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苏联来说,斯大林的突然去世是能够决定苏联命运的突发事件,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斯大林去之前,没有明确的指定谁是接班人,这导致了苏联迎来了一场大政治斗争。结局大家都知道,赫鲁晓夫成为了接班人。那么作为苏联最重要的领导人,斯大林生前必然是要确定接班人的,那么为何在他去世的时候无人接班呢?斯大林在病逝前真的没有指定过接班人吗?
首先,斯大林的确死得很突然,但死时已经74岁了,这个年龄对斯大林来说也不老,他必定对谁来接他的班有自己的打算,从资料来看,斯大林选了接班人,但都没有最后明确。
苏联历史学家麦德维杰夫曾说,斯大林死时没有留任何政治遗嘱,也没有指定谁是接班人。而当时苏联政治局中30多人中,没有一个敢说是斯大林接班人。
但真正掌握权力的只有三人:部长会议副主席马林科夫、国安委主席贝利亚、外长莫洛托夫。当时被称为“临时三驾马车”。但三人也没有被明确指出谁是接班人,特别是莫洛托夫,斯大林临死前已经被边缘化。因此所谓的三驾马车,也只是临时性的,名不正,但言顺。
不过斯大林曾指定过接班人,二战后,有一天,斯大林在里扎湖休息时,曾感慨自己老了,应该考虑接班人。他说部长会议主席是沃兹涅先斯基,党的领导人是库兹涅佐夫。
斯大林说完后问同行的人,便没人反对他。此后,斯大林再没有说过谁是接班人的事。
库兹涅佐夫曾任列宁格勒州委第二书记,卫国战争时,他在波罗的海舰队任军委员,还任北方和列宁格勒前线军事委员会委员。1941年,苏联最困难时,列宁格勒被三面包围,斯大林给库兹涅佐夫写封信,要求他全力保卫列宁格勒,并对他说“希望寄托你身上”,还签上名,放了一包斯大林喜欢抽的香烟。用专机把这封信送到被围的列宁格勒,交给库兹涅佐夫。
据后来历史学家称,这是斯大林一生中唯一夹带礼物的亲笔信。因为当时形势太危险了,没人知道未来如何,苏联是否能挺住,斯大林没底,他也着急上火。
当时列宁格勒州由库兹涅佐夫负责指挥防御,因为日丹诺夫书记生病。他不仅要组织防御,还要筹措供应食品,他和儿子一起戴上头盔,到前线鼓舞士气。前线人员最喜欢库兹涅佐夫。
1946年,二战后,斯大林并没有食言,把库兹涅佐夫调入莫斯科工作,任苏G组织局委员,负责契卡、内务部、秘书处工作,还掌管人事。
在此期间,斯大林多次公开称,库兹涅佐夫就是他的接班人。但库兹涅夫却没想到,马林科夫与贝里亚对他恨之入骨,因为马贝二人也是斯大林身边最亲近的人。
1948年,日丹诺夫突然去世,当时死因很奇怪,还造成了“日丹诺夫案”,库兹涅佐夫失去了最硬的靠山。但此时库兹涅佐夫却没想到,有人向斯大林告密,揭发了库兹涅佐夫在列宁格勒的“罪行”,说是列宁格勒的保卫战的纪念馆比莫斯科保卫战纪念馆修的还豪华,还说库兹涅佐夫从不提这是斯大林的功劳。
正是这封揭发信,让斯大林对库兹涅佐夫有了看法,不再信任他。1949年,苏联解除了库兹涅佐夫所有职务,并立即逮捕他。1950年,列宁格勒法院审讯了库兹涅佐夫,在庭审中,库兹涅佐夫坚决否认,但最终还是被判了死刑。
另一个接班人是沃兹涅先斯基,此人出生于农村,当过印刷工人,1919年加入俄共,后来在当地共青团工作,被保送斯维尔德夫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毕业后到顿巴斯任叶纳基耶沃冶金厂宣传员和书记。后来一直干到苏联中央监察委员会工农监察部工作,1934年成为苏联监察委员会委员。
1941年,沃兹涅先斯基干到了候补委员。卫国战争时任苏联国防委员会委员,这是战时一个最高领导机构。二战后,他当选最高苏维埃代表。
1947年至1949年,沃兹涅先斯基当选政治局委员,进入30人核心领导层。日丹诺夫死后,斯大林很恼火,下令彻查,作为日丹诺夫亲信,也是“列宁格勒帮”成员,1950年被处决了。沃兹涅先斯基死的最悲催,他被指定接班人后,就有人嫉妒他,而嫉妒他的就是“莫斯科帮”成员。但日丹诺夫案件让斯大林失去理智,很多人冤死。
1988年2月,戈尔巴乔夫给沃兹涅先斯基恢复名誉,追认为党员。
斯大林突然去世,苏联最高层也突然进入真空状态。当时贝利亚作为内务部长,掌握秘密警察和核导弹计划,他是公认的二号人物,而马林科夫是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是苏G一把手,但斯大林之前注重把权力向部长会议主席过渡,赫鲁晓夫权力并不大。
贝、马、赫实际上是“三人组”,但赫鲁晓夫权力最小。斯大林去世后,当时对苏联进行的改革是贝利亚主导。赫鲁晓夫是高手,他知道贝利亚如果“继位”,他必然遭殃,于是联合马林科夫把贝利亚搞掉。
贝利亚死得也很惨,有人说他是罪有应得,其实是权力斗争牺牲品。搞掉贝利亚后,赫鲁晓夫就开始搞马林科夫。当时马林科夫的确被国内外认为是接班人,我国当时还印了马林科夫大量头像。因为从斯大林部署看,马林科夫是顺位接班人。
马林科夫可是斯大林最忠实的人,他最早的时候不起眼,1918年时进入苏军工作。二战中担任能写的政工干部。此后又调到斯大林身边工作,实际上担任是“秘书长”工作。
马林科夫在斯大林身边工作很稳,斯大林去世后,如果马林科夫自认为是接班人或许就能成功。但马林科夫不是一个政治斗争的高手。有人说他不爱说话,实际上他没什么能力。最终败在赫鲁晓夫手下。
马林科夫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后,1962年离休,直到1988年在家乡去世。
作为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1017-1073)的名字不仅承载着哲学思想的深度,其拼音"zhōu dūn yí"更成为中...
2025-08-08 安徒生童话作者: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文学传奇在儿童文学的璀璨星空中,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的名字如北极星般永恒闪耀。这位19世纪丹麦作家以168篇童话构...
2025-08-08 蓼国国都:历史长河中的文明坐标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版图上,蓼国作为淮夷在中原地区建立的重要诸侯国,其国都的选址与变迁不仅是地理坐标的转移,更承载着政治、文化与族群演进的深刻内涵。通过梳理历史...
2025-08-08 谁击落了“红男爵”?——一战史上最持久的军事谜团1918年4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上空,德国王牌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这位被协约国称为“红魔鬼”、被德国民众尊为“空中骑士”的传奇人物,驾...
2025-08-08 大流士的人种之谜:历史、传说与考古的交织在古代波斯帝国的辉煌篇章中,大流士一世(Darius I)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波斯从部落联盟到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帝国的崛起之路。然而,关于这位传奇君主...
2025-08-08 高适妻子:隐于诗史的坚韧身影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高适以边塞诗的豪迈与人生际遇的跌宕著称。然而,这位“大器晚成”的诗人背后,有一位鲜为人知却极具韧性的女性——他的妻子李氏。她虽未在正史中...
2025-08-08 伊拉斯谟名言:穿透时代的智慧之光在文艺复兴的星空中,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以“北方人文主义之父”的盛名,用拉丁语编织出跨越时空的智慧锦缎。他的文字如手术...
2025-08-08 布衣卿相:跨越千年的阶层跃升密码“布衣卿相”这一成语,既是对古代士人阶层突破身份桎梏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官僚制度从世袭垄断向才能任用转型的缩影。从先秦到明清,这一现象贯穿多个历史时期,其内涵随...
2025-08-08 刑天与盘古:神话维度下的力量与精神之辨在中国上古神话体系中,刑天与盘古分别以“抗争之魂”与“创世之神”的形象成为永恒的文化符号。若以“厉害”为评判标准,需从神话原型、文化象征、精神内核三个维度展开对...
2025-08-07 杨一清与王阳明:明代名臣的相知与交锋在中国明代历史上,杨一清与王阳明作为同时代的杰出人物,其关系既包含惺惺相惜的提携,也暗含政治立场的博弈。二人的人生轨迹交织着师友之谊、权力制衡与学术分野,共同勾...
2025-08-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