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资料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一起看看秦桧从慷慨激昂的抗金志士到奴颜卑膝的主和派的故事吧。
在位于浙江杭州西湖景区的栖霞岭下,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而修建的岳王庙松柏低垂,古朴庄重。岳飞作为一位尽忠报国的忠臣名将,受到了后人无比的崇敬和怀念。而陷害岳飞的刽子手秦桧,他夫妇俩的铁铸人像被反剪双手,跪于岳飞墓前。这对陷害忠良、卖国求荣的奸臣贼子受到了后人万世的唾弃。
而鲜为人知的是,年轻的秦桧也曾是一位慷慨激昂、反对割地、力主抗金的热血志士。那么这位昔日的对金强硬派后期为何又力挺宋金议和?在陷害岳飞冤死后,秦桧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
秦桧是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的进士。在宋钦宗赵桓接受徽宗的禅让登基后,秦桧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南下侵宋时,彼时的秦桧还是一位硬骨头,力主抗金。
当时宋金谈判,金人要求宋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与金。血气方刚的秦桧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坚决不能答应金人的条件,否则贪婪的金人定会得寸进尺。
当时金人以发兵攻取东京威胁宋廷,宋臣范宗尹伏地痛哭流涕,请求朝廷割地以纾祸,百官中也有70余名赞同割地。但是以秦桧为代表的36名大臣却坚决反对割地。当时张邦昌负责对金和议事宜,钦宗欲将秦桧调到张邦昌手下做事,秦桧却连奏三折,拒绝就任。
在靖康二年(1127年),东京失陷,徽、钦二帝被虏时,秦桧反对金人立张邦昌为帝,主张拥立赵姓人登基,因此触怒了金人,被金人俘虏,与徽、钦二帝一同成为金人的阶下囚。
此时的秦桧,对赵宋赤胆忠诚,置己生死不顾,反对张邦昌称帝,从而落入金人之手,还是非常有骨气的。
被金人俘虏的宋官随金军北上后,都被流放至偏远的金地,只有秦桧留在了完颜昌的燕山府。
完颜昌是金太祖完颜旻的堂兄弟,骁勇善战,是金国的重臣,曾率兵数次攻宋。正是在燕山府的这段时间,秦桧为完颜昌所用,脱胎换骨,由曾经强硬的主战派蜕变为一个软弱的主和派。
1129年,完颜昌率军南侵,秦桧就充当了他的军事参谋。在围攻楚州时,金军向楚州军民发布了劝降书。这篇劝降书就是秦桧亲自起草的。此时的秦桧,已完全成为完颜昌侵宋的马前卒。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1130年秦桧随完颜昌攻打山阳,秦桧携妻小竟在金军的眼皮底下从水路逃离了队伍,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宋朝。
而秦桧的说辞是他们杀了监视他的金军才逃回来的。这就令人非常生疑了。
秦桧随行军中,按道理讲他的一家老小定不会一同随军。为防止他逃跑,他的家眷一定会留金扣作人质。所以说秦桧携眷归宋令百官疑窦丛生。有人推测秦桧可能是完颜昌故意放还的。
所以有的大臣怀疑秦桧是完颜昌派回的奸细。但当时的宰相范宗尹同秦桧私交甚好,竭力保荐秦桧,加上秦桧当初冒死反对立张邦昌为帝,“乞存赵氏”,这也使高宗认为秦桧忠心可嘉,因而任命其为礼部尚书。次年,秦桧竭力排挤对其有保荐之恩的范宗尹,使其罢相,秦桧升任宰相。
秦桧归宋伊始,便竭力鼓吹“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意即宋金各保现状,宋也不必再收复失地。此议得到高宗赵构的赞同,但金人却仍然在觊觎宋,企图再次南下入川。所以,秦桧的议和主张并没有实现,高宗对其失去信任。
绍兴二年(1132年)秦桧罢相。
绍兴五年(1135年),金太宗完颜晟死后,秦桧在金国时的主子完颜昌主政,完颜昌有意与宋和议。此时的秦桧又开始咸鱼翻身,由时任宰相张浚举荐,担任枢密使,并在绍兴八年再次担任宰相一职。
秦桧再次拜相后,大权独揽,一心对金议和,朝中反对议和的大臣吕本中、张九成、冯时行、胡铨等人皆被秦桧排挤出朝廷。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在秦桧的大力斡旋下,宋金和议达成。
但在次年,金人即背盟,分兵四路,南下侵宋。当时,宋军对金作战还是有很大优势的:张俊在亳州、王胜在海州、岳飞在郾城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但由于秦桧力主和议,多地的宋将都被罢兵召回,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将领都被解除兵权,召回朝廷。岳飞在接到班师令时,痛心疾首,悲愤高呼:“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秦桧在将议和的障碍一一清除后,宋对金称臣,达成屈辱的和议。
1142年,秦桧以谋叛朝廷的罪名设计将岳飞毒死,岳飞的长子岳云及部将牛皋也被秦桧杀害。
此后的秦桧一直稳居相位,大权独揽。秦桧两次拜相,晋位太师,可以说皇恩隆盛。但他独居相位近二十年,把持内政外交,朝廷要害部门党羽遍布,这也使得高宗赵构大权旁落。秦桧一党的强大不得不令高宗加以提防。所以在秦桧死后,高宗说我身边都是秦桧的人,上朝时会在靴筒里藏短刀以自保。
秦桧生前,党羽众多,且有金人后台,高宗根本动不了他。但在秦桧行将就木时,高宗开始发泄对秦桧的所有不满了。
在病重期间,秦桧仍在积极活动,意欲将其相位传与儿子秦熺。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二十一日,秦桧病情不断加重,高宗前往秦府探望。期间,秦桧的儿子秦熺询问高宗宰相的人选时,被高宗回呛不应询问。
二十二日,高宗就命人起草了秦桧父子致仕的诏书,并在次日公布于朝堂。秦桧也在这一天的夜里归西了,终年六十六岁。
秦桧死后,其在朝廷的党羽遭高宗清洗,被逐出朝廷。而遭秦桧排挤外放地方的官员则纷纷回朝受到重用。
高宗赵构虽然对秦桧专权表示不满,但两人怎么说在对金议和方面曾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所以,在秦桧死后,高宗还是给予其无上的尊荣:追赠其为申王,并赠谥号“忠献”。
“危身奉上曰忠,知质有圣曰献”,“忠献”是一个美谥,宋相赵普、韩琦都曾被赠此谥。高宗还亲自为秦桧题词“决策元功、精忠全德”。
奸相秦桧在死后可以说是备极哀荣。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正义终不会缺席。
在秦桧死后五十多年后,宋宁宗追夺了秦桧的王爵封号,并改谥“谬丑”。虽然此后,因宋北伐失败,宋廷又恢复了秦桧的名誉,但在宋理宗年间,秦桧再度被赠恶谥“谬狠”。此后的《宋史》也将秦桧列入“奸臣传”。
秦桧初时本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抗金宋臣,但是,正所谓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大浪淘沙始见金,在成为金人的阶下囚后,秦桧放弃了心中的操守,蜕变为奴颜卑颜的主和派,被世人万世唾弃,遗臭万年。
而为国尽忠的岳飞则被后人万世敬仰,流芳百世。岳飞的爱国情怀也被后人一代代传承,成为国人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这种爱国精神,就是我们民族脊梁的灵魂所在!
在南宋初建、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赵构与岳飞的君臣关系以“信任”与“倚重”为底色,在金军铁蹄的威胁下,共同书写了一段以军事抗争维系政权的特殊历史。这一时期,赵构对...
赵构 岳飞 2025-09-26 李纲与岳飞:南宋抗金烽火中的将相风云在中国南宋抗金的历史长卷中,李纲与岳飞犹如两颗璀璨星辰,分别以文臣之智与武将之勇照亮了山河破碎的暗夜。两人虽年龄相差二十岁,却在抗金复国的共同理想下,谱写出一段...
岳飞 2025-09-24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岳钟琪为何不反清:家族、现实与政治的交织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岳钟琪作为岳飞的后裔,本应是反清复明的天然旗帜,却始终对清廷忠心耿耿,甚至在面对策反时主动告密,最终在乾隆朝仍获重用。这一看似矛盾的选择,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岳飞 2025-09-12 施全之妻:历史褶皱中的无名微光在南宋绍兴二十年的寒风中,临安城望仙桥下埋伏着一名持斩马刀的殿前司小校——施全。当秦桧的轿舆缓缓经过时,他暴起刺杀的壮举震动了整个南宋官场。这场未遂的刺杀不仅让...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2025-09-08 刘光世为何未救岳飞:南宋权力棋局中的必然与无奈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临安大理寺的寒风中,岳飞父子与部将张宪被以“莫须有”罪名处决。这场历史悲剧的背后,除了秦桧的构陷与宋高宗的猜忌,另一位“中兴四将...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9-01 牛皋之子:文学形象与历史迷雾中的姓名之辨牛皋,这位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麾下的“福将”,以其鲁莽幽默的性格与忠勇善战的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中留下深刻印记。然而,关于其子嗣的姓名,却在文学虚构与历史考据间呈现...
岳飞 2025-08-29 岳翔与岳飞:血浓于水的兄弟情及共同抗金壮志在波澜壮阔的南宋历史画卷中,岳飞以其精忠报国的伟大形象彪炳史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而在岳飞的家族故事里,岳翔作为他的兄弟,虽在历史记载中笔墨相对较少,...
岳飞 2025-08-26 杨存中监斩岳飞:忠君与道义的千年困境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临安大理寺狱中,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写下“天日昭昭”四字绝笔后,被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罪名赐死。而这场历史悲剧的...
赵构 岳飞 2025-08-22 烽火双星:李彦仙与岳飞的年龄差与抗金史诗在南宋抗金的历史长卷中,李彦仙与岳飞如同两颗并峙的星辰,前者以孤城血战铸就忠魂,后者以北伐雄师震撼山河。尽管二人同为抗金名将,但他们的年龄差距与人生轨迹的交织,...
岳飞 2025-08-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