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清朝著名的“康乾盛世”是个比较尴尬的盛世,原因是,它同样也代表着清朝的盛极而衰。
清朝的衰落始于乾隆朝,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定论,无论如何宣扬乾隆所自豪的“十全武功”,也逃脱不了他是衰落的起点。
单以财政情况而论,乾隆刚继位时,清朝还是典型的土豪,因为国库中有雍正呕心沥血积攒出来的家当。
但到乾隆驾崩那会,继任者嘉庆就只能依靠抄和珅的家,来筹集剿灭白莲教起义的军费了。
乾隆最大的毛病就是,只会花钱,不会赚钱和存钱,他就是个大手大脚的习性。
这一点毛病,从他继位之初,就开始出现了。
众所周知,雍正在位期间,和皇室、臣子、百姓的关系都非常紧张,紧张到皇权和几乎所有阶层都出现了严重对立的情绪。
乾隆继位后,为了能尽快消除这份紧张和对立情绪,也让自己迅速获得大多数的拥戴,自然要推出和雍正时期截然不同的政治手段和理念来改变。
欲收揽人心,最见效的方法,莫过于让人升官、发财。升官只能针对小众,发财却能做到普惠,初继位的乾隆恰好荷包满满。
于是,乾隆开始大发红包,并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都知道,雍正从当皇子起,一直到当皇帝,有一件事是持续在办的,就是清缴国库的亏空,历史上也是如此。
而且,雍正对于涉及到国库亏空的官员,惩治是很严厉的,在雍正朝,官员家庭如果欠国库的钱不还,直接就会被抄家,清算家产补偿给国库。
如果家产不够偿还,官员会被关押,其家眷、亲族会被罚入辛者库(包衣组织,辛者库人要去官府指定的地方服劳役),直到所有亏空结清,才能放出来。
从法理上来讲,这是应该的,挪用、贪污国库的钱为自己的奢侈生活所用,凭什么不还?
根据《乾隆实录》中的记载,乾隆继位后,马上下达诏令,宣布雍正朝时因侵占、挪用钱粮的官员,应该追讨的,如果此前已经抄家,但“力不能完”的,全部赦免。
不但本人赦免,乾隆也将这些官员的亲眷全部从辛者库从放出来,并正式下令禁止此后因亏空诛连家眷。
《乾隆起居注》中还记载,乾隆在清理历年来的亏空案后,宣布:“其情罪有一线可宽者,悉予宽释,即已入官之房产未曾变价者,亦令该衙门查奏给还”。
如果说,禁止因亏空诛连家眷算是仁政的话,宣布没有还完钱的不用还了,再还给罪官家产,就是纯粹的用本属于国库的钱收买人心了。
当然,乾隆继位时,国库是满满的,所以,他不如雍正那般着急没钱用,反而要撒钱出去。
乾隆二年初,乾隆宣布,在京城大小官员的俸银加一倍赏给,并增加旗人官员的养廉银,还专门以江南事务繁重为由,给江南、浙江的佐杂官增加养廉银。
对于官员可以直接发钱,对于百姓,乾隆就是采取各种减免措施。
乾隆继位之前,在各地修民生工程时,地方官除了找上面要钱外,还习惯找当地的乡绅,甚至百姓,强行搞摊派。
乾隆继位后,马上对类似行为明文禁止:“无得私行征派,以为民困”,并大方地表示:“其挑挖运河等项工程需用银两……于公项内酌量动用,报部核销。”
除此之外,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十月(乾隆是当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宣布裁减落地税:“凡市集落地税,其在府州县城内,照旧征收,但不许额外苛索,亦不许重复征收。若在乡镇村落,则全行禁革,不许贪官污吏假借名色巧取一文”。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至十二月,乾隆又分别免除泰安州香税,禁止溢收耗羡(火耗银),免除浙江、山东、江南、云南等地区的盐课。
对于贫苦的私盐贩子,乾隆也给予一定福利,下令抓大放小:“至贫穷老少男妇,挑负四十觔(斤)以下者,概不许禁捕。”
从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开始,乾隆还大量减免各地应缴纳钱粮,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免。
如乾隆二年减免直隶70万,山东100万。乾隆四年减免直隶90万,江苏100万,安徽60万,等等。
到乾隆十一年时,乾隆更是宣布普免全天下的钱粮,三年之内各省轮流减免,这一次减免的钱粮,总计有2834万两之多。
如上所述,乾隆执政的早期,正是通过各种方式,给官员、百姓发放让他们深受实惠的红包,不但缓解了雍正朝以来的紧张情绪,也迅速得到了从上到下的认可。
其实,在我看来,乾隆发放的各种福利,除了官员此前借国库的钱不用还了这一项外,其余的也都是惠官、惠民之举,反正雍正留下的家底足够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很不错。
但乾隆的缺点也如前面所讲过的,他会花钱,但不会挣钱和存钱。
大手大脚的习惯了后,在一片歌功颂德中,即使国库的钱变得越来越少,逐渐入不敷出,乾隆也拉不下脸面变得如雍正般节俭和小气。
于是,清朝的财政危机也就慢慢的显现,乾隆不愿意改变,谁也拿他没办法,他的执政时间又长,等到他驾崩后,已经积重难返。
这一切,都是始于乾隆继位之初就毫无规划,无节制的撒钱。
在清代“刘罗锅”刘墉的家族传说中,其父刘统勋“为正国法而杀二子”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位乾隆朝首席军机大臣,在正史中以“清介持躬,精明果决”著称,却在民间叙事里被赋...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刘统勋 2025-06-27 渥巴锡:土尔扈特部最后的汗王与成吉思汗的黄金血脉在18世纪中叶的伏尔加河畔,一场跨越欧亚大陆的民族大迁徙震撼了世界。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领十七万部众,用血肉之躯突破沙俄围追堵截,最终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6-27 乾隆传位嘉庆:权力平稳过渡与王朝延续的考量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十五岁的乾隆帝宣布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次年禅位于他,改元嘉庆。这一决定并非偶然,而是乾隆在综合考量个人健康、政治稳定以及王朝未来...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6-25 平定准噶尔:一场持续七十年的血色征服与人口灭绝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平定准噶尔之战堪称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边疆战争之一。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的炮火轰鸣,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伊...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6-24 乾隆不立永璇:皇八子失宠背后的立储密码乾隆三十八年冬,六十三岁的乾隆帝秘密立储,将颙琰之名写入传位诏书。这场关乎大清国运的抉择中,皇八子永璇彻底失去继位可能。作为乾隆早期成年的皇子,永璇为何在储位争...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24 永璂为何与皇位失之交臂: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必然爱新觉罗·永璂,乾隆帝第十二子,生母为继后那拉氏,其人生轨迹与皇位继承的擦肩而过,是清朝皇室权力博弈、个人资质、家族变故与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嫡子身份的虚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16 乾隆南巡:六次下江南的时间密码与帝国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乾隆皇帝的南巡堪称一场持续三十年的行为艺术。从乾隆十六年(1751年)到四十九年(1784年),这位六旬老人六次巡幸江南,每次历时均在四至五个...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13 乾隆与叶卡捷琳娜:18世纪东西方帝王的时空错位在18世纪的东西方版图上,两位同时代的帝王——清朝乾隆帝与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各自统治着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尽管他们的在位时间高度重合(乾隆1735-17...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12 清朝甘肃冒赈案:百余官员血染刑场,乾隆朝最大贪腐案的震慑与反思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一场以赈灾之名、行贪腐之实的惊天大案震惊朝野。甘肃冒赈案不仅创下乾隆一朝单案诛杀官员最多的纪录,更暴露出清朝官僚体系系统性腐败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12 如懿为什么被抹去历史?——乾隆继后乌拉那拉氏的史迹消亡之谜在清朝后妃群体中,乾隆帝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电视剧《如懿传》原型)的命运堪称最离奇的存在。她生前贵为中宫之主,死后却遭遇史籍删削、画像销毁、神牌不设的极端待遇...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