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心人,白头不相离”这句诗非常的出名,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但了解这句诗的作者以及背景故事的朋友可能就不多了,今天正好借此机会跟大家简单介绍下“愿得—心人,白头不相离”中蕴藏的故事。实际上这里面是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还有专一的态度。其实古人和现代人的基本爱情观都是一样的,谁都不喜欢遭受背叛,厌恶喜新厌旧之人,但想要得到一份长久纯真的爱情,也并非易事。
该诗句的作者是汉朝才女卓文君。原作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叫《白头吟》。
据《西京杂记》卷三记载卓文君作《白头吟》。相传卓文君十七岁便守寡。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她一听倾心,一见钟情。他们的爱情遭到了作者父亲的强烈阻挠。作者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幸福的追求,毅然逃出了卓府,与深爱之人私奔。可是司马相如却让作者失望了。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之后,久居京城,产生了纳妾之意。于是作者作《白头吟》,表达她对爱情的执著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但是白头吟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仍有争议。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译文:
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
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
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泼可爱!
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全诗每四句构成一个意群。诗意递进,稳当而有规律。大致又可分为两个部分。“沟水东西流”以前叙述女子与男子相决绝的场景,“凄凄复凄凄”以下写她由自己爱情生活经历的曲折引出对女子要怎样的择偶标准的一种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为读者完整的塑造了一个容貌窈窕美丽,性格似柔实刚的,感情丰富真挚的女子形象,还给涉世未深的女子奉献了切实,深刻,有益的生活诲语。叙事性与教诲性相结合成了本诗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卓文君,西汉时期有名的大才女。父亲是冶铁巨商卓王孙,家境十分富裕。卓文君本人姿色娇美,精通音律,才貌,家世都是一等一的优秀。
一日,司马相如受邀去卓家赴宴。在宴席中,他向卓文君大胆告白,借琴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之情。卓文君一下就明白了司马相如的意思,让婢女代表传话,表示自己愿意随他而去。于是两人约定私奔,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牵手离开,一路奔向司马相如的老家成都。
沉浸在爱情里的卓文君并未意识到自己这个决定有多草率。等到了司马相老家,她才知道意中人是家徒四壁的穷才子,她们不得不想办法维持生活。毕竟爱情不能当饭吃。为了生活,卓文君把身上值钱的东西一件件拿去典当,可没有经济来源,早晚也是坐吃山空。万般无奈之下,卓文君劝司马相如和她回到临邛去,由她出面向同族兄弟们借些钱做点小生意,这样可以勉强维持生活。
一无所有的司马相如自然是没有异议,跟她一起到了临邛。他们把车马卖掉做本钱,开了一家酒馆。卓文君当垆卖酒,掌管店务;司马相如系着围裙,夹杂在伙计们中间洗涤杯盘瓦器。卓文君的父亲知道这件事,心里又气又无奈。女儿不顾礼教,与人私奔,他已经觉得很丢脸了。没想到他们又来这么一出,这叫他的脸往哪里搁?
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他最后还是心软了,点头承认了他们的感情。并分给卓文君奴仆百人,铜钱百万,又把她出嫁时候的嫁妆一并送去。于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带着奴仆钱财回到成都,购买田地住宅,过上了富足美满的生活。
卓文君想要的是纯洁无暇的爱情,想要的是情深意重的好男儿,即使此时的司马相如前途光明,声名在外,那又如何?她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爱上他,对他不离不弃,她想要的从来就不是他的功成名就。可即使想象中的爱情幻灭,她也不会哭哭啼啼,她当初离家时就未曾哭泣害怕,那现在的她同样不怕。她和当年一样富有勇气,无畏无惧。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即使最后司马相如认错道歉,放弃纳妾,但那又如何?这段感情早已名存实亡。
美好的爱情终究抵不过现实的诱惑,卓文君好在家庭背景强大,如果她是穷苦人家的女儿,或许就没有这首《白头吟》了。
在隋唐之际的草原与中原政治版图中,东突厥汗国的兴衰史堪称一部充满权谋、战争与背叛的史诗。作为东突厥最后两位核心统治者,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的叔侄之争,不仅决定了突...
2025-09-22 梁鸿与孟光:隐逸高士的终章与精神永续东汉隐士梁鸿与妻子孟光的故事,以“举案齐眉”的典故成为后世夫妻相敬如宾的典范。然而,这段传奇的结局并非止步于吴郡的廊下舂米,而是以梁鸿的离世与孟光的归隐为句点,...
2025-09-22 孙思邈的年龄之谜:101岁还是142岁?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审视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寿命问题,堪称中国医学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从《旧唐书》到民间传说,从学者考据到网络热议,关于其生卒年的争议持续千年。一、历史文献的矛盾:...
2025-09-22 罗隐最著名的诗:穿透时代的锋芒与哲思晚唐五代诗坛群星璀璨,罗隐以“愤世嫉俗”的笔锋独树一帜。这位历经二十余次科举落第的诗人,将仕途失意化作笔下雷霆,其诗作或针砭时弊如利刃出鞘,或咏史抒怀似黄钟大吕...
2025-09-22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殷开山的真实地位:历史误读与真相还原在大众对唐朝历史的认知中,常出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无殷开山”的误解,这一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忽视了贞观年间政治表彰体系的复杂性。作为唐初开国功臣,殷开山不仅位列...
2025-09-22 谢翱为何落籍揭阳:抗元遗志与家族迁徙的历史交织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下,宋室危亡之际,一位布衣诗人以家国大义为笔,在潮汕大地上书写了气节与血脉的传奇。他就是被誉为“宋末诗坛之冠”的谢翱(1249-1295)。...
2025-09-22 杨素是忠臣吗:历史褶皱中的忠奸之辨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隋朝权臣杨素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朝开国的军事支柱,也是后世史书中“奸臣”的典型代表。这种矛盾的评价,源于他复杂的人生轨迹与时代...
2025-09-22 张耒: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与时代精神的映照者在北宋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张耒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与人格力量,成为一颗不可忽视的璀璨星辰。他不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更是一位历经宦海沉浮却始终坚守文学理想与人文关...
2025-09-22 解放黑奴的领袖:亚伯拉罕·林肯——以法律与战争终结奴隶制的美国总统在人类文明史上,解放黑奴的壮举不仅改变了数百万人的命运,更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里程碑。而在美国,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核心推动者,正是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他...
2025-09-22 宇文恺有后代么:历史脉络中的家族存续探究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宇文恺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规划与设计才能,缔造了隋唐两代的都城典范——大兴城(唐长安城)与洛阳城。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从他的辉...
2025-09-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