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宫词》序幕,箭伤发作的宋太宗决意破除杜太后“金匮之盟”中传弟不传子的禁锢,越过本应继承皇位的秦王赵廷美,在自己的三个儿子中确立储君。
赵元侃能碾压秦王赵廷美与两个哥哥上位,完全得益于赵普力荐。而事实上,力推赵元侃成为储君者,却是《大宋宫词》第三集中得以登场的寇准。寇准不负厚望,明察秋毫,为赵元侃洗清了杀人嫌,巩固了赵元侃的太子地位,推动了剧情发展。
赵普与寇准,谁才是力助赵元侃成皇太子的功臣?在《大宋宫词》中是赵普,但事实并非如此。
《大宋宫词》中,宋太宗答应群臣彻查赵德昭被毒死一案,同意“大理寺少卿寇准负责彻查此案,寇准开始闪亮登场。
寇准出身名门望族,“少英迈,通《春秋》三传。”他考取进士之时,年仅19岁。宋太宗有个怪癖,深信“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每次在金殿考察进士时,经常嫌弃并淘汰少年英俊者。有人劝寇准殿试时虚增岁数,寇准断然拒绝欺君之举。考取进士后,他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兜兜转转重新成为京官。
寇准在宋太宗诏令百官言事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劲头,直言不讳对朝政“极陈利害”,与察言观色和善于打太极拳的政治老油条们形成鲜明对比,使“帝益器重之。”
他在吏部担任考察八九品官员的东铨期间,曾在金殿奏事,因建议不符合宋太宗心意而惹怒宋太宗。宋太宗几次发怒起身欲退朝,却被寇准拽住衣角不放,只得好好坐在龙椅上,被迫同意寇准的意见。宋太宗冷静下来后,“由是嘉之”,公开表扬:“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寇准秉性刚直,嫉恶如仇。朝廷处理过两桩贪腐受贿案件,犯罪情节较轻的的祖吉被处以死刑,受贿千万的王淮在大老虎哥哥庇护下,仅被撤职杖责,且很快官复原职。朝臣议论纷纷,寇准亦忿忿不平,一直寻找机会进谏。
恰逢次年春大旱,宋太宗邀请群臣“问时政得失。”群臣宽慰他,干旱纯属天意,与皇上德政无关。
寇准却直言不讳:“《洪范》云,天人相互感应。可见,大旱是因我朝刑罚不公!”
宋太宗大怒,起身回后宫。怒气平息后,宋太宗悟出寇准太宗言有所指,特意召其入后宫问他为何说刑罚不公?寇准请他将二府同时召入后,才有理有据道“去年,祖吉与王淮均犯贪腐受贿罪。
祖吉赃少被杀头,‘盗主守财至千万’的王淮却因哥哥王沔身居高位而逍遥法外。这不是刑罚不公又是什么?”宋太宗厉声责问王沔,得知寇准所奏属实后,被寇准的忠君爱国之心感动,“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寇准凭借自己的忠诚与才干,得以进入朝廷决策圈子。
寇准与同事因一件小事闹到宋太宗面前,宋太宗为摆平关系,将二人各打五十大板,把寇准赶出朝堂出任青州知府。寇准出京后,宋太宗“念之,常不乐”,经常问左右:“寇准在青州乐乎?”复召寇准入京之意极为明显。“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都为寇准说好话。寇准在青州只呆了一年,便回京“召拜参知政事宰”,又加“给事中”。
可见,寇准是以卓越的行政能力得以封相和成为皇宫政治顾问,而非以善于侦破疑难杂案而进入宋太宗视野。换言之,《大宋宫词》中给予寇准“大理寺少卿”身份,不仅降低了他的政治地位和权力,更改换了他的专业与特长。
宋太宗决定破除“传弟不传子”的祖训后,秦王赵廷美郁愤难平,后因“被谋反”于38岁时在流放地房州“因忧悸成疾而卒。”
宋太宗长子被理所当然视为第一皇位继承人,但他却因四叔冤死而精神失常被废为庶人,自动退出皇位争夺战。
陈王赵元僖被封为开封府尹兼侍中,成为公认的准皇储。他力挺第三次拜相的赵普,赵普投桃报李为他美言,使他晋封许王,稳固了皇储地位。赵普被罢相后,赵元僖见风使舵,与宰相吕蒙正眉来眼去。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赵元僖早朝后突患恶疾,当日病逝,年仅28岁。
宋太宗一子发疯一子夭亡,痛不欲生,遂暂停立储之事。有些大臣哪壶不开提哪壶,“上言请立太子。”宋太宗大怒,将这些没有一点儿眼力劲的大臣“谪之岭南”,使朝臣自此无人再敢议论立储之事。
可是,随着箭伤的频繁发作,宋太宗再也无法回避立储问题。他把寇准从青州召回京城后,主动征求意见:“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寇准意味深长回答:“陛下为天下选择储君,一不可与妇人和宦官商议,二不能与近臣商量。臣希望陛下自己选择能够‘副天下望者。’”
宋太宗低头沉思良久,屏退左右后低声问:“襄王可乎?”寇准顺水推舟:“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宋太宗由此下定决心,“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宋太宗携赵元侃至祖庙举行告祖仪式后,回宫途中,闻讯而来的“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宋太宗醋意大发,召问寇准:“太子才立,就如此深得人心。这是想把我置于何地?”
寇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宋太宗依然半信半疑,进后宫问嫔妃们同样的话,“宫中皆前贺。”宋太宗这才相信寇准说的是实话,从后宫出来后,宴请寇准,君臣们“极醉而罢。”
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正月,宁远军节度副使赵汝愚暴卒于衡州(今湖南衡阳),时年56岁。这位宋太宗八世孙、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的宗室宰相,在“绍熙内...
宋太宗 2025-09-03 小周后其实没有死?历史迷雾中的另一种可能公元978年七夕,汴京的月光洒在李煜的囚居小院。这位南唐末代君主在《虞美人》的绝笔中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随后被宋太宗赵光义赐牵机药毒杀。...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8-29 赵光义皇位传承:从“金匮之盟”到赵恒继统的权力变局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皇位由第三子赵恒继承,史称宋真宗。这场看似平稳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北宋初年皇位继承制度的深刻矛盾——从“金匮之盟”的...
宋真宗 宋太宗 2025-08-18 寇准“双天官”之谜:北宋官场中的特殊称谓与权力密码在北宋官场的历史长河中,“双天官”寇准的传奇故事始终是民间与学界热议的焦点。这个看似矛盾的称谓,既承载着北宋官制演变的独特轨迹,又折射出寇准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寇准 2025-08-11 雍熙北伐失败原因解析:战略误判、将领失和与制度缺陷的三重困境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以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北伐,试图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战役,最终因东路军岐沟关惨败、西路军杨业殉国而彻底失败,迫...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7-25 卢多逊:功过交织的北宋权相,能否冠以“好官”之名?北宋初年,卢多逊(934—985年)以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为起点,从后周进士起步,历经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官至宰相,成为北宋初期政坛的核心人物。然而,这位以“...
宋太宗 2025-07-22 末代北汉主的汴梁岁月:刘继元投降后的生存轨迹与历史回响在五代十国的烽烟中,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统治。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当宋太宗赵光义站在太原城北的连城台上,看着这位曾经不...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27 赵光义与金匮之盟:皇权更迭下的历史迷雾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赵士程:南宋宗室情痴的专一婚姻与悲剧人生在南宋的烟雨江南,一段跨越世俗偏见的婚姻,将宗室亲贵赵士程与才女唐婉的命运紧紧缠绕。这位宋太宗玄孙之子的情感抉择,不仅颠覆了当时对再嫁女子的歧视,更以一生未娶的...
宋太宗 2025-06-16 赵光义三位皇后:权力与情感的交织轨迹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作为宋朝第二位皇帝,其三位皇后的人生轨迹与北宋宫廷政治、家族权力格局紧密相连。从淑德尹氏的追封哀荣,到懿德符氏的早逝遗憾,再到明...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