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军阀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弱到极点,在1927年的时候就显露无遗。50000多人,两个师三个旅,还有重炮和飞机坦克,打个不足万人防守的涿州城愣是打了2个月都还没打进去。就这样的战斗力,哪能指望他们跟日本人硬钢了。遂成宜生将军“守城名将”之名。
涿州之战的背景时间起点,是狡猾的阎锡山突然改变立场的1927年6月,在此之前阎锡山一度投靠了张作霖的北洋政府,并且就任“安国军副总司令”,与冯玉祥大打出手。然而北伐军在江南的高歌猛进,以及蒋桂方面的拉拢,终于让阎老西决定“换船”了,6月间易帜,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跟张大帅翻脸开战。
晋绥军主力四个军分两路出动,一路沿平张线攻击奉军,一路向保定以南的平汉线推进,与张学良直接指挥的奉军全面交火。而晋绥军傅作义的第4师,则被阎锡山置于两路大军之间,担负机动作战任务,傅作义纵横驰骋,又趁涿州原驻军张作相15师调防之际,突然袭占了涿州城,控制了这座位于保定侧后、距离平汉铁路仅仅1000米的重镇。
涿州原为奉军张作相的部队,张部调往前线时拟由王以哲的卫队旅接防,而傅作义的部队正是利用了这个时间差,1927年10月5日由河北蔚县出动奔袭涿州,11日其先头团突入城区时,竟被奉军误认为自己的队伍,傅部先敌猛烈开火,兵力占优的王以哲旅反而被打懵了逃出城外。三天后傅作义全师抵达,彻底占领涿州城,至此完全可以用火力封锁平汉线,算是摸了奉军的老虎屁股。
京畿要地的涿州失守,让张作霖大惊失色,即命安国军上将军团长张学良调集重兵反扑,10月15日起,奉军以新调来的第15师、第21师配合原来的卫队旅,再加上重炮旅、工兵旅30000余人开始攻城,拥有大小火炮100余门和飞机助战,然而第一次总攻很快归于失败。傅部官兵训练有素,敌兵不至城下不发一弹,而一旦靠近时则手榴弹、手提机关枪、步枪和机枪突然齐发,奉军伤亡惨重。
张作霖大怒,饬少帅调来雷诺坦克队助战,还发射过500枚瓦斯弹,然而整整五次总攻击仍然未能奏效,一方面是奉军各级指挥官战法呆滞,只会逼迫士兵冲锋,另一方面是奉军绿林气太浓,一碰到这样顽强防守的硬茬子,士气严重下滑,没有人愿意率先爬城进攻,所以攻城架势很凶,攻击力却不尖锐。到11月1日,涿州攻城战役仍无进展,气得张作霖要亲自出马率兵攻城,经左右力劝才作罢,奉军遂从12月起改为围困。
傅作义在死守涿州时很有一套,他指挥部队在城上每隔20米设一土堆,作为侧防机枪掩体,城墙之突出部位及瓮圈内也多设侧防火力,这样对攻城奉军造成了严重杀伤,城墙上居然开设交通沟以掩护兵力调动。同时严防奉军挖地道破城,偶而还组织部队夜里出城进行反突击,战术非常灵活,反观奉军只会一味强攻,两个月毫无进展,遂成就傅作义善守之名,抗战初期被任命为太原城防司令与此大有关系,然而在日军的进攻下,太原三天即告破城。
尽管傅作义及其所部英勇善战,然而大势却非常不妙,国民政府的北伐军由于宁汉分裂,至1927年秋全部撤回江南(二次北伐是1928年的事情了),因此奉军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叛变”的阎老西,其两路主力全部战败撤回山西境内,这就意味着傅作义第4师成为一支孤军,再也得不到外援了,随着粮弹逐渐枯竭,其实傅部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而奉军因为面临冯玉祥和江南北伐军的军事压力,也急于结束涿州战事,因此在各界调停下,从12月中旬起双方开始停战谈判,至1928年1月5日正式停火,七天后晋绥军第4师残兵7000余人开出城外被奉军改编,傅作义本人则被张学良软禁于保定,奉军重新占领涿州。
不过涿州之战在那个年代仍然创造了奇迹,前后坚持了将近三个月,牵制了奉军50000余精锐,进而丧失了可以各个击破冯、阎的战场上主动权,不久北伐军主力北渡长江,与冯、阎等共四个集团军全力来攻时,奉军的战败已经不可避免。毕竟是之前的“友军”,所以张学良未杀傅作义,等到阎锡山卷土重来之时,特任傅作义为天津警备司令,以为弥补。
而北伐军总司令也由此对傅作义刮目相看,所以其后一直重用和拉拢,乃至于20年后傅作义一跃成为了华北军政首脑,权力甚至超过了老东家阎锡山。蒋氏在战役期间专电傅作义:“三晋军兴,九边声震,主帅以智勇,将士以坚强胜,傅师长力撑大局,固守斯城,弥著功勋,实浑嘉慰”,于是傅宜生一战成名。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夏目漱石相当于中国的谁:跨越国界的文学镜像在东亚文学的星空中,夏目漱石与鲁迅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以日本和中国为坐标,以文学为棱镜,折射出时代转型期的精神困境与人性挣扎。若以“国民作家”为标尺,夏...
鲁迅 2025-08-04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