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是明万历年间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而张居正最成功的一项改革,就是推行了“一条鞭法”。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条鞭法,其实并非张居正首创,而是在明代嘉靖年间,就已经有人提出并局部推行,张居正真正作用是将一条鞭法推向全国!
1573年,万历元年,张居正是内阁首辅,为了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一场变法革新运动,史称“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主要有五个:一是针对吏治的考成法,犹如今天的KPI考核,二是国防军事上提出“外示羁、内修守备”,三是经济上举动就是1581年推出的一条鞭法,四是新修水利,五是清丈田亩。
其中,“一条鞭法”上承唐朝两税法,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就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是一次不完全的“摊丁入亩”。在明朝一条鞭法的基础之上,才有后来清朝雍正比较完全的“摊丁入亩”。
张居正改革之后,明朝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跳跃性的进步。张居正去世之后,其他改革全部废除,但唯独“一条鞭法”保留了下来。
可以说,一条鞭法打破了历史上的两税法,那么这么重要的税法制度,到底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呢?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提出一条鞭法的此人,一直梦想收复越南,为此不惜与王阳明翻脸。此人叫桂萼。
历史上的桂萼,江西余江人,是正德年间进士,起初担任一些知县芝麻小官,却能“端正风俗,抑制豪强,政绩颇著”。然而,由于桂萼一直主张均平赋役,每到一地都着手于丈量土地,得罪了不少豪强,于是被逼辞官。比如,正德年间任成安知县时,排除多方阻难,完成了清丈土地的工作,成安“原额官民地二千三百八十六顷五十九亩九分”,清丈之后,“均量为大地二千七百八十一顷四分五厘”,而丈地之后,桂萼“计亩征粮,民不称累”。
后来,王阳明(王守仁)在江西剿匪时,为了方便管理,本想将桂萼家乡合并到旁边地区,桂萼为了避免这一情况,于是主动帮助王阳明剿匪,在王阳明的推荐之下,桂萼重出江湖。
嘉靖皇帝上台之后,因为大礼议一案朝堂争议很大,皇帝与大臣处于僵持状态。最终,桂萼建议在太庙之侧,另建小祠祭祀,使嘉靖争得了面子,又比较好地解决了所谓“统嗣”问题,得到嘉靖皇帝的赞赏,从而迅速进入内阁,而且升迁之快,史不多见。所谓大礼仪之争,因为嘉靖是正德堂兄,他上台之后,亲生父母该不该进入太庙享祀是皇帝与大臣争论的焦点,桂萼建议就让皇帝与大臣各取所需,照顾了各方诉求。
任何一个时代,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实现心中抱负,必须要手中有权。
之前,桂萼一直是底层官员,人微言轻,即便看到了明朝赋税弊政所在,尤其是均法和十段册法的不足,但却无法影响朝廷。随着桂萼升官,且又简在帝心,于是想要实现均平赋役和清丈土地的政治抱负。
所谓“均徭法”,是以人丁、税粮(即丁粮)多寡为基准设定户则,均派杂役,分为上户、中户、下户等。问题在于,户等划分标准很不一致,户等一样,而实际产可能相去甚远,而户等一样又要承担同等的差役,简单的说就是年赚1千万与年赚10个亿都是上户,两者其实相差太大,但负担却一样,明显不合理,必然利于大富豪逃税。
所谓十段册法,其实就是对“均徭法”的改进,在对各户丁粮作彻底清理之后,将原本粗略的上户、中户、下户,进行重新细分为十段,相当于有了十个户等,由此对应承担相应的差役。但这一办法还是有问题:此地十段和彼地十段的丁产仍很难一致,最终徭役的负担还是不均平。
1530年,桂萼根据自己的经验,向朝廷提出了最新的赋役改革意见,进呈了《任民考》疏,这就是一条鞭法最原始的依据。同年,户部尚书梁材根据桂萼关于“编审徭役”的奏疏,总结为“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1531年,御史傅汉臣将这种办法称为“一条法”,也即后来的“一条鞭法”。
鲜为人知的是,一条鞭法提出之后,立即得到实施,但由于损害了官绅地主的经济利益,初期阻力非常大,根本无法清丈田亩,因此进展缓慢,且只在部分地区实行。1578年,张居正铁腕执政,下令清丈全国土地,清查溢额脱漏,并限三年完成,于是掌握了全国土地田亩情况之后,才在1581年全国推广。总之,一条鞭法是在张居正手里全国推广的,但最先提出者是桂萼。
除了一条鞭法之外,桂萼还有两大传奇,令人叹为观止。
首先,王阳明担任两广总督之后,桂萼写信给王阳明,希望王阳明借机收复安南,恢复大明曾经的国土。但王阳明认为明朝财政状况过于糟糕,根本无力支持大规模军事行动,于是拒绝收复安南。此举让桂萼或让怀恨在心,王阳明死后,桂萼攻击王阳明,甚至上疏嘉靖皇帝,把王阳明的爵位给剥夺了,并且开始全国性打压阳明心学,“申禁其学”。
其次,与徐光启等诸多明朝很多官员一样,除了儒学之外,桂萼也有十分精通的“选修科目”——地理。或许与桂萼重视土地管理有关,桂萼还是历史上著名的地理信息学家,著有《历代地理指掌》、《明舆地指掌图》,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家,并非全是我们传统认知中的保守、愚昧、尸位素餐,其实几乎历代都有勇于改革与拥有改革眼光的政治家,只是有些鲜为人知罢了,上述的桂萼就是其中之一。当然,相比管仲、商鞅、桑弘羊、王安石、张居正等而言,桂萼的改革幅度较小,历史影响不够大。
明朝万历年间,曾出现一段被后世称为“万历中兴”的短暂繁荣时期。在首辅张居正的改革推动下,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强盛,一度呈现出“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的盛世...
张居正 2025-09-04 万历晚年:在悔恨与追忆中怀念张居正万历十年(1582年),当张居正病逝于任上的消息传来,年轻的万历皇帝或许未曾料到,这位曾以铁腕手段辅佐自己十年的首辅,会在他余生的岁月里成为一道挥之不去的影子。...
张居正 2025-08-27 聂豹与张居正:江右心学脉络中的师承与政治分野在明代思想史与政治史的交织中,聂豹与张居正的名字因一条隐秘的学术脉络相连,又因截然不同的政治选择而分道扬镳。作为江右王门学派的核心人物,聂豹通过“归寂”说重构阳...
张居正 聂豹 2025-08-14 张四维是张居正的学生吗?历史迷雾中的师生疑云在明代万历朝的政治舞台上,张四维与张居正的名字常被并置提及。作为万历首辅张居正的继任者,张四维在张居正去世后迅速主导了“夺情案”的平反,并着手清算张居正改革措施...
张居正 张四维 2025-07-02 张居正的子孙命运:显赫与沉沦的家族兴衰史张居正,这位明朝万历年间力挽狂澜的首辅,以“一条鞭法”等改革重塑帝国命运。然而,这位权倾朝野的改革家的子孙命运,却如明末政局般跌宕起伏。从簪缨世族到籍没流放,张...
张居正 2025-07-01 谭纶与张居正:从同僚到盟友的改革双璧谭纶与张居正,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两位重量级人物,其关系跨越军事与政治领域,既是嘉靖年间抗击倭寇的战友,又是万历新政中改革派的同盟。谭纶以军事才能著称,张居正以政...
张居正 2025-06-26 古代改革难度为何那么大:四大枷锁下的历史困境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改革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当我们回望历史,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从商鞅变法到王安石变法,从张居正改革到戊戌变法,古代社会的...
张居正 商鞅 2025-06-18 万历对张居正鞭尸:权力博弈下的悲剧宿命在明朝历史的舞台上,万历皇帝与张居正的关系堪称一场波澜壮阔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大戏。万历对张居正的鞭尸之举,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背后隐藏着权力...
张居正 2025-04-08 张居正与张廷玉:跨越时空的治世能臣轨迹张居正(1525—1582)与张廷玉(1672—1755),两位相隔近二百年的政治家,分别以“万历新政”与“康乾盛世”的幕后推手身份载入史册。尽管史书未载二人存...
张居正 张廷玉 2025-04-07 张居正被抄家冤不冤?一幅对联揭示真相在中国历史上,张居正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作为明朝的内阁首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明朝国力得到显著提升,被誉为“救时宰相”。然而,他死后却惨遭抄家,家族...
张居正 2025-03-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