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谁是刘备最得力的谋士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备手下有一位最得力的谋士,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他投入刘备阵营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得到他的前后,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在刘备的阵营没有他的时候,刘备是败多胜少,狼狈不堪。而一旦在刘备的阵营里有了他,刘备就如虎添翼,所向披靡。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位谋士对刘备的重要性了。那么,这位谋士到底是谁呢?他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刘备阵营和曹操、孙权阵营之间有着先天的缺陷。曹操是世家大族起家,有着一定的势力。他自身素质甚高,用兵甚于孙武。而他又抢先奉迎汉献帝,拥有了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大义名分。有了这个名分,使得许多世家大族和心怀汉室的人才都投身在曹操的手下。这使得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孙权则是继承了父兄的基业,拥有了一支现成的军政力量。孙权团结江东的各方势力,再加上自己收罗培养的人才,稳固地占据了江东。而且,孙权从刚一开始就对汉室复兴不感冒,他一心发展自己的势力,准备割据江南,进而争夺天下。
而刘备是围剿黄巾军起家,属于自发组织的地方豪强武装。唯一和其他武装不同的,只是刘备有个汉室宗亲的头衔。可是,这个头衔是汉中山靖王之后,这其中的水分大家可想而知。就举个例子,刘备家旁边有一棵大树,树长得如同一个车盖。刘备小弟时候和小孩们玩耍的时候,说自己必然要乘坐这个羽葆盖车。他的叔叔听到了,对他说不要说这样的话,会让自己灭门的。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刘备当时的家世衰落到了何等地步,根本不敢以皇族自恃。因此,汉室宗亲只是刘备打的旗号,在其他世家大族的眼中,也就是个笑话。
这就限制了那些世家大族的人才投入到刘备的阵营中来。不过,刘备本身也是个人杰,他在卢植的门下学习过,除了结交了公孙瓒这样的朋友,也积累了一定的学识。这样,在刘备阵营中,武有关羽张飞,而文事谋臣则由刘备客串。整个刘备阵营就这样支撑了下来。
曹操对刘备阵营的情况十分了解,他对刘备的才能十分器重。在青梅煮酒的时候,曹操对刘备说出的那句话,“天下英雄唯吾与使君耳”,并非过誉之词。曹操和曹操的手下对刘备的评价也是一致,那就是刘备才略与曹操相当,但是得计稍迟。
而刘备也对自己的才能十分自信。他在接连打败曹操的手下时说,除了曹操亲自前来攻打自己,像曹操的这些手下来上百人也对自己无可奈何。连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夏侯惇,也在博望坡被刘备用计,打得大败。
不过,在现实中,也正是应了刘备的那句话。刘备遇上曹操,是打一仗败一仗。这是因为曹操自身谋略水平高,再加上手下有一支高质量的谋士团队。这些谋士能够在曹操考虑问题时,为曹操查缺补漏,提醒拔高,使得曹操能够采取最佳的方案。曹操也十分鼓励他们提出反对意见,在出兵卢龙归来后,就重赏那些当年反对出兵的谋士,鼓励他们多提反对意见。
而刘备在这方面根本无法和曹操相提并论。他的手下,根本就没有谋士团队,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事必躬亲。刘备本身得计就迟,还没有人商量,难怪老打败仗。在他遇到诸葛亮之后,总算将政权治理这一部分的短板补上,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军政体系。可是,在谋略这一方面,刘备的短板依然存在。因为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所以,在作战时,刘备还是更多地依靠自己。
二、法正投入刘备阵营的经过。
这个局面直到庞统的到来才得到改观,刘备在军事谋略方面和庞统得以交流,在夺取西川的意见统一后,庞统为刘备提出取西川三策,显示了自己的谋略水平。可惜,在夺取西川的战争中,庞统在雒城战死,让刘备失去一只臂膀。不过,好在此时,刘备的手下已经有了法正。法正很快就代替了庞统的位置,为刘备的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法正是西川刘璋的手下,他和张松、孟达这些人都是好友。这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拥有才干且怀才不遇,对暗弱的刘璋十分不满,思得明主。在张松去见曹操的时候,他们就商议将西川献给明主,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不负平生才华。张松在见曹操的时候,遭到了曹操的冷遇,大失所望。在归来途中得到刘备的款待,在感受到刘备礼贤下士的态度后,受到感动的张松决定将西川献给刘备。他将西川的地图献给刘备,还推荐了法正和孟达,自己作为内应,一起夺取西川。
在回西川后,张松依计行事,劝说刘璋请刘备入川,并派法正、孟达率兵去迎接刘备。我们从这里就能够看出,刘璋对法正、孟达的不重视。他轻易就派他们各率领两千人马去迎接刘备,并归刘备指挥。刘备对法正和孟达则是区别对待,他让孟达率领所有的四千人马留在荆州帮助关羽守城,自己只带法正入川。从此,法正就投身刘备阵营,开始了他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刘备对法正的使用也是进行了观察、考验的。他在孟达和法正之间选择了法正,显示了刘备识人的老道。果然,孟达虽然有才,可是两面三刀,反复无常,成为了三国时期有名的叛将。而法正则对刘备忠心耿耿,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庞统战死后,法正就接替了庞统的职位。在夺取西川的战争中,法正为刘备出谋划策,深得刘备的信任和器重。法正还亲自给刘璋写信劝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正是法正的功劳,加上刘备的器重信任,法正在刘备夺取西川后,对过去有恩仇的人睚眦必报,诸葛亮也对他不加整治。
三、汉中之战,法正为刘备筹划的辉煌胜局。
法正最辉煌的时期,是在汉中争夺战的时期。在这场战役中,法正运用他的谋略,为蜀汉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如果西川没有汉中,就根本无法长期存在下去。是法正用自己的智谋保证了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存续。
曹操在打败张鲁,夺取汉中后,便留下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则率领主力撤回关东。面对当时的局势,法正发挥他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中间的关键,并劝刘备夺取汉中。可以说,法正就是刘备的汉中争夺战的策划者。史书中记载,法正当时对刘备说: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刘备听取了法正的建议,率领主力,并带领着法正等人,对汉中发动了战争。仅仅从这里,我们就看到,在谋略上,法正要比诸葛亮略高一筹。后来刘备让诸葛亮抽调兵力增援汉中,诸葛亮犹豫不定。他问杨洪,得到杨洪的肯定答复后才行动。从这一点来看,法正的大局观在蜀汉阵营中是首屈一指的。
在汉中之战中,是法正为刘备出谋划策,面对夏侯渊的严密防御,法正提出了反客为主的计谋。刘备采用了法正的计谋,在定军山取得了大捷,刘备的手下大将黄忠斩杀了曹军主将夏侯渊。这一仗,奠定了汉中之战胜利的基础。虽然曹操亲自率领主力增援汉中,也无可奈何。刘备对此评价说,曹操虽来也没有什么能为了,我必然要获取汉中。果然曹操只得撤退了事。
曹操在总结战役经验的时候,得知是法正为刘备出谋划策,就不无酸楚的说,我就知道刘备想不出这样的谋略,肯定是有人给他出谋划策。不过,曹操又说,我网罗天下人才,怎么把法正给漏掉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法正给曹操的打击有多大。不过,说句题外话,曹操也是咎由自取,如果当年他礼贤下士,厚待杨松,法正自然就来到曹操的手下,怎么会投靠刘备呢?
可惜,在刘备自立汉中王后不久,法正就去世了,时年才四十五岁。对于法正的英年早逝,刘备悲痛得痛哭流涕,他追谥法正为翼侯。法正也是唯一一个得到刘备谥号的臣子。法正的死,也给蜀汉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后来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评价说,如果法正还在的话,肯定能够阻止刘备东征。就算是阻止不了,也不可能遭受如此的惨败。
结语:
法正对于刘备的事业至关重要,有了他,刘备如虎添翼,所向披靡。而失去了他,刘备就惨遭失败,损失惨重。如同刘备给他的谥号一样,法正就如同蜀汉政权的羽翼一般。可惜天妒英才,法正英年早逝,他的才华如同流星一样划破历史的天空,璀璨夺目而又瞬息而逝。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