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个历史非常丰富的朝代,作为一个距离现代最近的古代朝代记录,从建朝开始到灭朝每一代君王都有其丰富的故事可言。今天来说说皇太极,他有15个兄弟,他并不是优势最好的那个,甚至还是处于劣势,为何他能继承到努尔哈赤的汗位。
清,应该说是金,那时候还没正式改名大清,还是努尔哈赤当政建立的金。努尔哈赤打下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国家基础,但是并不立继承人,而是实行八王共治政策,也就是把国家全部交给他之前设定的八旗的旗主八个贝勒来共同管理。其中汗位人选就让八个人自己选,选能虚心听取谏言的有才德之人来当,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就要在相对优秀中的人提选。就这样立下后金的继承人新规则。努尔哈赤这样做,自然有他一番考虑。

首先,在女真人对自己子嗣的财产继承习俗中,有一个特殊的传统,就是小儿子能直接得到父亲那部分的财产。也就是排行在前面的儿子成年之后便就分家出去,独立生活,一直到最小的儿子出生,就只留下最小的儿子在身边守护,一来是为了避免小儿子因为年纪小的优势而占不到什么好处,另外也是为让其他儿子可以优先去发展,只要众多儿子壮大了,整个家族才能壮大。
但是这是财产方面的分割模式,并不是事业方面的,也就是说女真人父辈让最小的儿子来继承他的财产,但不表达最后他的事业会给到最小的儿子来继承,其他的儿子一样有平等继承事业的资格,也就是说事业的继承是择优而选。努尔哈赤最后会做这样的继承规则,也是因为他经历过,他是长子,但是他却继承到了父辈的事业,所以他觉得这样非常可行。
其实,努尔哈赤在为身后事考虑的时候,也有想过是否直接定一个最优秀的,实力最强的人来继承他的汗位事业。但他想到如果这样,这个人太容易得到主位了,难免会飘起来,利用位高权重,众人只能服从的态度搞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来。比如他的大儿子代善,他在众多兄弟中实力最强,也非常优秀,但是经常搞事情,比如打压弟弟们,又调戏他的后宫妃子,让他非常失望。而且人无完人,在圣明的人都需要有人来监督,以及制衡。
所以努尔哈赤立下八王共治的规则的时候,就让他们一定要有共同治国的责任,也要互相监督和制衡,谁的权利都大不过谁的,力量基本势均力敌。且每个人都有弹劾权和推荐权,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出现不德的行为,可以进行弹劾并推荐选取新的旗主,当然这个旗主也是被弹劾者的家族成员,比如兄弟合作子嗣。
而这样的制度也给他的子嗣留下了竞选汗位的难题。每个人都可以竞选汗位,而每个人都有汗位支持权,就是如果其中某个贝勒想上位,就需要其他的贝勒的支持,就算你是最强最厉害的贝勒也一样,否则想上位,免谈。但其实在努尔哈赤下这个规则的时候,代善是没有能够参与的,只有他的儿子能参与,作为一个制衡的象征。
在八旗设立的划分上,努尔哈赤基本是让自己的子嗣和兄弟来当位,来看一下八旗所主的分布势力图:正红和镶红为代善为主;镶蓝为阿敏所执;正蓝在莽古尔泰手中;正白就在我们的主角皇太极手中掌握;镶白是杜度的,命从代善;正黄和镶黄是阿济格兄弟的势力,其中正黄立的赫舍里家族是主角皇太极的绝对粉丝,对皇太极惟命是从。
努尔哈赤驾崩的时候没其他人在,就只有大妃阿巴亥在,也就是就算她伪造一个继承遗诏出来,国内众人也是不要接受的。对于阿巴亥一团伙的野心,四大贝勒早就知道了,决定先设计把阿巴亥给除了,后面夺位的事才能顺利。就这样用殉葬的理由,让她陪努尔哈赤去了。最直接以及最大的威胁已经除掉了,那么就要进入四大贝勒抢位的正题了。四大贝勒中,皇太极虽然整体战绩和声望都是最高的,但是他的势力确实最低的,他不如其他兄弟背后都有强大的力量作为支持,他只能靠笼络其他方的强大势力来支持他并成就他要成为大汗的计划。
首先代善一方,因为资历和其母亲背景,他有优势最为强大。但他因为早在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就被撤了与旗主的位置,他想争也要说服他的儿子们来支持他。但是可惜,他最器重的儿子是皇太极的忠实粉丝,对皇太极上位表示非常的看好并大力支持。对于代善想竞争上位只有劝说,让他不要趟这趟回水,稳居后线,作一个皇太极的支持者,享皇太极上位之后的好处。就这样,皇太极本身势力最弱,因为有代善一方的支持,变成了最强的一方。
另外莽古尔泰一方,与代善一样,对汗位早已盯上了。但是他的弟弟德格类与皇太极同感患难过,两人关系很密切,故而他是非常积极支持皇太极。德格类不支持自己亲哥哥,而选择支持同父异母的兄弟,也是因为他们两兄弟之间的历史隔阂,生母之死的事情让德格类心里一直有芥蒂,这让皇太极有了介入的机会。看到弟弟不支持自己,还极力各种说服自己支持皇太极,再加上代善一方的态度,他便也放弃了汗位的竞争,支持了皇太极。
最后是阿敏,四大贝勒中的两大势力都是皇太极的支持者了,剩下他自己,要对抗只能是力不从心。为了长远发展,选择放弃改为支持。如此一来四大贝勒就集成了一个皇太极领导的大团队,四大贝勒可集了八旗中的六旗,而多尔衮那边只有两旗,这样的局势太明显了,多尔衮无法再翻身抗衡,只能选择臣服。最后,皇太极当位,拿下了努尔哈赤的汗位,开启他辉煌的一生,成为大清第二主。
1629年冬,后金(清朝前身)汗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突破长城防线,直逼北京城下。这场被称为“己巳之变”的战役,因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千里驰援而成为明末战争史的关键转折点...
皇太极的皇后 袁崇焕 2025-10-31 1629年北京围城:袁崇焕回援的军事影响与历史困局1629年冬,后金(清朝前身)汗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突破长城防线,直逼北京城下。这场被称为“己巳之变”的战役,因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千里驰援而成为明末战争史的关键转折点...
皇太极的皇后 袁崇焕 2025-10-16 鳌拜手握重兵却未造反:权力困局下的忠诚与现实公元1669年,康熙帝以“布库戏”为名诱捕鳌拜,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终结了鳌拜的权臣生涯。作为清朝三代元勋、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在皇太极、顺治两朝立下赫赫战功,更在...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0 哲哲皇后:五十一载春秋,见证大清开国风云哲哲皇后,这位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传奇女性,以五十一载春秋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她不仅是满蒙联姻的典范,更是大清王朝首位中宫皇后,其...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23 明末熊廷弼:军事天才与政治悲剧的双重镜像在明末风雨飘摇的辽东战场上,熊廷弼以“铁血书生”的姿态横空出世,用三年时间重建辽东防线,令皇太极感叹“熊经略在,安敢南顾”。然而,这位被后世称为“唯一能扼杀后金...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2 布喜娅玛拉与皇太极:历史与虚构的交织之问在女真族的历史长河中,布喜娅玛拉(即东哥)与皇太极的名字常被并提,但二人是否真正有过情感联结或婚姻关系,需从历史与文学两个维度进行辨析。一、历史真相:布喜娅玛拉...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0 和硕公主与固伦公主:清朝皇室嫡庶之别的具象化符号在清朝的公主等级体系中,“和硕”与“固伦”不仅是两个封号,更是皇室嫡庶制度的具象化符号。自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仿明制确立公主等级制度以来,这两个封号始终承载着...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09 八旗:清朝统治的基石与枷锁八旗制度,作为清朝最核心的社会组织形式,既是满族从部落走向帝国的军事利器,也是最终拖垮王朝的沉重枷锁。这项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的制度,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完...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28 八旗每一旗有多少兵马?深度解析清代八旗兵力配置清代八旗制度作为满族统治的核心军事与社会组织,其兵力配置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存亡。从努尔哈赤初创四旗到皇太极扩展为二十四旗,八旗的兵力规模与组织结构始终处于动态...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07 德因泽与皇太极:权力棋局中的隐秘博弈在清朝开国史上,德因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边缘人物。这位无姓氏记载、未生育子女的庶妃,因举报大妃阿巴亥与代善的暧昧关系而名留青史。然而,这场看似偶然的宫廷风波背后,...
皇太极的皇后 代善 2025-07-2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