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清朝著名的“康乾盛世”是个比较尴尬的盛世,原因是,它同样也代表着清朝的盛极而衰。
清朝的衰落始于乾隆朝,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定论,无论如何宣扬乾隆所自豪的“十全武功”,也逃脱不了他是衰落的起点。
单以财政情况而论,乾隆刚继位时,清朝还是典型的土豪,因为国库中有雍正呕心沥血积攒出来的家当。
但到乾隆驾崩那会,继任者嘉庆就只能依靠抄和珅的家,来筹集剿灭白莲教起义的军费了。
乾隆最大的毛病就是,只会花钱,不会赚钱和存钱,他就是个大手大脚的习性。
这一点毛病,从他继位之初,就开始出现了。
众所周知,雍正在位期间,和皇室、臣子、百姓的关系都非常紧张,紧张到皇权和几乎所有阶层都出现了严重对立的情绪。
乾隆继位后,为了能尽快消除这份紧张和对立情绪,也让自己迅速获得大多数的拥戴,自然要推出和雍正时期截然不同的政治手段和理念来改变。
欲收揽人心,最见效的方法,莫过于让人升官、发财。升官只能针对小众,发财却能做到普惠,初继位的乾隆恰好荷包满满。
于是,乾隆开始大发红包,并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都知道,雍正从当皇子起,一直到当皇帝,有一件事是持续在办的,就是清缴国库的亏空,历史上也是如此。
而且,雍正对于涉及到国库亏空的官员,惩治是很严厉的,在雍正朝,官员家庭如果欠国库的钱不还,直接就会被抄家,清算家产补偿给国库。
如果家产不够偿还,官员会被关押,其家眷、亲族会被罚入辛者库(包衣组织,辛者库人要去官府指定的地方服劳役),直到所有亏空结清,才能放出来。
从法理上来讲,这是应该的,挪用、贪污国库的钱为自己的奢侈生活所用,凭什么不还?
根据《乾隆实录》中的记载,乾隆继位后,马上下达诏令,宣布雍正朝时因侵占、挪用钱粮的官员,应该追讨的,如果此前已经抄家,但“力不能完”的,全部赦免。
不但本人赦免,乾隆也将这些官员的亲眷全部从辛者库从放出来,并正式下令禁止此后因亏空诛连家眷。
《乾隆起居注》中还记载,乾隆在清理历年来的亏空案后,宣布:“其情罪有一线可宽者,悉予宽释,即已入官之房产未曾变价者,亦令该衙门查奏给还”。
如果说,禁止因亏空诛连家眷算是仁政的话,宣布没有还完钱的不用还了,再还给罪官家产,就是纯粹的用本属于国库的钱收买人心了。
当然,乾隆继位时,国库是满满的,所以,他不如雍正那般着急没钱用,反而要撒钱出去。
乾隆二年初,乾隆宣布,在京城大小官员的俸银加一倍赏给,并增加旗人官员的养廉银,还专门以江南事务繁重为由,给江南、浙江的佐杂官增加养廉银。
对于官员可以直接发钱,对于百姓,乾隆就是采取各种减免措施。
乾隆继位之前,在各地修民生工程时,地方官除了找上面要钱外,还习惯找当地的乡绅,甚至百姓,强行搞摊派。
乾隆继位后,马上对类似行为明文禁止:“无得私行征派,以为民困”,并大方地表示:“其挑挖运河等项工程需用银两……于公项内酌量动用,报部核销。”
除此之外,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十月(乾隆是当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宣布裁减落地税:“凡市集落地税,其在府州县城内,照旧征收,但不许额外苛索,亦不许重复征收。若在乡镇村落,则全行禁革,不许贪官污吏假借名色巧取一文”。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至十二月,乾隆又分别免除泰安州香税,禁止溢收耗羡(火耗银),免除浙江、山东、江南、云南等地区的盐课。
对于贫苦的私盐贩子,乾隆也给予一定福利,下令抓大放小:“至贫穷老少男妇,挑负四十觔(斤)以下者,概不许禁捕。”
从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开始,乾隆还大量减免各地应缴纳钱粮,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免。
如乾隆二年减免直隶70万,山东100万。乾隆四年减免直隶90万,江苏100万,安徽60万,等等。
到乾隆十一年时,乾隆更是宣布普免全天下的钱粮,三年之内各省轮流减免,这一次减免的钱粮,总计有2834万两之多。
如上所述,乾隆执政的早期,正是通过各种方式,给官员、百姓发放让他们深受实惠的红包,不但缓解了雍正朝以来的紧张情绪,也迅速得到了从上到下的认可。
其实,在我看来,乾隆发放的各种福利,除了官员此前借国库的钱不用还了这一项外,其余的也都是惠官、惠民之举,反正雍正留下的家底足够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很不错。
但乾隆的缺点也如前面所讲过的,他会花钱,但不会挣钱和存钱。
大手大脚的习惯了后,在一片歌功颂德中,即使国库的钱变得越来越少,逐渐入不敷出,乾隆也拉不下脸面变得如雍正般节俭和小气。
于是,清朝的财政危机也就慢慢的显现,乾隆不愿意改变,谁也拿他没办法,他的执政时间又长,等到他驾崩后,已经积重难返。
这一切,都是始于乾隆继位之初就毫无规划,无节制的撒钱。
1735年,雍正帝猝然离世,25岁的弘历以“乾隆”年号开启长达63年的统治。这位自诩“十全老人”的君主,在继承雍正遗产的同时,却以一系列政策调整与父亲形成鲜明对...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9 帝王权术的双面镜:雍正与乾隆震慑臣子的不同结局在清朝268年的统治中,雍正与乾隆父子以截然不同的政治手腕书写着帝王权术的篇章。当雍正用“年羹尧案”“隆科多案”树立皇权威严时,乾隆则通过“讷亲之死”“鄂昌自尽...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9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卫死后为何无人敢动?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五十八岁的雍正帝突然驾崩,直隶总督李卫闻讯后三日暴毙,终年五十一岁。这位以“缉私盐、整漕运、治江南”闻名的能臣,死后虽遭乾隆斥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1 乾隆退位:盛世余晖下的权力博弈与衰败伏笔公元1796年,八十六岁的乾隆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禅位大典,将皇位传于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自封“太上皇”。这场看似平和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玄机——乾隆以“归政全...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30 和珅临终前:乾隆“保命诏书”背后的权力困局与历史警示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驾崩的讣告传遍紫禁城。当夜,嘉庆帝以办理丧仪为由,将权倾朝野的和珅调离权力核心。三日后,和珅被囚禁于宗人府,二十条大罪的诏书如雪片般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30 乌拉那拉氏的命运转折:从皇后之位到帝王厌恶的深层剖析作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的结局堪称清代宫廷史上最富悲剧色彩的案例之一。她因南巡途中的断发行为被乾隆帝彻底冷落,死后未获谥号、未入裕陵、葬礼规格低于皇贵...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乾隆三位皇后中的真爱之谜:从历史细节中探寻帝王真情在乾隆帝长达六十三年的执政生涯中,三位皇后先后成为紫禁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人物。她们的命运轨迹与乾隆的情感选择紧密交织,但若以“真爱”为标尺丈量,这位风流帝王对三...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嘉庆帝继位后对乾隆妃嫔的安置:权力交接下的温情与礼制乾隆帝以89岁高龄驾崩后,其庞大的后宫群体成为新君嘉庆帝面临的首要问题。据史料记载,乾隆后宫共有41位有正式封号的嫔妃,其中皇后3人、皇贵妃5人、贵妃5人、妃6...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28 乾隆后宫情史:从43位妃嫔中寻觅帝王真爱乾隆帝一生共有43位正式册封的妃嫔,包括3位皇后、5位皇贵妃、5位贵妃、6位妃、6位嫔、12位贵人、4位常在及2位答应。在这片浩瀚的后宫中,谁才是乾隆最钟爱的女...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康乾盛世中的双子星:雍正与乾隆的治世之道在清朝268年的历史长河中,康雍乾三代君主以134年的统治时长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辉煌。其中,雍正与乾隆这对父子皇帝的治世理念与成就,始终是历史学者争论的焦...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