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本侵略军的气数已尽,已是强弩之末,隐藏在日本羽翼下的汪伪政权也朝不保夕。也就是在1943年,日本 扶持的伪政权领袖汪精卫的枪伤复发,一度严重到无法站立。到了1944年,大汉奸汪精卫因为枪伤引发的并发症离奇死去。他死后,汪伪政权的很多高级官员都认为大势已去,所谓的汪伪政权也就名存实亡了。后世的史学家认为汪精卫之死是抗战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事件,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也是民国疑案之一。
1943年,随着日军在战场节节失利,日军对汪伪政权这个大包袱的态度也越来越差。汪伪政权没有什么军事实力,也没有任何经济实力,全靠日本人扶持。为 了保证汪精卫政权不垮台,日本人将从中国掠夺的部分、黄金、现钞交给汪精卫政府,以帮助其维持统治。可汪伪政权中的高官大多是失意的流氓政客,做汉奸无非 是要钱要权,自然想方设法地贪污腐败,根本不管主子扶持自己多么“辛苦”。
日本人扶持汉奸政府,为的就是“更好”地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掠夺更多的财 富,现在这个工具不但不好使,还要分掉“主子”抢来的“贼赃”,日本国内的政客军阀们气得直吐血。他们一边大骂汪精卫无能,一面加紧搜刮中国的物资。 1943年6月,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就派人找到汪精卫,强硬地要求后者必须立即调集大米100万石、壮丁20万人,用以支持所谓的“东南亚圣战”。而 当时汪精卫政府实际控制的区域不过是江苏的南部和浙江的一部,再加上上海而已,这么多的物资他根本拿不出来。
就在汪精卫一筹莫展的时 候,冈村宁次再次派人来催要物资。汪精卫赶忙去会客厅迎接,没想到由于神情恍惚,他一脚踩空从楼上滚下。由于背部伤口(1927年孙凤鸣刺杀时留下的子弹 未取出)重重地撞在了台阶上,汪精卫当场昏死过去。等他醒来后,背部剧痛难忍,人也瘫卧在床,根本无法行动,医生经过会诊以后认为是后背枪伤复发导致的。
由于汪伪政权的医生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12月19日,汪精卫住进了南京日本陆军医院。日本医生经过反复讨论,最终认为汪精卫背部剧痛的原因是因为胸脊 上的子弹生锈膨胀,压迫了背部神经所致,必须立即将子弹取出。由于这个手术在当时来说难度很大,冈村宁次请来日本在华最著名的外科军医后藤为其主刀。
经过 长时间的手术之后,日本军医终于取出一枚已经锈迹斑斑的子弹。手术结束以后,汪精卫的情况也随之好转,一度可以在床上起卧,精神也好了很多。没想到,短短 一个月后,汪精卫再次瘫痪,而且情况更为严重。他之前只是不能行动,但躺在床上的时候手脚还可以移动,脖子也可以左右转动。
而手术后汪精卫手脚却根本无法移动,连大小都已经失禁,同时伴随着高烧,意识也是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眼见汪精卫几乎变成了废人,他的老婆陈璧君赶紧找来医生进行会诊。西医表示只能继续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 的结果很难预料。在日本人眼中,汪精卫虽然没什么能力,但却是最重要的傀儡,不能就这么丢下他不管。在日本军部的命令下,1944年2月,日本最有名的神 经外科医生、名古屋大学的斋藤正带着一个医疗团来南京为汪精卫诊治。
斋藤正经过检查以后,认为必须再次手术,因为子弹在胸脊处停留八九年,造成了很大伤 害。现在虽然取出子弹,直接的压迫消失,却又引起脊骨变形压迫神经,影响双腿行走,必须割去两节脊骨以缓解神经受到的压力。这种手术难度极高,以南京的医 疗条件无法进行,必须将汪精卫送到日本治疗。汪精卫虽然不愿意离开南京,不过他毕竟还是不想死的,最终同意前往日本。
1944年3 月,躺在担架上的汪精卫乘坐日本天皇赠给他的“海鹣”号飞机,从南京飞抵日本名古屋机场,并被立即送进名古屋大学附属医院的一间特设病房。第二天,由名古 屋大学的专家组成了治疗小组。经过会诊,他们一致认为必须立即手术,最终由斋藤正主刀施行手术。
手术中,斋藤正发现汪精卫的三节脊椎骨在取出子弹后,由于 骨骼破损已严重变形,受伤的骨膜发炎溃烂,已经显现出骨癌的症状。手术后,斋藤正告诉陈璧君,以现有的医学技术,治愈汪精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够延长 一段时间的寿命而已。这时汪精卫的身体和头部已经全部用石膏固定,由于重病后再做如此大的手术,汪精卫元气大伤,连说话都很困难,全身枯瘦,面无血色,形 同僵尸一样。
一般病人手术后身体的复原主要是靠食物进补。可是日本当时已经备受到封锁,食物极端缺乏,普通日本人偶尔吃吃顿米饭就是 莫大的享受了,汪精卫自然也得不到什么营养品。况且汪精卫卧床很久,胃口很差,又患有糖尿病,平日只能吃一些鸡肉、鸡肝,加上点用甘笋、菠菜磨成的酱,自 然也无法起到食补的作用。一周后,日本医生对汪精卫进行复查。X光检查显示,汪精卫手术的地方非但没有愈合,反而开始萎缩,换句话说也就是手术失败了。
陈璧君等人知道这个情况以后,痛哭流涕,却没人敢于告诉汪精卫。因为汪精卫此时的身体太过虚弱,医院每天早晚两次为他输血。后来,名古屋医院血库的存血用完 了,而且日本本土每天都遭受盟军飞机的密集轰炸,白天交通完全中断,无法从别处运来血液,只好由同血型的汪精卫长子汪孟晋、二女儿汪文彬、三女儿汪文悌轮 流为汪精卫输血。可是,这也只能满足一时的需要,汪精卫还因输血而屡发风疹,病情日益严重。
1944年11月9日上午9时,盟军出动 150架重型轰炸机空袭名古屋,重磅炸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整个城市都在爆炸声中颤抖。陈璧君和子女们将昏迷状态的汪精卫连人带床送进地下防空洞。此时日本 的天气已经是冬天,却因为国内极端缺乏燃料,地下防空洞无暖气设备,也没有生火的煤炭。盟军的轰炸从上午一直进行到下午,本来就已经处于垂危状态的汪精卫 又受了寒气,病上加病,进入了垂危状态。
到了第二天清晨,汪精卫的体温上升至41摄氏度,心跳每分钟128次,呼吸艰难,随时可能断气。日本医生竭力进行 抢救治疗,但这些举动依然是徒劳的。11月10日下午4点20分,躺在病床上汪精卫突然睁眼对身边的儿子说了一句话,随后抽搐了几下,就停止了呼吸,成为 异乡之鬼。而汪精卫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要回中国去!”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夏目漱石相当于中国的谁:跨越国界的文学镜像在东亚文学的星空中,夏目漱石与鲁迅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以日本和中国为坐标,以文学为棱镜,折射出时代转型期的精神困境与人性挣扎。若以“国民作家”为标尺,夏...
鲁迅 2025-08-04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