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因其被罗贯中写入了小说《三国演义》中,并作为正面主角加以凸显,所以在民间刘备这个历史人物拥有着极好的口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问大家一个问题:刘备是草根吗?
在很多文章中,刘备都被当做草根创业者的典范,创业者没错,但草根就是笑谈了,能够成为当世名儒卢值弟子的他怎么可能是草根。卢值在当时是什么地位呢?
在学术方面可以和文学家蔡邕一起校勘儒家典籍,官场上更是和皇甫嵩交情匪浅,董卓在长安那么牛,卢值也敢顶着干,最后董卓都没敢杀他,而是罢了他的官而已。
刘备能够成为卢值的学生,是一段十分不平凡的经历,放到现在,这大致相当于现在进入了国际顶尖学府上学,并拥有诺贝尔获奖者做导师。刘备正是在这段难得的经历中,结识了自己的同学公孙瓒,当时的公孙瓒尚未成名,所以这份交情就显得更加珍贵,也正是这份宝贵的人脉,让刘备在丢掉县尉官职后,又有了从新开始的机会,不然刘玄德很可能就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由这一点可以看出,任何时候人脉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源,但很多人天真地认为只要认识对方换个名片就算拥有人脉了,这就大错特错了。庄稼需要施肥浇水才有收获,无形的人脉也需要投资才能在关键的时候起作用,除了平时的礼尚往来,在高端学府的精英班级提前培养感情,也是人脉投资的一种策略。
刘备虽然出身刘氏皇族,但是到了他这一辈已经很穷了,属于典型的没落贵族,日子过得很是清贫,不然后来他也不会沦落到编草鞋谋生的地步。可即使是这样,刘备依然选择在少年时期去卢值门下求学,这里当然有贵人的资助,不过也需要刘备自己有这方面的意识,就是那种不甘平凡,且在希望渺茫的时候依然选择试一试的积极态度,而这个意识在普通人中是很稀缺的。
所以刘备根本算不上草根。
他既有家族背景(起码有一个能说得出去的故事),也有贵人相助,手里的牌虽然不如曹操、袁绍这样的官宦世家,但起码要比草根好上许多。
刘备与关张赵诸葛,是谁成就了谁?
拜小说《三国演义》所赐,很多人都认为刘备的成功是因为得到了关羽、张飞、赵云和诸葛亮等人的相助,所以很多普通人在事业失利的时候,往往会感慨自己怎么就没有遇到这样的知己朋友呢?
事实上,持有这个观点的人明显是被小说作者误导了,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刘备在事业发展的前期和中期一直都是自己在挑大梁,不论是最开始打黄巾军,还是后来投奔各路诸侯,以及在汉献帝哪里攀亲戚,刘备始终都是整事件的推动者和执行者。
不论关羽还是张飞,都只能算作刘备追随者而已,而赵云和诸葛亮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已经获得大汉皇叔的美名,并且拥有了名义上与各路诸侯平起平坐的资格。所以在情感上,关羽和张飞对于刘备来说才是真正的患难追随,赵云要差上一分,诸葛亮就更不如了。
如果说前期是刘备一个人挑大梁,到了中后期也依旧是刘备在带头,投奔袁绍是刷刘皇叔的面子,投奔刘表也是刷刘皇叔的面子,以至于后来和东吴合作,再到出兵巴蜀,依然是这个大汉皇叔的金字招牌。所以与其说是关张赵诸葛辅佐了刘备,倒不如说是刘备成就了这些追随他的人。
除此之外,小说《三国演义》还将刘备塑造成了一个只会哭和摔孩子的无能之人,这怎么可能?
如果刘备真的是一个如此庸碌的人,曹操又怎么可能将他引为知己(煮酒论英雄)。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分析刘备的个人履历会发现,他拥有在三国时期相当不错的军事才能,虽然不能算拔尖,但已经很优秀了,除此之外刘备还拥有极强的识人用人的才能,其政治手腕更是顶尖的存在。
综上所述,刘备的个人实力是配得上他所获得的的地位和荣誉的,如果给他换一批能力和关张赵诸葛相当的人,刘备大概率也会成功,但反过来就很难说了。
刘备与夷陵之战
很多人将夷陵之战视作刘备一生中的最大败笔,但这显然只是看到了表面,夷陵之战绝非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刘备之所以力排众议发动这场战争,实在是拥有不得已的苦衷,下面船夫就带大家一起揭开这背后的真相。
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直到赤壁战争后借的荆州才算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但屁股还没做热乎,就带领还没磨合好的新团队冲进了四川,最后虽然打下了四川,但团队的构成却越来越复杂了,这其中包括以关张赵和诸葛亮为首的原始团队,还有荆州团队,以及益州本土势力,这其中益州本土势力还分为押宝刘备的投降派,和曾经反对刘备入川的保守派。
各方势力的错综复杂对于刘备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历史一直没有给刘备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的机会和时间。先是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最后麦城一败人头落地,连带着荆州也丢了,这直接斩去了刘备原始团队的一个臂膀,以及荆州团队的根基。
就在关羽死的同一年,作为益州本土势力投降派代表的法正也死了,益州势力中的保守派失去了制衡,开始一家独大。而紧接着张飞的死则是断掉了刘备原始团队最后一个臂膀,这下可就不是矛盾被激化那么简单了,而是关乎刘备生死的困局。
我们再次来看张飞的死,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明面上是将帅虐待士兵导致的仇杀,但我们不妨想一下,这一两个士兵是在军营重地,且是主帅的营帐中行凶杀人,事后估计连这个营帐都很难走得出去,就跟不要说私自离开军营了。
而且事发地是在阆中,在车马不便的古代,凶手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人头带到了东吴的呢?这背后如果没有地方氏族的授意和帮助,估计这几个士兵连兵营都走不出去。
联系之前法正莫名其妙地死亡,我们不难发现,当张飞被杀的时候,刚刚成立不久的蜀汉已经岌岌可危了。关羽、张飞为首的创始团队名存实亡、建立没多久的荆州阵营人心彻也底散了,益州本土士族更是开始三心二意了,除掉了握有兵权的关张,相当于断了刘备的左膀右臂,要知道除了关张,赵云和诸葛手里都没有什么兵权,其他将领跟随刘备的时间又不长,刘备再不做什么动作,可就要成光杆司令了。
反过来看益州本土势力中的保守派,由于刘备并非是用绝对实力,而是以一个不大光彩的手段夺取益州的,所以反对刘备入川的保守派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其与支持刘备的投降派、荆州势力、刘备原始团队势力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平衡,但当关张被杀、荆州被夺、法正身死后,这股本土势力就一家独大了,对于他们而言直接投降北方的曹魏政权,不但可以避免战争消耗,还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安逸环境,刚当皇帝没多久的刘备成了绊脚石。
刘备正是在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后,才会义无反顾地发动了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最好的结果是蜀汉打头阵,曹魏趁虚而入与蜀汉一同攻打东吴,这样三足鼎立将会变为二分天下,虽然魏国会获得更多的利益,但蜀国依旧有翻盘的机会。
坏一点的结果就是曹魏观战,或者出少量的士兵凑个热闹,蜀汉和东吴将会血拼,蜀汉险胜,刘备便可以以此为契机提拔新锐势力,重新整合本土势力,进而巩固根基,适当夺回些东吴土地,然后将更大的利益让给曹魏,用以换取休养生息的时间。
最坏的结果是蜀汉惨败,东吴为了防备曹魏会适可而止,让三足鼎立继续保持平衡,刘备带领的益州本土势力元气大伤,刘备的声望也会因为骤降,但之前的危机却解除了,蜀汉一下子成为三国魏蜀吴中势力最弱的存在,并且危机四伏,在魏国和吴国磨刀霍霍的压力下,不论是残存的荆州势力还是益州本土势力,亦或是以诸葛亮为首的原始团队,都不得不摒弃前嫌,一起抱团猥琐发育了,这就为刘备的儿子刘婵继位奠定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大环境,内部错综混乱的矛盾和权力关系也可以在以后较长的稳定期中慢慢梳理。
如果大家对以上推论抱有怀疑,那我们不妨看夷陵之战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黄权的下场。黄权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是益州本土势力中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他最初是和法正一起投奔刘璋的,后来张松向刘璋建议迎接刘备入川,黄权作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并因此受到了惩罚。刘备掌控益州后,黄权也成了刘备的人,但之前反对刘备入川的行为,此时此刻却成了以黄权为首的保守派的心病:无法与刘备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并担心刘备会秋后算账。
为了从根本上削弱益州保守派的势力,刘备才会在夷陵之战中让黄权率领偏师沿着对岸顺流而下,走了一条稍有不慎便会失去退路的不归路,刘备的目的还不明显吗?就是想让黄权有来无回,不是投降曹魏,就是被乱兵烧死。但不论怎样,益州保守派都掀不起什么大的浪花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再次审视夷陵之战会发现,不论战争的结果如何,对于刘备来说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了,甚至可以说他是整起事件的最大的推动者和受益者。也正是这一场被世人看作刘备一生最大败笔的战争,才算得上是刘备政治生涯中最惊艳的一笔。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 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从理想主义到历史宿命的必然选择诸葛亮是否后悔跟随刘备?这一疑问跨越千年,始终萦绕在《三国演义》读者与历史研究者心头。若以“功成身退”或“个人得失”为标尺,答案或许令人唏嘘;但若回归历史语境,...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2 三国邴原:青州朱虚走出的清廉名士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北海朱虚(今山东潍坊安丘市凌河镇红沙沟一带)走出了一位以清廉自律、德才兼备闻名的名士——邴原。他虽未如曹操、刘备般叱咤风云,却以“...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8-11 临终断言:刘备为何断定马谡“不可大用”?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烛火摇曳,奄奄一息的刘备将诸葛亮召至榻前,留下那句流传千年的政治预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五年后,街亭的烽烟验证了这位枭雄的...
诸葛亮 刘备 2025-08-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