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司马懿害怕诸葛亮的原因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开始,诸葛亮就遇到了他人生中最后的对手司马懿。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交手中,留下过一个故事,那就是“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人们经常用这个故事来评判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军事水平高下。那么,这个事件是怎么回事呢?
一、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这个故事发生在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在他的最后一次北伐中,付出了他最大的努力。在这次战役前,为了解决粮草不足的问题,诸葛亮专门积攒了三年的粮草,并将这些粮草运往汉中。为了解决运输补给问题,他使用木牛流马进行运输,借助机械的力量解决了问题。
在军事上,诸葛亮投入了蜀汉的最大兵力。蜀军全部的兵力有十二万人左右,在过去北伐中,诸葛亮一般只带三分之二的兵力,剩下三分之一的兵力留守国内以防万一。但是这一次,诸葛亮带了十万人出兵,可以说达到了蜀军的极限。同时,诸葛亮邀请东吴一起出兵,对曹魏形成了东西并进的形势。
在作战指挥上,诸葛亮一改往日的沉稳持重的风格,采取了机动多变的战术。他不断寻找魏军防守的漏洞,主动出击,搞得魏军手忙脚乱,疲于奔命。这一切,引发了曹魏内部的忧虑,也引起了司马懿的思考。
司马懿一方面故意口出大言,贬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作战指挥。一方面千方百计的稳定战局,阻止诸葛亮进展。终于通过司马懿的努力,诸葛亮终究没有能够形成战役突破,只得和司马懿对峙起来。诸葛亮为了和司马懿决战,多次向司马懿挑战,但是司马懿守着战前与曹睿制订的战略。也就是坚守不战,等待诸葛亮粮草不济退走的时候,再加以追击。所以,司马懿坚守不出。
诸葛亮在多次挑战不成的情况下,使出了激将法。他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穿戴的衣服首饰,嘲笑司马懿如同女人一样胆怯。但是,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却对此不予理睬,而是为了寻找自己谜团的答案,款待了蜀军的使者。
当司马懿得知了诸葛亮食少事烦的状况后,明白了诸葛亮身体的处境。诸葛亮千方百计寻求与魏军的决战,是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问题。为此,司马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请求曹睿派监军前来帮助自己压制部下,继续与诸葛亮对峙下去。
诸葛亮看破了司马懿的企图,他将计就计,率领军队就地屯田。这一场战争,变成了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意志的较量。这中间的关键就是时间,看诸葛亮的身体与曹魏军队的坚守,哪个能够坚持得更持久。最终,诸葛亮的身体没能坚持到底,他带着满心的遗憾病逝于五丈原的蜀军军营。
当司马懿接到当地百姓的报告,得知诸葛亮已经撤军的时候,他按照既定的战略,出兵追击蜀军。可是,当司马懿追上蜀军的时候,蜀军却没有露出慌乱的情况。相反,蜀军展开了严整的阵型,向魏军摆出了进攻的姿态。司马懿一见,马上将军队撤退,回到营中坚守。蜀军吓退司马懿,从容的整军而去。
当司马懿发现蜀军已去,并且到蜀军留下的军营进行巡查后,才确定诸葛亮已经去世了。可是这个时候司马懿再出兵追击蜀军,已经追不上了。就这样,留下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司马懿得知这个故事后,也并不生气,他自嘲地说,我可以料生,可是不能料死啊。
二、司马懿为何惧怕诸葛亮。
大家认为司马懿对诸葛亮惧怕,并不是起自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在诸葛亮发动的第四次北伐中,司马懿就因为他对付诸葛亮的战术,遭到了部下的非议。这些部下中,反应最激烈的人就是张郃。
在司马懿率领魏军与诸葛亮蜀军交战中,采取的战术是尾随诸葛亮的蜀军,远远牵制。一旦诸葛亮要寻求与司马懿交战,司马懿就固守军营,不予应战。经过多次这样的较量,司马懿的手下忍耐不住,纷纷要求出战。他们甚至说出了司马懿畏诸葛亮如虎,让天下人耻笑的话。司马懿在无奈之下,只得出战,却遭受了卤城之战的惨败。
最终,诸葛亮因为粮草耗尽,只得撤军。在这个时候,司马懿却一改坚守不战的策略。他派出不愿意出战的张郃去追击诸葛亮。结果张郃在木门道遭到了诸葛亮的伏击,中箭身亡。这件事给了司马懿以深深的教训,留下了心理阴影。
其实,诸葛亮的许多战术都是蜀军特有的战术。这些战术从刘备时期流传下来,经过了战争的检验,行之有效。比如说这种在撤退中,给敌人以反击的战术,在诸葛亮初出茅庐时,刘备在博望坡就给诸葛亮展示过。当时曹操派夏侯惇率军攻打刘备,双方对峙了一段时间。于是刘备烧掉营垒,佯装撤退。在夏侯惇率军追击刘备的时候,遭到了刘备的突然袭击,吃了败仗。
这一切,肯定给当时初出茅庐的诸葛亮以很深的印象。在他的北伐期间,也应用了这一战术,结果屡试不爽。在他的第二次北伐中,围攻陈仓不下,因为粮食耗尽,敌人的援军即将赶到,诸葛亮率军撤退。魏军的悍将王双率军追击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打败,斩杀了王双。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他又用这种战术击杀了名将张郃。
我们可以想见,诸葛亮的这种战术使用得可谓炉火纯青。张郃作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久经战阵,对战场地形观察得十分仔细。要想让这样一位老将上当中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想见,诸葛亮在这场伏击战中用的巧思妙想。正是对诸葛亮的撤退反击战术不摸底,才是司马懿心里最害怕的地方。
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真相。
其实,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期间,是诸葛亮的军事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司马懿对诸葛亮摸底的时期。诸葛亮虽然自比为管仲乐毅,文武全才。可是刘备的手下军事人才很多,缺少的是治国理政的人才。因此,刘备时期,他更倚重诸葛亮的治国理政的才能,让他治理地方,保证自己足食足兵。
直到刘备去世前,由于遭受了多次惨败,蜀汉的两支北伐主力丧失殆尽。在这个时候,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司隶校尉,开始执掌军权。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托孤后,也不负众望,编练了新的蜀军。诸葛亮率领这支军队,南征南中,北伐曹魏,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虽然诸葛亮拥有很高的军事素养,但是理论还是需要实践的。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前三次,遭受了多次挫败,也提高了实战的能力。从第四次北伐开始,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开始日渐成熟。而司马懿正是在这个时候,遇到了诸葛亮。
司马懿在抵抗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时,也是在对诸葛亮的军事风格进行观察,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战略。他经过了卤城之战,领教了诸葛亮军队的战斗力,决定了不与诸葛亮硬拼的战略。他在诸葛亮因为缺粮撤军后,决定了针对诸葛亮的后勤困难,与诸葛亮进行物资的消耗战的战略。在诸葛亮撤军时,司马懿坚持张郃率军追击,也是要验证他最后一个战略,就是趁诸葛亮撤军而追击的战略。
这样,经过与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的对抗,司马懿形成了他对抗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战略,那就是“但坚壁据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久停则粮尽,掳掠无所获,则必走,走而追之,全胜之道也”。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在抵抗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战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坚守不出,一直熬死了诸葛亮,逼退了蜀军。
但是,在这个战略中,司马懿对其他的部分都有十足的把握,唯一没有把握的就是最后的那一点,走而追之。这就是因为诸葛亮率领的蜀军,所特有的撤退反击的战术,让他难以把握。即便是付出了张郃战死的代价,司马懿也只是得到了追击蜀军很可能上当的信息,其他一无所获。这样一来,司马懿所谓的全胜,是难以取得了。
这就是司马懿在追击蜀军的时候,心中一直十分忐忑不安的原因。由于他出兵仓促,没有能去蜀军留下的营垒先进行侦察。这使得他对于蜀军的撤退行动,有着各种猜疑。如果真的是诸葛亮已经病逝自然是很好,可是如果是诸葛亮故伎重施,那么自己就有重蹈夏侯惇、王双、张郃后尘的可能。
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当司马懿追上蜀军的时候,他看到蜀军严整的阵势,根本就没有诸葛亮去世的慌乱情况。司马懿心中第一个判断就是自己上了诸葛亮的当。为了防止自己遭受意想不到的损失,司马懿马上撤军,回到了安全的营垒之中。
结语:
在诸葛亮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中,他和司马懿进行了长期的较量。双方不但在战场上较量,还在意志上进行着搏杀。最终由于诸葛亮天不假年,病逝于五丈原,蜀军被迫撤军,使得司马懿获得了胜利。
不过,司马懿却没有达成追击蜀军的任务,更没有达成全胜。这是因为他惧怕蜀军的撤退反击战术,生怕遭到袭击。不过,他最大对手诸葛亮的去世,也让他如释重负。蜀军最大的一次进攻就此结束,以后曹魏也摆脱了最大的威胁。在这种心情下,司马懿对于他人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讥讽,也能够泰然处之。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火烧博望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千年之辩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