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中后期和战国初期,为什么会出现一大堆军事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春秋前期,虽然各种战争打得也很激烈,但我们似乎没听说过什么兵家的名字。
可是从吴越争霸到七雄并立,先后出现了孙武、孙膑、吴起之类的军事家,后面更是有了“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
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传统史书的说法是,春秋初期很讲礼仪,所以大家都讲究“做人留一线”,打仗的水平没能完全体现。
而春秋中后期和战国时期,惨烈的兼并战开打,大家都不讲礼仪,只讲利益了,对于军事人才的要求,一下就拔高了很多,于是大量军事家出现。
我认为,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在春秋初期,所谓的天下,其实也就是山西、山西、河南、安徽和山东的部分地区,看上去有五六个省,但如果按领土来算,也就是今天三个省的规模。
在这种相对有限的环境中,无论是周天子还是霸主,都可以一呼百应,也没啥可奇怪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诸侯数量,肯定已经上千了,毕竟周武王伐纣的时候,就已经号称有八百诸侯跟随了,周王朝建立后,周武王还大肆分封。
大家想想,三个省的领土,上千家诸侯,这所谓的诸侯放到现在,估计也就是村长和乡长那种级别。
换言之,左邻右舍都是邻居,打起来多少会带点顾忌,所以大家的潜规则就是不下死手。
而在春秋中后期,随着越来越多的领土被开发,对于职业军人的需求就变多了;职业军人变多了,军事统帅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了。
传统史书把这一切归为“人心不古”,而现实显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更多无人控制的新区域,所以大家才开始搞兼并。
要说业余军人和职业军人的最大区别,其实就在于对于生死的忍耐程度。
业余军人虽然也见过死亡,但大家心里都有数,到一定程度之后,双方肯定会停战,而且杀俘这种事通常不会出现。
但职业军人的心里可没数,他根本不知道,投降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是职业军人遇到职业军人,那没得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失败的一方只能等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活路了。
但是当职业军人遇到业余军人的时候,他们的战斗意志往往更坚定,在逆境中拼搏的意志也更强烈。
有了这种差别,我们再来看待两种军人的统帅选择,自然也会明白差别在哪里。
业余军人的统帅,必须是优秀的演说家,可以鼓动一波鸡血,号召大家冲过去杀敌。
至于陷入逆境之后该怎么办,其实演说家没有太多主意,反正大多数时候是被俘虏,阵亡的概率不高。
职业军人的统帅,必须是优秀的战术家,最好也是优秀的战略家,可以带领大家不断获得胜利。
对于职业军人而言,失败基本意味着死亡,所以他们会对自己的长官格外挑剔。
如果你不能带领我们获得胜利,那你就不配带领我们——这才是职业军人心声。
但对于业余军人而言,如果统帅的身份够高,那我们就愿意跟着他混,至于会不会胜利,反而不太重要。
明白了这种区别之后,我们当然也能理解,春秋中后期和战国时期会出现军事家了,因为有了这样的市场需求,才会有相应的人才诞生。
在战场上,名将和军事家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但后世对于这种“了不起”的理解,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偏差。
比如说孙武,大家都说他是兵圣,著作《孙子兵法》简直就是能够惊天地动鬼神的神作。
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果谁能把《孙子兵法》给研究透,必然能成为大军事家。
事实真是这样吗?恐怕不见得。
具体到孙武和《孙子兵法》,其实也是这样的。
当军事家这个群体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些著作,来总结他们的成败得失。
假设当时有记者去采访孙武,问他为什么能带领吴军攻破楚国都城,你猜孙武会怎么说呢?
他能说,这里面有晋国牵制楚国北军的功劳吗?他能说,这里面有小国向导的功劳吗?
显然都不会,因为那些因素,都是政治因素,不是他一个带兵打仗的人所能掺和的。
孙武能说的就是,在面对敌人时,我用了哪些策略,取得了哪些效果,战后我又总结出了哪些经验。
《孙子兵法》其实就是孙武的私人日记,其中的确蕴含着带兵打仗的道理,但是请大家想想,军事家诞生初期的产品,虽然很重要,但显然谈不上神奇。
就好像我们学数学的时候,除了学加减乘除之外,还要背诵乘法口诀表。
我们必须承认,加减乘除和乘法口诀表,是学习数学的基础,相当重要。
但如果你只会加减乘除和乘法口诀表,那别说大学的微积分了,你连初高中的数学考试都很难及格。
它们都是重要的基础,但也仅仅是基础而已,想要成为真正的数学家,可不是学这些小儿科的东西。
如果大家还不相信,那我们再来用案例推演一下。
假设你是一位统帅,熟读《孙子兵法》,正准备率军出征,但后勤官员告诉你:粮草还没到。
请问,《孙子兵法》能帮你变出粮食来吗?不能。《孙子兵法》只会告诉你,粮草的重要性。
可如果确保粮草的安全,如何确保装备的齐整,这些具体的实操工作,才是评定一个人军事才能的最重要依据。
嘴炮无敌的人,上限就是赵括,而如何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需要一个人耗费毕生精力去学习。
在这条赛道上,谁也不敢说自己“什么都会”,毕竟这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因为战争的胜负,往往会受到战争之外的因素影响。
不管怎么说,孙武等人的出现,在中国军事史上,可以算作“从0到1”的突破,或者“从0.5到1”的突破。
毕竟在孙武等人出现之前,中华大地上的所谓大战,无论规模还是惨烈程度,其实都是相当有限的。
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地,吴楚两国三十万大军的对峙,不仅改写了春秋争霸格局,更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里程碑。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集中体现了孙武“兵诈”思...
孙武 2025-06-19 兵圣与谋臣:孙武与伍子胥的时空对决与历史定位在春秋末期的历史舞台上,孙武与伍子胥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共同照亮了吴国崛起的征程。一位是隐居罗浮山的“兵学至圣”,一位是背负血海深仇的“谋臣典范”,两人的命...
孙武 2025-06-05 先轸与孙武:春秋军事巨擘的巅峰对决春秋时期,诸侯纷争,战火连天,无数军事家和将领在这片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先轸与孙武作为两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们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备受后世赞...
孙武 2025-05-21 孙武临死前三大预言:跨越时空的精准预见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与历史研究的璀璨星河中,孙武宛如一颗最为耀眼的巨星。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更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孙武...
孙武 2025-04-07 兵家至圣孙武的练兵之道,孙武是如何练兵的?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孙武被誉为“兵家至圣”,他的《孙子兵法》更是被奉为军事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这位军事奇才究竟是如何练兵的呢?一、严明军纪,...
孙武 2025-03-21 孙子逝世之谜:历史尘埃下的未解之局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孙子(孙武)以其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深邃的战略眼光,被尊称为“兵圣”,所著《孙子兵法》更是被誉为“兵家圣典”。然而,关于这位伟大军事家的逝世...
孙武 2025-03-14 孙武国籍探秘及孙子兵法的重视历程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孙武无疑是一位璀璨的明星。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战争智慧,著写了流传千古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一、孙武的国籍之谜孙武,约生于公元...
孙武 2025-02-25 孙子、孙武、孙膑:历史军事奇才的辨析与关系探究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孙子、孙武、孙膑这三位名字相近的人物常常被提及,他们各自在军事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然而,他们是否为同一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常常让人产生...
孙膑 孙武 2025-02-21 孙子、孙武、孙膑:军事世家的传奇人物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孙子、孙武、孙膑三位名字相近的军事家常被提及,他们各自在军事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三者...
孙膑 孙武 2025-02-11 从没带过兵的孙武为什么能够写出孙子兵法?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孙武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战略思想,成为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仅是《孙子兵法》的作者,更是战争艺术的开创者之一。然而,令...
孙武 2024-11-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