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备和刘邦都占据了四川,为何刘邦能统一天下,刘备只能败走夷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刘邦和刘备虽然都占据了汉中地区,地盘是差不多的。但除了地盘之外,其他所有的条件,刘邦基本上都优于刘备。
而且,最关键的是,刘邦面对的是一场混战,就算是最强的项羽,整体国力也远比不上后来的曹魏,这才给了刘邦可乘之机。如果把巅峰时期的刘备,放到东汉末年的混战阶段,刘备大概率也能统一天下。
但可惜的是,等到刘备拿下占领汉中的时候,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就已经定了。除了联合东吴对抗曹魏之外,刘备集团几乎没有其他选择,这才是最致命的。
当然,除此之外,刘备和刘邦面对的其他问题,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要想弄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我们倒是不妨先看一下,刘备和刘邦面对的局面,都有哪些不同之处。
首先说人口。
人口方面,刘邦的基础,要比刘备好太多了。刘邦入主汉中的时候,汉中以及巴蜀之地的人口数量,基本处于巅峰时期。刘邦就藩汉中的时候,都江堰已经建好了五十多年。随着都江堰的完工,整个巴蜀之地,由原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真正的天府之国。
后来秦始皇能够统一天下,一个稳定而且繁荣的巴蜀,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之前的五十多年里,整个巴蜀地区,基本上没有任何战乱。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这地方归秦国管,基本上只是作为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而在秦朝末年的时候,这地方基本上也没怎么打过仗,人口基本没有太大的损失。
所以,刘邦接手的巴蜀,基本上是一个鼎盛的巴蜀,不管是人口还是整体实力,都正处于巅峰期,完全可以为刘邦提供强大的战争资源。
那么,刘备接手的巴蜀,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三国演义当中,前期对于益州这边,基本没什么描写,这就导致很多人认为,益州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什么战乱。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益州这边也爆发了农民起义。只不过后来,这场农民起义被刘璋他爹刘焉给彻底镇压了下去。
大概也就是在黄巾起义爆发的同时,刘焉入主益州。此后,益州这边基本上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并没有参与和外界的战争。但同时,益州内部却从来没有太平过。
之前刘焉入主益州的时候,为了尽快掌控益州,曾拉拢任用五斗米道的第三代传人张鲁,并且让张鲁占据了汉中。在这之后不久,刘焉便因病去世,其子刘璋继承了他的位置。
不过,刘璋虽然继承了他爹的位置,但是却根本压不住益州。所以,刘璋上位之后,益州内部官员赵韪,起兵反叛,声势极大。最后刘璋虽然靠着他爹留下的家底,镇压了这场叛乱,但也彻底折损了元气,整个益州死伤惨重。而张鲁也趁着这个机会,渐渐独立了出去。
总之,刘璋父子主政益州期间,虽然看似没有和外界发生战争,但内部损耗却极大。等到刘备来的时候,又和刘璋打了三年。而刘备控制了益州大部分地区之后,紧接着又为了锁死益州大门,和曹操来了一场汉中大战。在整个东汉末年,益州基本就没消停过,整体实力折损极为严重。
相比刘邦时代,刘备接手的巴蜀,恐怕人口连一半都不到。再加上常年战乱,田地荒废,刘备接手的巴蜀,恐怕也很难称得上是天府之国了。
除了人口之外,第二个致命短板,便是人才。
相比刘邦集团,刘备集团的人才,在三国演义里虽然被吹得神乎其神。既有卧龙凤雏这样的顶尖军师,还有关张赵马黄这样的五虎上将,似乎是人才济济。但如果仔细比较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刘备集团这边,似乎缺少了一个韩信这样的统帅,可以独自负责一个战场。
刘备集团内部,关二爷虽然可以独挡一面,广为后世崇拜和敬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统领大兵团作战方面,关二爷确实要比韩信逊色不少。
简单来说,刘备这边,不缺将才,但是缺帅才,而且人才断档问题太严重。等到刘备这一批人去世之后,基本上就后继无人了。相比之下,刘邦集团这边,多了一个可以开辟第二战场,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韩信,这个优势可就太大了。
如果说,以上两个因素,还只是内部问题的话。那么相对而言的外部环境,刘邦同样要比刘备强太多了。
楚汉战争期间,虽然争夺天下的主力,是楚汉双方。但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却有十八个诸侯国。诸侯国越多,就意味着可以利用的机会越多。而且,刘邦入主关中之后,速度极快。在项羽几乎完全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便占领了整个关中,有了和项羽集团正面抗衡的实力。
相比之下,刘备则完全不具备这个条件。刘备攻略益州的时候,曹操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光是对抗曹操,保护自身的安全,刘备就已经需要联合孙权。想要正面击败整个曹魏集团,单凭刘备集团的实力,几乎不可能。
而且,和项羽集团相比,当时作为刘备主要敌人的曹魏集团,在政治上也远比项羽更加成熟。项羽之所以会输给刘邦,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项羽不懂政治。刚刚掌权,就杀害了义帝熊心。分封诸侯的时候,又过于优柔寡断。在战场上,项羽或许是一个无敌的战神。但是在政治上,项羽实在太过优质,不会争取民心。
和项羽比起来,曹魏集团就截然不同了。曹操刚刚崛起的时候,就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曹操更懂得招揽人才,懂得如何发挥出麾下士族的力量。所以,在整个北方,曹操的民众基础是很高的。这一点,同样不是项羽能比得了的。
通过以上这些比较,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刘备和刘邦地盘确实差不多,但双方在其他方面,可就差了太多了。相比之下,刘备即便是在最巅峰的时候,也比刘邦起兵时欠缺了太多。这样的刘备,面对的又是一个近乎统一的北方,想要夺取天下,难度自然要大太多了。
说到底,还是两者时代背景不同。如果把巅峰时期的刘备,拿到东汉末年的话,刘皇叔说不定早就一统天下了。要是那样的话,恐怕也就没有后来的魏晋南北朝了。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权谋暗战:吕后如何绕过“三不杀五不死”诛杀韩信公元前196年,长安长乐宫钟室内,一代兵仙韩信被宫女用竹竿刺杀。这场看似荒诞的处决,实则是吕后对刘邦“三不杀五不死”承诺的精准破解。民间传说中,刘邦为笼络韩信曾...
刘邦 韩信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刘穆之:寒门贵子的崛起与东晋末年的政治博弈在东晋末年动荡的政局中,刘穆之凭借卓越的才能与独特的政治智慧,从寒门士子崛起为刘裕集团的核心谋士,其人生轨迹折射出乱世中个人奋斗与时代机遇的交织。作为汉高祖刘邦...
刘邦 刘裕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权谋算计与诸葛亮的生死困局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病榻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世将其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当掀开史书温情脉脉的面...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