,最终完成统一大...
商鞅 2025-07-29 商鞅变法为什么成功了:多维视角下的历史必然性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从边陲弱国到战国霸主的蜕变。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改革不仅重塑了秦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更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其...
商鞅 2025-07-28 法家的最高境界:在规则中构建秩序的终极形态法家思想作为中国先秦时期最具实践性的政治哲学,其核心主张“以法治国”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余年的制度设计。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法家思想始终以“规则至上”...
秦始皇陵 商鞅 2025-07-23 商鞅的老师之谜:历史迷雾中的多元解读商鞅,这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以其变法图强的壮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老师究竟是谁,却如同一团迷雾,至今仍笼罩在历史学家的争...
商鞅 2025-07-21 嬴驷诛杀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抉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溘然长逝,其子嬴驷即位后迅速下令逮捕商鞅,最终以谋反罪名将其车裂于市。这场震动秦国的政治风暴,表面是君臣反目,实则是新兴法家集团与旧...
商鞅 秦孝公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